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语文课程的最佳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立足于教材,深挖传统文化的深度,将传统文化与课堂融合,同时也要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使当代中学生能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做好铺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历史,优美的文字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展现出来,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专门地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也由于各种外来节日和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下开始出现断层的现象。那么,怎么让中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教师该如何去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是现在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这就要就语文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突破教材内容,进而拓展中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一、教师立足教材深挖传统文化的深度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从教师开始,教师要建立文化自信,通过教材内容,推陈出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教师的栽培和引导的,教师在学生中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所以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事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为此教师更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加强自我修养并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将更好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材中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优秀语文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气息,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爱莲说》时,首先我在上课前认真研读课文内容,从莲花的高洁品质到用“菊”和“牡丹”衬托“莲花”,再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然后我先确定了教学目标,先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种文体,之后要理解和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最后引导学生们一起总结中心思想,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给我们现代人带来的文化财富,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可见,教师在课前做好课文的研究就能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二、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中国最深厚的软实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以加强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落实和树立中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现在心理还不太成熟,有很大空间的可塑性。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而且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例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营造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增强人文熏陶,用背景音乐和画面的插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大概理解陶渊明对“桃花源”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田园生活的惬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教材中还有很多古典名著节选内容,到阅读课我就会让学生们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以增强他们的文化基础。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引导学生们阅读学习《论语》,感受儒家学派的文化与思想。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接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星,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要继承更要把其发扬光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境界。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最有效的办法。
例如,我会给学生们布置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家乡的传统美食、传统工艺、传统服饰、民族服饰和神话故事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到下一节课时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认识到的传统节日和节日特点,还有家乡的传统美食、服饰等,如此,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也能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传统文化,整个班集体也能共同进步。我也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做到“百善孝为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懂得“孝”,始终坚持“孝”为做人的根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如此,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也能很好地学习和感受到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以语文为载体为学生们渗透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平台,语文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这个平台,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文明而热烈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和生活实践中都要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丰富多彩,才能使学生们学好中国话,做好中国人。
参考文献:
[1]权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2017(8):76-77.
[2]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历史,优美的文字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中展现出来,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专门地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也由于各种外来节日和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下开始出现断层的现象。那么,怎么让中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教师该如何去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是现在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这就要就语文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突破教材内容,进而拓展中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一、教师立足教材深挖传统文化的深度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从教师开始,教师要建立文化自信,通过教材内容,推陈出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教师的栽培和引导的,教师在学生中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所以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事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为此教师更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加强自我修养并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将更好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材中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优秀语文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气息,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爱莲说》时,首先我在上课前认真研读课文内容,从莲花的高洁品质到用“菊”和“牡丹”衬托“莲花”,再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然后我先确定了教学目标,先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种文体,之后要理解和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最后引导学生们一起总结中心思想,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给我们现代人带来的文化财富,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可见,教师在课前做好课文的研究就能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二、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中国最深厚的软实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以加强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落实和树立中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现在心理还不太成熟,有很大空间的可塑性。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而且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例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营造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增强人文熏陶,用背景音乐和画面的插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大概理解陶渊明对“桃花源”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田园生活的惬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教材中还有很多古典名著节选内容,到阅读课我就会让学生们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以增强他们的文化基础。通过学习《论语·十则》,引导学生们阅读学习《论语》,感受儒家学派的文化与思想。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接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星,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要继承更要把其发扬光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境界。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最有效的办法。
例如,我会给学生们布置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家乡的传统美食、传统工艺、传统服饰、民族服饰和神话故事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到下一节课时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认识到的传统节日和节日特点,还有家乡的传统美食、服饰等,如此,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也能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传统文化,整个班集体也能共同进步。我也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做到“百善孝为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懂得“孝”,始终坚持“孝”为做人的根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如此,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也能很好地学习和感受到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以语文为载体为学生们渗透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平台,语文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这个平台,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文明而热烈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和生活实践中都要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丰富多彩,才能使学生们学好中国话,做好中国人。
参考文献:
[1]权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2017(8):76-77.
[2]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