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孔庙祭器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祭器又称“礼器”。“礼”制订于西周初期,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涉及典章制度、人伦礼教。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等级差别,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并规范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使用青铜礼器方面规定天子用力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二鼎一簋。在庆典、娱乐;面天子享受八佾(佾由八名舞伎组合的乐舞行列),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春秋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出现了“礼崩乐坏”、自家争鸣、革故鼎新的局面。这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出了“克己复礼”,“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意思是要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恢复周朝的礼制。强调君要有君的权威,臣要绝刘服从。父要有父的威严,子要唯命是从。当时,各国诸侯忙于“问鼎”、“逐鹿”,这主张并不受到青睬。
  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为了钳制民众的思想,维护其专制统治,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制度。自此以后,各朝统治者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学说一直成为官方的政治伦理学,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明清时期的帝王为了进—步宣扬孔子纳学说,以巩固其统治。在各地建立孔庙,祭祀孔子。孔庙又称学宫,它既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又是学斗学习儒学、尊孔读经的场所。孔庙里最重要的器具是祭器,它是身份、地位的标志。这些祭器是以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使用的青铜礼器为蓝本。主要有铜鼎、铜簋、铜簠、铜盈、铜爵、铜钟等。这里介绍的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孔庙祭器。
  浪纹铜鼎(图一)高39.5厘米,口径18.日厘米,铸制于清代雍正时期。浪纹铜鼎微敛口,垂腹,腹部两侧附S形耳,圃底,下有三只兽蹄足。腹上部饰细小而繁密的雷纹,腹下部饰浪纹,足上部饰兽面纹。
  铜鼎在商周时期有烹煮肉食、祭祀和宴享等用途,它是盲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铜鼎是“明尊卑,别上下”的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表现等级秩序最明显的是西周的列鼎制度。据礼书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铜鼎出现在商代早期,到汉代以后逐渐消失。铜鼎有圆鼎、方鼎、盖鼎多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鼎有关的成语很多,如“一言九鼎”、“钟鸣鼎食”、“大名鼎鼎”、“九鼎大吕”等等。
  浪花纹铜簋(匿二)高24厘米,长16.3厘米,铸制于清代咸丰时期。浪花纹铜簋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子母口,鼓腹,腹部两侧附龙形耳。椭圈足,足部的正、背面及两侧的下端各有一个半圆形缺刁。腹上部饰方格卐字纹,腹下部饰浪花纹,足部饰浮雕兽面纹和方格卐字纹。簋盖为倒盘形,盖顶边缘翘起呈波浪状,盖口折沿。盖饰浪花纹及方格卐字纹,顶郎饰雷纹。
  铜簋是商周时期祭祀、宴享的重要礼器,是盛放饭食的器具。特别是西周时期,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享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八簋,诸侯庄六簋,人夫用四簋,士用二簋。铜簋出现在商代中期,到战匡时期逐渐消失。铜簋有国足簋、方座簋、四足簋,三足簋多种。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文物考古外已很少使用“簋”这个词语了,唯有在广州方言中仍有保留。广州方言把“设宴”称为“煮九人簋”,(广府人设置的结婚、祝寿宴席有力。盘菜,九大簋是指九盘菜)享用宴餐称为“食九太簋”。自二十世纪九十仨代以来,“九大簋”这方言也逐渐消失了。
  
