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的地区,它的南面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山南地区被南北高山夹于其中,又有雅鲁藏布江蜿蜒而过,汇集了水的灵秀、山的雄浑,理所当然成为雪域高原上的风水宝地。
飞机航行在雪域高原的上空,坐在机舱里的人似乎也有了高原之鹰的自豪感。虽然未能生就雄鹰的双翅,感谢科学的进步,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像鹰一样飞翔在世界屋脊的上空,俯瞰这淘涤灵魂的圣地——青藏高原。
此行的目的地山南是青藏高原的文明之根,那里是藏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西藏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吐蕃王朝,那里有西藏第一块耕地、第一所寺庙、第一座园林,而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恰恰也是发源在这里。
邂逅文明之源
抵达山南,第一站驻扎在乃东县的泽当镇,这里也是山南行署的驻地。推窗而见对面似近实远的贡布日神山,才知道这样的行程是探寻的必然,因为这里是藏民族之源。
贡布日神山是西藏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海拔虽只有4000多米,但它作为神山的一大理由,便在于它是藏民繁衍的母体。传说远古时期,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一个神猴禀承观世音菩萨之命来到贡布日山上修行,此时一个罗刹女来到神猴身边,要求与神猴结合,起初神猴不愿意。罗刹女苦苦哀求,说出否则她只能与魔鬼结合,生下无数魔子魔孙,残害生灵的可怕后果。神猴本着:“与人为善,普渡众生”的目的,在征得观世音菩萨许可后与罗刹女喜结良缘并生下六只小猴,后来繁衍成了西藏人类社会。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后代的神圣地点——猴子洞至今仍然存在,就位于贡布日山山腰上。当年猕猴变人的男女主角最初就在贡布日山的森木乌孜和央嘎乌孜比邻而居,竹康孜则是菩贤菩萨修行的地方,猴王和罗刹女就是在菩贤的主持下成的亲。贡布日山前有一大片坝子,传说是群猴玩耍嬉戏的地方,因而该地得名泽当(玩耍的坝子)。
藏民的起源虽然是传说,但是却为当地人所坚信不疑,并且详细地记载在了藏地史书《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比传说和史书更让人感觉接近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建筑。于是我们更领略到山南之行必首住泽当的深意。因为泽当东南是西藏王朝历史的起点——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帝国的摇篮
从泽当东行不远,很快就看到矗立在山颠的宫殿,形状好似层次分明的三级阶梯。上红下白的色彩搭配怎么看怎么眼熟,请教当地人才知道:据说,布达拉宫建造之初就是以雍布拉康为原型分建两端,然后再连接中部而成今天的形貌。
来到祖父级的宫殿雍布拉康,就不能不提到西藏的第一代“赞普”(藏王)聂赤赞普。
大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山南地区雅砻部落的先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给雅砻河谷的人们带来了繁荣,但是分散的六个部落还没有找到一个使大家满意的领袖。一天,部落的人们正在泽当附近的哈日江多山上放牧,突然从山上走来一位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的年轻人。部落的人们问他从那儿来,他指指身后。他身后是山顶上湛蓝的天空。部落的人们不明白,他从哪儿来?山上?还是天上?于是,他们从部落里请来了12位善于卜算观测的贤者来盘问、看视。最后终于搞清楚了他是从天上来,他是天神的儿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领袖啊!众人听了贤者们的这些话,欢腾雀跃,向他敬礼、献花,将他抬回部落,让他做了吐蕃王朝的第一位赞普(藏王)。因他是用肩膀为座抬到部落里的,因此大家就叫他聂赤赞普(以脖颈为宝座的英杰)。
“自天神而为人主”的聂赤赞普为了振兴雅砻部落联盟,一面抓紧农牧业生产;一面推尊宗教,借以统一人们思想认识;他又建造了藏人的第一座城堡雍布拉康。
这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堡,共三层:第一层距地十几级石阶,前半部为门厅,厅外是一个带檐的小平台,往里是佛殿,殿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的塑像,大概只有塑像能让我们一睹这些当年历史名人的真面目,遥想当年活动在这里的他们绰约的风姿。
