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皮肤擦伤等轻微损伤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至残疾程度,甚至造成死亡的案例也不乏其数。为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出台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但惧于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形成的纠纷,“三无七不”仍成为一些学校体育课的常态。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尽可能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当前学校体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66
引言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法律的调整也只是适当减轻了学校的责任。学校、教师应该排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风险点,并且形成一套规范标准的流程,最大程度减少意外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安全。因此,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堂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缺乏切实可行的体育管理机制
体育教师便很难摆脱滞后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固化,“学为中心”的理念和地位始终得不到凸显,“师为中心”的管理和教学长久不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缺乏对体育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视,而造成了“制度缺位”。众所周知,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组织的活动中起着对体育教育重要的保障作用,落实制度保障才能促进优质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稳定实施。
(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导致学校的体育器材有限,经常出现多个班级使用同一场地现象;另外,一些器材设备因长期使用而老化,未能及时得到维修,留下安全隐患。并且,有很多学校都存在体育器材的安全指标不达标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学生自身问题
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对自己的控制力又比较低;心血器官发育不完善,不会节制运动量导致损伤。安全意识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纪律性和约束力,不遵守课堂纪律,辨别安全隐患的意识差,面临突发情况不知道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力较差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心理素质差。尽管教师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有的中小学生却不能承受且特别紧张,导致体育活动中动作失误造成事故。
二、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保障策略
(一)设合理设置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转变和革新体育教学观念、了解跨区域体育管理文化、实施体育教学管理改革、吃准吃透体育教材,以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首先,体育教师需正确把握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把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寓教于乐的同时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开展活动时的心理逻辑为起点,基于学生特长、兴趣、认知、能力、发展等,选用精品类、特色类、校本类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组织学生感興趣的体育活动,以促进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长和未来规划特征,改革教学管理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①建立学校运动安全巡查制度,对存在的运动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或制止;②建立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采购、维护、保管制度,确保器材设施安全使用;③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体检档案制度,尤其注意特异体质学生运动安全;④严格体育教师岗位职责,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避免出现擅离职守和教学设计不合理现象发生;⑤统筹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避免场地冲突或交叉使用;⑥组织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应坚持自愿原则,训练计划应符合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体育训练规律;⑦应通过体育教师风险告知、技能传授、护具配备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运动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
(三)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细心观察留意学生产生畏惧的事项及原因,并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弱或消除学生的恐惧。另外,教师还可以开设一个指导中小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课堂,教会学生在发生危险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屈膝等安全防护措施,教育学生要落到实处。
结束语
由于多数学校体育运动伤事故为混合因素所致,风险应对也应多措并举。运动减难、提高防护、严格规则、健全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等风险预防是风险应对的前置措施;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提高学生伤害处理能力、对受伤学生实施及时救助等是损失抑制的具体手段;加强立法,建立以校方责任险、学平险为基础,体育附加险为补充的学校体育保险体系是风险转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文明.试论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识别及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86+188.
[2]孙萍.初中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
[3]郭照伟.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8):163+165.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66
引言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法律的调整也只是适当减轻了学校的责任。学校、教师应该排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风险点,并且形成一套规范标准的流程,最大程度减少意外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安全。因此,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堂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缺乏切实可行的体育管理机制
体育教师便很难摆脱滞后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固化,“学为中心”的理念和地位始终得不到凸显,“师为中心”的管理和教学长久不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缺乏对体育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视,而造成了“制度缺位”。众所周知,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组织的活动中起着对体育教育重要的保障作用,落实制度保障才能促进优质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稳定实施。
(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导致学校的体育器材有限,经常出现多个班级使用同一场地现象;另外,一些器材设备因长期使用而老化,未能及时得到维修,留下安全隐患。并且,有很多学校都存在体育器材的安全指标不达标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学生自身问题
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对自己的控制力又比较低;心血器官发育不完善,不会节制运动量导致损伤。安全意识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纪律性和约束力,不遵守课堂纪律,辨别安全隐患的意识差,面临突发情况不知道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力较差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心理素质差。尽管教师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有的中小学生却不能承受且特别紧张,导致体育活动中动作失误造成事故。
二、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保障策略
(一)设合理设置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转变和革新体育教学观念、了解跨区域体育管理文化、实施体育教学管理改革、吃准吃透体育教材,以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首先,体育教师需正确把握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把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寓教于乐的同时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开展活动时的心理逻辑为起点,基于学生特长、兴趣、认知、能力、发展等,选用精品类、特色类、校本类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组织学生感興趣的体育活动,以促进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长和未来规划特征,改革教学管理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①建立学校运动安全巡查制度,对存在的运动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或制止;②建立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采购、维护、保管制度,确保器材设施安全使用;③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体检档案制度,尤其注意特异体质学生运动安全;④严格体育教师岗位职责,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避免出现擅离职守和教学设计不合理现象发生;⑤统筹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安排,避免场地冲突或交叉使用;⑥组织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应坚持自愿原则,训练计划应符合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体育训练规律;⑦应通过体育教师风险告知、技能传授、护具配备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运动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
(三)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细心观察留意学生产生畏惧的事项及原因,并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弱或消除学生的恐惧。另外,教师还可以开设一个指导中小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课堂,教会学生在发生危险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屈膝等安全防护措施,教育学生要落到实处。
结束语
由于多数学校体育运动伤事故为混合因素所致,风险应对也应多措并举。运动减难、提高防护、严格规则、健全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等风险预防是风险应对的前置措施;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提高学生伤害处理能力、对受伤学生实施及时救助等是损失抑制的具体手段;加强立法,建立以校方责任险、学平险为基础,体育附加险为补充的学校体育保险体系是风险转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文明.试论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识别及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86+188.
[2]孙萍.初中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
[3]郭照伟.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