  凤纹铜爵(图三)高17厘米,铸制于清代乾隆时期。爵口为鞋底形,口沿两侧有一对菌状小柱。深腹,腹部一侧附龙形鋬,圜底,下有向外伸张的三棱锥形足,腹部饰以雷纹衬托的凤纹。
  铜爵出现存夏末商初,是最早铸制的青铜礼器。铜爵是用于餐饮酌酒的器具,青铜器时代铜爵的形状,前有槽沆,后声锐角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棱锥形的三足。孔庙祭器中的铜爵与其有差别。已没有槽流和锐角状尾了。
  乳钉纹平口钟(图四)高35.8厘米,口径23.2厘米,铸制于清代乾隆时期。乳钉纹平口钟儿圆筒形,上窄下宽,平口,桥状钮。主体饰方格乳钉纹,正中有圆形撞座。
  铜钟是打击乐器,它是古代宫庙中祭祀和宴享奏乐时六可缺少的乐器。铜钟最初出现在西周时期,通常是把多枚依大小为序的铜钟组合为编钟进行演奏。当时酌铜钟多数是合瓦形弧口钟,这种钟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频。明清时期孔庙祭器中的铜钟则是圆筒形平口钟,它只能发出一个音频。
  双凤朝阳纹铜簠(图五)高21.8厘米,长25.5厘米,铸制于明代嘉靖时期。双凤朝阳纹铜簠呈长方体,斜壁,壁附龙形耳,平底。方圈足上窄下宽,足的正、背面下端有半圆形缺口。铜簠的口沿之下饰以雷纹衬托的凤纹,斜壁饰海浪纹,足部也饰以雷纹衬托的凤纹。铜簠有盖,形似倒置的铜簠主体,两侧咐环形钮,盖顶边缘向上翘起呈波浪状。盖顶饰浪珠纹,盖中部饰海浪纹,盖下部以雷纹衬托的双凤朝阳纹。
  铜簠是祭祀和宴餐时盛放饭食的器具,出现于西周时期,但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匡晚期逐渐消失。
  
  波浪纹铜盈(图六)高22.8厘米,长23.7厘米,铸制于清代光绪时期。器休呈椭圆形,直口,腹微鼓,附龙形耳。束腰,椭圆圈足。腹部饰雷纹、几何纹。腰部饰波浪纹,足部饰连珠纹,连C纹和重圈纹。器盖为倒置的椭圆盘形,子母口,盖顶有四纹猫耳形钮。盖饰上下两周雷纹,中为几何纹,顶部饰双凤纹,钮部饰云纹。
  铜盈是盛放饭食的器具,出现于西周中期,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几何纹铜铡(图二)高27厘米,口径17.9厘米,铸制十清代同治时期。几何纹铜铡的器体为圆形,直口、深腹,两侧附羊首形耳。平底。下有三只倒蚂形足。腹部饰了何纹,足部饰云纹。盖为半球形,盖顶边缘有三枚山形钮。盖饰雷纹及花卉纹,钮部饰以雷纹衬托的蕉叶纹。
  铜铡是盛食器具,这种器物比较少见。
  
  兽面纹铜尊(图八)高23.8厘米口径17.9厘米,铸制于清代光绪时期。兽面纹铜尊敬口,宽颈,鼓腹,高圈是。颈部四方各有—道尖齿状扉棱,腹和足部与颈部柜对的方位也有方齿形扉棱。颈部饰以雷纹衬托的夔纹,腹部饰以雷纹衬托的兽面纹,足部饰云纹。
  铜尊是容酒器,出观于商代中期,春秋晚期以后逐渐消失。
  夔纹铜罍(图九)高23.5厘米,口径12.9厘米,铸制于明代嘉靖时期。夔纹铜罍折口沿,直颈,斜肩。隆胸收腹,附龙形旦,平底。胸部饰以雷纹衬托的夔纹,腹部之下饰雷纹。
  铜罍是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它的流行叫间至春秋中期止。
  明清时期的孔庙祭器,多仿自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但只呈器型相近,纹饰却不太一样,制作也很粗糙、草率。
其他文献
仇兆鳌注杜诗,以“无一字无来历”为宗旨,牵强曲解,如谓杜甫“每饭不忘君”者,启功说:“这哪里是杜甫,简直是林彪”!  沃渣(1905一1973)浙江衢县人,原名程庆福,早年得鲁迅指授,投身于木刻运动,历任延安鲁艺美术系主任,东北画报创作部部长,后任人民美术创作室主任,荣宝斋经理。黄苗子先生曾为子述沃渣一事,令人绝倒。沃渣嗜睡,其任职东北之时,某次外出,沃渣坐司机侧,未几即酣然入梦,噜声起处,车子骤
期刊
2006年5月5日在郑州市大河锦江饭店四楼会展中心河南日信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06午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如期举行。可容600人的会展中心,座无虚席,可以看出来自全匡各地的买家对河雨的艺术品市场正有着浓厚的兴趣。全场总成交率达67%,总成交额为2770万元,日信书画拍卖纪录,再创新高。  在5月5日上午进行的是书画玉器专场的304件拍品酌拍卖。起初拍卖波澜不惊地进行着,当十点二十分左右拍卖师宣布第
期刊