在错那门隅回望
暮色降临的时候,我们从雍布拉康抵达勒布,昏昏沉沉中已经不记得怎么驶过那条出了名的错落之路。因为勒布所在的错那地区,海拔只有1000多米,从4600多米的高原陡然下降,错落的感觉再加上高原反应,实在是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的严峻考验。
不过通过考验,果然有惊喜,清早出门感受雾气里的门巴村庄、勒布森林,你会有疑似仙谷的感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块块整齐的田地在雾气里越发翠绿,穿着鲜艳服饰的门巴族老乡从田里走过,你的视线里就更加多姿多彩了!这里男男女女都喜欢穿一种红色的氆氇,戴褐顶橘黄边、前面留有缺口的小帽或黑牦毡帽,脚上穿牛皮软底筒靴。女人们喜欢在腰间系上白围裙,还要戴上手镯、戒指、珠串和耳环,把自己打扮得多彩而美丽。门巴是藏语的汉文译音,意思是居住在错那门隅的人,这样奇特亮丽的服饰,住在错那门隅的人们穿了几千年,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也从自己的祖先那里一丝不苟地继承下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大概是我们这些误入“桃花源”者最贴切的感受吧。
临近中午的时候,雾气渐渐退去,眼前的世界突然清晰起来,这一下又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刚才闲步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勒布森林,雾气笼罩中的森林像一切神话发生地一样神秘,当雾气退去的时候,你却发现,这里是不逊于九寨沟的另一个童话世界。在山南地区,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勒布地区出现难得一见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在印象中苦寒之地的西藏,眼前突现亚热带森林,绚烂的色彩让人眩晕。我的眼睛正忙着捕捉只有神奇的造物主才能赋予植物的奇异色彩搭配,突然眼前又模糊了起来,这次不是雾气,走近了在阳光下审视,原来是瀑布。这瀑布颇为奇特,分前山和后山两道,水源位于同一个地方,如同年老的高山从两肩垂下的秀发,据说是密宗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当年在此酿造青稞酒时的杰作,至今似乎依然闻得到青稞酒的醇香。
站在世界中央
从错那返程的路上,再一次经历落差达3000多米的错落之路,不过这一次,我们不是下落而改为了攀爬,不知道这段距离在平路上大概走了多远,但是在这里你的感觉就是越来越接近湛蓝的天空。
这条道路穿过的区域正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繁衍之地,随着雅砻部落的逐渐壮大继而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他们崇奉的山神也就成了众部落共同信仰的山神而成为最高神灵。此刻,我们正从这位最高山神的门前经过,他——雅拉香波雪山之神,就住在我们周围这头顶白云的绵延雪山之中。
我不得不感叹,藏地永远不缺乏神话与传说,每个神话传说都被这里的藏民赋予生命,听随行藏族姑娘卓玛将山神的故事娓娓道来,你会觉得神的形 象和我们那么接近,那么,这位宽宏大量的雅拉香波山神大概不会责怪我们的过门不入吧!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乘机动木船渡过雅鲁藏布江,来到江北岸的桑耶寺。这里的江面宽达几公里,江上有柴油机推动的渡轮,人盘腿坐在上面,伸手可以摸到江水。
桑耶寺的邬孜大殿的金殿在阳光下灿烂夺目。它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三层“邬孜大殿”就是这一世界中心的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被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这座融合了汉、藏、印风格的建筑,把佛教的世界观立体的展现给我们看,这样的奇思妙想,连修建者在完工之后,也不得不折服,惊呼一声“桑耶!”意即“真是出乎意想啊!”所以这里得名“桑耶寺”。
桑耶寺中有大量历史和民俗的壁画,内容之丰富,形象之生动,都让我们不得不惊呼“桑耶”。这里有《西藏史》、《修建大昭寺》,有《文成公主堪舆图》、《修建桑耶寺》,还有今日成为佛教最有名教派之一的密宗创始人莲花生的传记。
面对这如此宏大的壁画史书,回想这一路雪域里的漫溯,我不由得低叹一声:“桑耶!”
