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器具的制造也越来越精密,在使用过程中计量器具由于使用不当,会使测量精度受到影响,因此,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相应的鉴定工作。本文主要从计量仪器鉴定使用周期的管理制度、如何确定计量器具鉴定周期方面做出了一些介绍,以供广大计量器具使用者借鉴。
[关键词]计量仪器 周期鉴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1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量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计量器具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计量器具不仅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计量部门提供计量保证的基础,因此,为了确保计量器具的测量准确度,计量器具定期鉴定就成了计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计量器具鉴定周期管理制度分析
1、新购置的计量标准器具要进行验收,将技术资料、说明书、测试报告等资料存入档案室。
2、计量标准设备要按周期鉴定,超期或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电能表标准装置每2年检验一次;供现场校验用的携带式标准表每3个月送检一次;标准电能表经常使用的每6个月送检一次,其它每年送检一次。在检验周期内应经常进行误差核对,发现误差较大时,应提前送检。
3、安装电能表的检验周期:
①电能计量装置分类: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量的多少和计量对象的重要程度分五类进行管理。
Ⅰ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企业上网电量、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Ⅲ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以下发电机、发电企业厂(站)用电量、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
Ⅳ类电能计量装置: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
Ⅴ类电能计量装置: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
②周期鉴定:运行中的Ⅰ、Ⅱ、Ⅲ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3年;运行中的Ⅳ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4年;Ⅴ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6年。
③现场检验:Ⅰ类电能表至少每3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Ⅱ类电能表至少每6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Ⅲ类电能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一次。
4、任何测试仪器、仪表的外借都要经所长批准,并办理手续后,方可借出。
5、所有计量器具都要保持清洁,不得用水洗涤。
6、计量员应作好计量器具的周期校验计划,并负责强制检定工作的实施。
7、计量器具、仪器、仪表需报废时,应通过性能试验或填写报废单,一律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计量器具周期的具体鉴定措施
1、非强检计量器具的周期鉴定
①非强检计量器具鉴定的基本原则
确定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一是在这个周期内计量器具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二是经济合理,使检定/校准费用应尽可能最少。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最佳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②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在确定时考虑的因素
a计量器具的结构、加工工艺、准确度、稳定度、使用寿命;b制造厂或检定/校准机构提供的建议;c历次检定/校准的数据趋向性;d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频率;e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f运行检查的方法、频次和记录;g、产品要求的准确度,尤其是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
③非强检计量器具周期的鉴定
在确定非强检计量器具鉴定周期的方法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第10号国际文件《测量实验室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复校间隔的确定准则》中推荐的方法进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下方法较实用。
a运行检查法:此方法对于复杂仪器或检测装置特别适用,用便携式校准装置经常校准、检查使用的计量器具的某些选定的参数,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周期。此方法对于校准/检测实验室是较好的方法。当然,选取什么参数、采用的校准装置自身特点要求保持恒定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b阶梯形法:计量器具按检定规程规定进行若干次周期检定后,如果发现未超出允许误差并有比较大的余量时,后续检定/校准可以延长;如果发现超出或接近超出,应缩短后续检定/校准的周期。
c管理图法:选择关键项目的关键点,作稳定性记录,每次检定/校准的数据画成曲线图,从曲线中得出关键位置的分散性以及随时间的漂移量,由此得出最佳的时间间隔。
d统计学法:当检定校准大量相同计量器具时,检定/校准周期可以借助统计学方法来评价。
2、强检计量器具周期的鉴定
对于强检计量器具鉴定周期应根据有关计量法规由执行强检计量鉴定机构依照鉴定规程的周期确定。建议计量检定规程在起草或修订时应加强对计量器具寿命、可靠性的分析和统计、研究,使鉴定规程规定的鉴定周期更趋科学、合理。在现阶段,应在两次鉴定或校准之间加强对使用的计量器具的运行检查。所谓运行检查是指在两次鉴定/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的、有一定可信度的方法对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核验检查。通过运行检查,基本上可以辨别计量器具是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鉴定周期的调整
计量器具的鉴定周期确定后,一般应先试用若干周期,然后进行考核。考核的办法是统计周检合格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在其范围内,则说明周期评定合理;若不在其范围内,则说明周期评定不合理。当然,也可以根据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考核周期评定是否合理。
然后,可以根据实际周检合格率分析周期是否合理,是偏长,还是过短。显然,周期偏长要适当缩短,周期偏短要适当加长。以“月“为调整单位,一般可将3个月调整为4个月或6个月;6个月调整为9个月或12个月;12个月调整为18个月或24个月。反之,周期缩短也应如此。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导致计量器具的使用精准度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使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GB/T 19022.测量管理体系 计量器具 测量过程控制(ISO10012)[S].