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等佳作成交表现最为突出,尤其是黎雄才作品拍出了十分理想的成绩,全场成交率近九成,且多以超起叫价数倍落槌,单场成交单价约9万元每平方尺    为期两天的中国嘉德广州夏季拍卖会于5月26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以1.16亿元的成交额降下帷幕。近现代书画大师作品依然占据主要份额,其成交额山总额一半以上,成交价超百万的15牛,其中有一件超过300力,两件超200万,80
期刊
手机响起,上海的朋友打来的,“一万五了,你要的梁鸿志诗集,还要不要?……”太贵了,不要也罢。梁鸿志的诗集,名叫《爰居阁诗》,厚厚的四册,是民国年间最好的别集刻本之 ,开本大得就像一本杂志那么宽,栏格也很疏朗,比起他帮同门黄秋岳所刻的《聆风移诗》还要宽大。  《爰居阁集》的刊刻精美,是诗界所公认的。章士钊有《酬陈道量惠爰居阁集》七律,诗曰:“投我江南精椠书,此书当日价何如。事同狙食迷三四,人忘禽言
期刊
甘肃瀚珑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定了8月12日在甘肃兰州飞天大酒店三楼会议厅开槌,8月6-11日在兰州市城关区通渭路中段4Q号(金城四合院酒店二楼大厅预展)推出中国书画、古董珍玩260余件。    书画拍品流光溢彩。其中值得关注的名家书画:钱选的《抚孤松而盘桓》,画陶潜纱巾木屐,衣纹用高古游丝描,设色靓台,较宋人古拙,比唐人轻雅,创成一格。翁同龢的《书法四条屏》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宗法欧褚,出入
期刊
荣宝2006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5月13日在亚洲大酒店如期进行, 自5月1 0日起预展三天。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拍卖会将以当代书画开篇,近现代书画作品紧随其后,另有由荣宝斋杂志社从学术角度推荐的画家专场等。此次拍卖会共分为当代中国画风貌、近现代名家、荣宝斋杂志社推荐画家和中国油画四个专场,共计800余件。荣宝自4月20日始在南京、上海、济南、太原四地进行精品巡展。另悉,荣宝目前在为6月份
期刊
古代工艺发展千年,至乾隆时期已形成了稳定的审美心理。复古的文化理想投射到工艺领域,不断引用古代工艺技术、器物型制,至乾隆时最终完成。“追慕古代”早就根植于传统中国文化之中,早在宋代,仿古就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乾隆时期则为集大成者。仿古在乾隆时期,不仅是继承的延续,也是整理、综合、演绎的过程。仿古实是创新,体现时代观念,绝大多数有“乾隆仿古”款的器物,既为模仿古代工艺的形式,又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这
期刊
每个时期的粉彩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色,康熙粉彩尚处于初创阶段,彩料粗糙。施彩浓重;雍正粉彩已达到“只控风吹云,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在莹洁如雪的白釉上,用没骨画法绘制的瑰丽花纹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乾隆粉彩秀丽淡雅,锦地、蓝地、黄地开光粉彩的制作逐渐最多。嘉庆、道光——晚清时期的粉彩,彩料,越来越粗糙,含粉量越来越多,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向越来越淡的方向发展;民国的粉彩,施彩非常薄,料质粗糙,颜
期刊
本次拍卖,浙江国际坚定不移地追随大师们的足迹,近现气画坛十位如山般厚重的名字: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干、李可染、傅抱石、林风眠、陆俨少均有力作登场。同样,古代作品也精彩纷呈,如明代的蓝瑛、沈周、文嘉等;清代的虚谷、高其佩、任伯年等。当代作品则突出岭雨画派黎雄才、黄幻吾、林墉等;金岭画派傅抱石、钱松喦等海派程十发,程佩秋、谢稚柳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传统的撼人气势,也展不了我们
期刊
清嘉庆继乾隆以后,因国家太平,渐染懒怠文弱之习,无奋发进取之朝气,瓷器手工业逐渐走向下坡路,不但停滞不前,而且越来越不如以前,瓷器产呈大为减少,瓷胎、瓷釉、彩色等方面质量开始显露出下降的迹象。《陶雅》一书记载了:“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也验证了当时的陶瓷生产概况。    1.瓷胎      应该说嘉庆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不是变化太大,只不过胎质稍显得粗松了一点,胎骨的洁白程度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