山南旅行小贴士
1.门巴族特色食品
在勒布地区的门巴族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吃荞麦的方法,其做法是:用一块圆形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摊上糊状的荞面烙成饼,然后再抹奶渣、辣椒、盐水等佐食。而小麦和青稞的做法则是:先把小麦和青稞磨成粗面粉和青稞糌粑,在锅里面一边调一边煮成稠的糊糊来吃。
2.姐德秀镇的围裙
围裙,藏语称“邦典”。是广大藏族妇女非常喜爱的装饰品,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以山南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著名。这里织造邦典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姐德秀出产的邦典色彩艳丽、经久不衰、耐磨耐洗,久负盛名,当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会这门手艺。
3.加查的木碗
按藏族传统,一般人使用得最多的餐具是木碗。以山南加查所产最为有名。木碗一般用桦木、杂木雕琢而成,质地结实,不易破裂,花纹细腻,较为美观。木碗的制作过程,一是选材,二是风于,三是制坯,四是细磨,五是上色。西藏的木碗可分为大碗、小碗、盖碗、套碗、木钵等多种,用途广泛。
4.贡嘎的卓舞
卓舞,是西藏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重大节日,当地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建成后,西藏各地卓舞艺人纷纷到桑耶寺表演捧场。其舞蹈形式因地区不同而稍有差异,山南贡嘎县昌果乡的卓舞则闻名全藏。
飞机航行在雪域高原的上空,坐在机舱里的人似乎也有了高原之鹰的自豪感。虽然未能生就雄鹰的双翅,感谢科学的进步,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像鹰一样飞翔在世界屋脊的上空,俯瞰这淘涤灵魂的圣地——青藏高原。
此行的目的地山南是青藏高原的文明之根,那里是藏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西藏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吐蕃王朝,那里有西藏第一块耕地、第一所寺庙、第一座园林,而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恰恰也是发源在这里。
邂逅文明之源
抵达山南,第一站驻扎在乃东县的泽当镇,这里也是山南行署的驻地。推窗而见对面似近实远的贡布日神山,才知道这样的行程是探寻的必然,因为这里是藏民族之源。
贡布日神山是西藏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海拔虽只有4000多米,但它作为神山的一大理由,便在于它是藏民繁衍的母体。传说远古时期,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一个神猴禀承观世音菩萨之命来到贡布日山上修行,此时一个罗刹女来到神猴身边,要求与神猴结合,起初神猴不愿意。罗刹女苦苦哀求,说出否则她只能与魔鬼结合,生下无数魔子魔孙,残害生灵的可怕后果。神猴本着:“与人为善,普渡众生”的目的,在征得观世音菩萨许可后与罗刹女喜结良缘并生下六只小猴,后来繁衍成了西藏人类社会。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后代的神圣地点——猴子洞至今仍然存在,就位于贡布日山山腰上。当年猕猴变人的男女主角最初就在贡布日山的森木乌孜和央嘎乌孜比邻而居,竹康孜则是菩贤菩萨修行的地方,猴王和罗刹女就是在菩贤的主持下成的亲。贡布日山前有一大片坝子,传说是群猴玩耍嬉戏的地方,因而该地得名泽当(玩耍的坝子)。
藏民的起源虽然是传说,但是却为当地人所坚信不疑,并且详细地记载在了藏地史书《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比传说和史书更让人感觉接近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建筑。于是我们更领略到山南之行必首住泽当的深意。因为泽当东南是西藏王朝历史的起点——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帝国的摇篮
从泽当东行不远,很快就看到矗立在山颠的宫殿,形状好似层次分明的三级阶梯。上红下白的色彩搭配怎么看怎么眼熟,请教当地人才知道:据说,布达拉宫建造之初就是以雍布拉康为原型分建两端,然后再连接中部而成今天的形貌。
来到祖父级的宫殿雍布拉康,就不能不提到西藏的第一代“赞普”(藏王)聂赤赞普。
大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山南地区雅砻部落的先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给雅砻河谷的人们带来了繁荣,但是分散的六个部落还没有找到一个使大家满意的领袖。一天,部落的人们正在泽当附近的哈日江多山上放牧,突然从山上走来一位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的年轻人。部落的人们问他从那儿来,他指指身后。他身后是山顶上湛蓝的天空。部落的人们不明白,他从哪儿来?山上?还是天上?于是,他们从部落里请来了12位善于卜算观测的贤者来盘问、看视。最后终于搞清楚了他是从天上来,他是天神的儿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领袖啊!众人听了贤者们的这些话,欢腾雀跃,向他敬礼、献花,将他抬回部落,让他做了吐蕃王朝的第一位赞普(藏王)。因他是用肩膀为座抬到部落里的,因此大家就叫他聂赤赞普(以脖颈为宝座的英杰)。
“自天神而为人主”的聂赤赞普为了振兴雅砻部落联盟,一面抓紧农牧业生产;一面推尊宗教,借以统一人们思想认识;他又建造了藏人的第一座城堡雍布拉康。
这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堡,共三层:第一层距地十几级石阶,前半部为门厅,厅外是一个带檐的小平台,往里是佛殿,殿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的塑像,大概只有塑像能让我们一睹这些当年历史名人的真面目,遥想当年活动在这里的他们绰约的风姿。
在错那门隅回望