[2] 郎大建.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和计量检定周期间隔.绿洲技术,2006,2(3):28-31.
[关键词]计量仪器 周期鉴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1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量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计量器具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计量器具不仅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计量部门提供计量保证的基础,因此,为了确保计量器具的测量准确度,计量器具定期鉴定就成了计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计量器具鉴定周期管理制度分析
1、新购置的计量标准器具要进行验收,将技术资料、说明书、测试报告等资料存入档案室。
2、计量标准设备要按周期鉴定,超期或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电能表标准装置每2年检验一次;供现场校验用的携带式标准表每3个月送检一次;标准电能表经常使用的每6个月送检一次,其它每年送检一次。在检验周期内应经常进行误差核对,发现误差较大时,应提前送检。
3、安装电能表的检验周期:
①电能计量装置分类: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量的多少和计量对象的重要程度分五类进行管理。
Ⅰ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企业上网电量、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Ⅲ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以下发电机、发电企业厂(站)用电量、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
Ⅳ类电能计量装置: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
Ⅴ类电能计量装置: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
②周期鉴定:运行中的Ⅰ、Ⅱ、Ⅲ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3年;运行中的Ⅳ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4年;Ⅴ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为6年。
③现场检验:Ⅰ类电能表至少每3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Ⅱ类电能表至少每6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Ⅲ类电能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一次。
4、任何测试仪器、仪表的外借都要经所长批准,并办理手续后,方可借出。
5、所有计量器具都要保持清洁,不得用水洗涤。
6、计量员应作好计量器具的周期校验计划,并负责强制检定工作的实施。
7、计量器具、仪器、仪表需报废时,应通过性能试验或填写报废单,一律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计量器具周期的具体鉴定措施
1、非强检计量器具的周期鉴定
①非强检计量器具鉴定的基本原则
确定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一是在这个周期内计量器具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二是经济合理,使检定/校准费用应尽可能最少。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最佳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
②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在确定时考虑的因素
a计量器具的结构、加工工艺、准确度、稳定度、使用寿命;b制造厂或检定/校准机构提供的建议;c历次检定/校准的数据趋向性;d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频率;e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f运行检查的方法、频次和记录;g、产品要求的准确度,尤其是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
③非强检计量器具周期的鉴定
在确定非强检计量器具鉴定周期的方法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第10号国际文件《测量实验室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复校间隔的确定准则》中推荐的方法进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下方法较实用。
a运行检查法:此方法对于复杂仪器或检测装置特别适用,用便携式校准装置经常校准、检查使用的计量器具的某些选定的参数,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周期。此方法对于校准/检测实验室是较好的方法。当然,选取什么参数、采用的校准装置自身特点要求保持恒定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b阶梯形法:计量器具按检定规程规定进行若干次周期检定后,如果发现未超出允许误差并有比较大的余量时,后续检定/校准可以延长;如果发现超出或接近超出,应缩短后续检定/校准的周期。
c管理图法:选择关键项目的关键点,作稳定性记录,每次检定/校准的数据画成曲线图,从曲线中得出关键位置的分散性以及随时间的漂移量,由此得出最佳的时间间隔。
d统计学法:当检定校准大量相同计量器具时,检定/校准周期可以借助统计学方法来评价。
2、强检计量器具周期的鉴定
对于强检计量器具鉴定周期应根据有关计量法规由执行强检计量鉴定机构依照鉴定规程的周期确定。建议计量检定规程在起草或修订时应加强对计量器具寿命、可靠性的分析和统计、研究,使鉴定规程规定的鉴定周期更趋科学、合理。在现阶段,应在两次鉴定或校准之间加强对使用的计量器具的运行检查。所谓运行检查是指在两次鉴定/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的、有一定可信度的方法对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核验检查。通过运行检查,基本上可以辨别计量器具是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鉴定周期的调整
计量器具的鉴定周期确定后,一般应先试用若干周期,然后进行考核。考核的办法是统计周检合格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在其范围内,则说明周期评定合理;若不在其范围内,则说明周期评定不合理。当然,也可以根据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考核周期评定是否合理。
然后,可以根据实际周检合格率分析周期是否合理,是偏长,还是过短。显然,周期偏长要适当缩短,周期偏短要适当加长。以“月“为调整单位,一般可将3个月调整为4个月或6个月;6个月调整为9个月或12个月;12个月调整为18个月或24个月。反之,周期缩短也应如此。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导致计量器具的使用精准度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使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GB/T 19022.测量管理体系 计量器具 测量过程控制(ISO10012)[S].
[2] 郎大建.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和计量检定周期间隔.绿洲技术,2006,2(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