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电视或收音机,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一亮相,或者一出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县级台播音水平和大台的播音水平就是不一样,就是有差距,总是让人觉得比较“土”。表现在:语言表达不够自然、亲切,声音不够浑厚、甜美,形象不够靓丽、得体。究其原因,尽管也有音响、灯光等设备方面原因,但主要还是播音主持人的基础功力不深厚,文学修养、语言表达、个人气质和声音特质等还有待改善与提高。因而,基层播音员、主持人要着重在语言表达、文化修养、语音规范等三个方面下力气,练好内功,达到声音美、语言美、形象美“三美”,使基层的播音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苦练普通话发音,提高音色音准水平,做到声音美
播音员、主持人要上水平、上台阶,最基本的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好听的普通话。为此,首先就是要苦练音准。要不断在音准上下功夫,苦练吐字发声,在快速、脱稿的情况下能够字正腔圆。播音员、主持人最忌的就是自我满足,要树立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吐字发声训练,细心揣摩播音吐字发声的要诀。要谨记播音老前辈的言训“一天不练口齿慢,两天不练减一半,三天不练瞪眼看,四天不练门外汉”。其次,播音员、主持人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要想运用得自如,说得规范、流利,还必须养成生活中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切忌面对镜头、话筒说普通话,生活中“入乡随俗”,一口方言俚语。第三,要勤练音色。多数人常常重视音准的训练,而比较容易忽视音色的改善。我们一听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的播音,就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有一种磁性,宏亮而浑厚。其原因就是他们除了天生的音质较好外,重要的是非常讲究发声,注意声音的共鸣。播音训练是严格的,从呼吸控制,口腔和喉部控制到共鸣调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练习共鸣时,可以借鉴歌唱发音的呼吸、共鸣等技巧。同时,还注重音调的训练,除了掌握好停顿、重音、语速等节律类问题,还要掌握好变调、变声、儿化等音变类问题。通过提高播音的色质和语调处理水平,达到“美声”的要求,使节目更具可听性和欣赏性。
第二、夯实文学功底,建立丰厚的底蕴,做到语言美
渊博的知识是播音员、主持人应有的修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基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对稿子播音,往往还要做采访,进行现场报道。这就更需要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开展深度地评价,能很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情感,成为节目的“导游”。这无疑都要求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应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要博览群书,从经典中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满足于所学知识。其次,要海纳百川,集众家所长。学习大家、名播的风格、特色,还要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学,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学。通过不断地深入地学习,建立深厚的文学功底,提升文化修养,为更好地运用语言打牢基础,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展现自已的才华,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听众、观众,赢得听众和观众。
第三、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形象美
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可以说代表着整个媒体。他们要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节目主持人的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良好的精神素质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只有提高了自身职业素养,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把思想和感情巧妙地融入节目当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才能用自己良好的气质、形象感染观众、听众。
“播音员肩负着记录历史、引领时代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政治责任;肩负着服务大众,实现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央电视台向全台播音员主持人发出的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基层播音员、主持人也应以此为鞭策,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好更优的节目。
(作者:黄山太平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第一、苦练普通话发音,提高音色音准水平,做到声音美
播音员、主持人要上水平、上台阶,最基本的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好听的普通话。为此,首先就是要苦练音准。要不断在音准上下功夫,苦练吐字发声,在快速、脱稿的情况下能够字正腔圆。播音员、主持人最忌的就是自我满足,要树立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吐字发声训练,细心揣摩播音吐字发声的要诀。要谨记播音老前辈的言训“一天不练口齿慢,两天不练减一半,三天不练瞪眼看,四天不练门外汉”。其次,播音员、主持人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要想运用得自如,说得规范、流利,还必须养成生活中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切忌面对镜头、话筒说普通话,生活中“入乡随俗”,一口方言俚语。第三,要勤练音色。多数人常常重视音准的训练,而比较容易忽视音色的改善。我们一听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的播音,就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有一种磁性,宏亮而浑厚。其原因就是他们除了天生的音质较好外,重要的是非常讲究发声,注意声音的共鸣。播音训练是严格的,从呼吸控制,口腔和喉部控制到共鸣调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练习共鸣时,可以借鉴歌唱发音的呼吸、共鸣等技巧。同时,还注重音调的训练,除了掌握好停顿、重音、语速等节律类问题,还要掌握好变调、变声、儿化等音变类问题。通过提高播音的色质和语调处理水平,达到“美声”的要求,使节目更具可听性和欣赏性。
第二、夯实文学功底,建立丰厚的底蕴,做到语言美
渊博的知识是播音员、主持人应有的修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基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对稿子播音,往往还要做采访,进行现场报道。这就更需要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开展深度地评价,能很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情感,成为节目的“导游”。这无疑都要求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应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要博览群书,从经典中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满足于所学知识。其次,要海纳百川,集众家所长。学习大家、名播的风格、特色,还要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学,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学。通过不断地深入地学习,建立深厚的文学功底,提升文化修养,为更好地运用语言打牢基础,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展现自已的才华,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听众、观众,赢得听众和观众。
第三、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形象美
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可以说代表着整个媒体。他们要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节目主持人的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良好的精神素质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只有提高了自身职业素养,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把思想和感情巧妙地融入节目当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才能用自己良好的气质、形象感染观众、听众。
“播音员肩负着记录历史、引领时代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政治责任;肩负着服务大众,实现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央电视台向全台播音员主持人发出的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基层播音员、主持人也应以此为鞭策,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好更优的节目。
(作者:黄山太平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