暮色降临的时候,我们从雍布拉康抵达勒布,昏昏沉沉中已经不记得怎么驶过那条出了名的错落之路。因为勒布所在的错那地区,海拔只有1000多米,从4600多米的高原陡然下降,错落的感觉再加上高原反应,实在是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的严峻考验。
不过通过考验,果然有惊喜,清早出门感受雾气里的门巴村庄、勒布森林,你会有疑似仙谷的感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块块整齐的田地在雾气里越发翠绿,穿着鲜艳服饰的门巴族老乡从田里走过,你的视线里就更加多姿多彩了!这里男男女女都喜欢穿一种红色的氆氇,戴褐顶橘黄边、前面留有缺口的小帽或黑牦毡帽,脚上穿牛皮软底筒靴。女人们喜欢在腰间系上白围裙,还要戴上手镯、戒指、珠串和耳环,把自己打扮得多彩而美丽。门巴是藏语的汉文译音,意思是居住在错那门隅的人,这样奇特亮丽的服饰,住在错那门隅的人们穿了几千年,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也从自己的祖先那里一丝不苟地继承下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大概是我们这些误入“桃花源”者最贴切的感受吧。
临近中午的时候,雾气渐渐退去,眼前的世界突然清晰起来,这一下又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刚才闲步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勒布森林,雾气笼罩中的森林像一切神话发生地一样神秘,当雾气退去的时候,你却发现,这里是不逊于九寨沟的另一个童话世界。在山南地区,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勒布地区出现难得一见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在印象中苦寒之地的西藏,眼前突现亚热带森林,绚烂的色彩让人眩晕。我的眼睛正忙着捕捉只有神奇的造物主才能赋予植物的奇异色彩搭配,突然眼前又模糊了起来,这次不是雾气,走近了在阳光下审视,原来是瀑布。这瀑布颇为奇特,分前山和后山两道,水源位于同一个地方,如同年老的高山从两肩垂下的秀发,据说是密宗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当年在此酿造青稞酒时的杰作,至今似乎依然闻得到青稞酒的醇香。
站在世界中央
从错那返程的路上,再一次经历落差达3000多米的错落之路,不过这一次,我们不是下落而改为了攀爬,不知道这段距离在平路上大概走了多远,但是在这里你的感觉就是越来越接近湛蓝的天空。
这条道路穿过的区域正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繁衍之地,随着雅砻部落的逐渐壮大继而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他们崇奉的山神也就成了众部落共同信仰的山神而成为最高神灵。此刻,我们正从这位最高山神的门前经过,他——雅拉香波雪山之神,就住在我们周围这头顶白云的绵延雪山之中。
我不得不感叹,藏地永远不缺乏神话与传说,每个神话传说都被这里的藏民赋予生命,听随行藏族姑娘卓玛将山神的故事娓娓道来,你会觉得神的形 象和我们那么接近,那么,这位宽宏大量的雅拉香波山神大概不会责怪我们的过门不入吧!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乘机动木船渡过雅鲁藏布江,来到江北岸的桑耶寺。这里的江面宽达几公里,江上有柴油机推动的渡轮,人盘腿坐在上面,伸手可以摸到江水。
桑耶寺的邬孜大殿的金殿在阳光下灿烂夺目。它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三层“邬孜大殿”就是这一世界中心的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被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这座融合了汉、藏、印风格的建筑,把佛教的世界观立体的展现给我们看,这样的奇思妙想,连修建者在完工之后,也不得不折服,惊呼一声“桑耶!”意即“真是出乎意想啊!”所以这里得名“桑耶寺”。
桑耶寺中有大量历史和民俗的壁画,内容之丰富,形象之生动,都让我们不得不惊呼“桑耶”。这里有《西藏史》、《修建大昭寺》,有《文成公主堪舆图》、《修建桑耶寺》,还有今日成为佛教最有名教派之一的密宗创始人莲花生的传记。
面对这如此宏大的壁画史书,回想这一路雪域里的漫溯,我不由得低叹一声:“桑耶!”
山南旅行小贴士
1.门巴族特色食品
在勒布地区的门巴族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吃荞麦的方法,其做法是:用一块圆形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摊上糊状的荞面烙成饼,然后再抹奶渣、辣椒、盐水等佐食。而小麦和青稞的做法则是:先把小麦和青稞磨成粗面粉和青稞糌粑,在锅里面一边调一边煮成稠的糊糊来吃。
2.姐德秀镇的围裙
围裙,藏语称“邦典”。是广大藏族妇女非常喜爱的装饰品,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以山南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著名。这里织造邦典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姐德秀出产的邦典色彩艳丽、经久不衰、耐磨耐洗,久负盛名,当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会这门手艺。
3.加查的木碗
按藏族传统,一般人使用得最多的餐具是木碗。以山南加查所产最为有名。木碗一般用桦木、杂木雕琢而成,质地结实,不易破裂,花纹细腻,较为美观。木碗的制作过程,一是选材,二是风于,三是制坯,四是细磨,五是上色。西藏的木碗可分为大碗、小碗、盖碗、套碗、木钵等多种,用途广泛。
4.贡嘎的卓舞
卓舞,是西藏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舞蹈,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重大节日,当地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建成后,西藏各地卓舞艺人纷纷到桑耶寺表演捧场。其舞蹈形式因地区不同而稍有差异,山南贡嘎县昌果乡的卓舞则闻名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