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证明,学习兴趣是有效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智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现行的教学大纲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明的教师也总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良好的情感氛围是孕育兴趣的土壤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从感情上把学生吸引到语文教学中来,才能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要想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坚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原谅学生的错误,关心、信任、理解学生,从不训斥、挖苦学生,用最大的爱心包容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助手,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分派不同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凡遇到重要的事、意见有分歧的事,都要与学生民主商量,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样,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就变得更强了。经过努力,使学生喜欢我,并且更喜欢我所教的语文学科。
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学的科学性,就是必须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即必须根据教材的基本结构规律和学习的认识规律施教。教学的艺术性,就是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新奇有趣、引人深思。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教学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时,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兴奋、各种情绪外化、注意力相对集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即时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即时兴趣逐渐累加,就会转变为长久稳定的兴趣,就意味着学习欲望的产生。可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就应该在教学中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在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开讲导语,用别开生面、新奇有趣的导语来牵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其动情;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和矛盾,巧设疑问,以疑激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要精心巧妙地设计板书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要讲究语言艺术,用抑扬顿挫、灰谐幽默、形象生动、有条不紊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兴趣之弦,可以利用故事、歌谣、诗句、图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使学生由练悟趣。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样,使所上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这样,语文课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愈加浓厚。
三、增强自我感奋力是长久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一些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实际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有过许多成功的体验;相反,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太差,缺乏成功的体验,他们感到学而无所得。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自我感奋力。
为此,教师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及学习的价值。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程设置要有适当的难度、密度,促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还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对学生来说,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鼓励。积极的鼓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肯定的一种强化式。教师还应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认识高度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的自我感奋力。例如: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自己动脑、动手,一步步归纳整理语文基础知识,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动手画初中语文知识树。这种作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诱发了学生的自我感奋力。
责编 雷靖
一、良好的情感氛围是孕育兴趣的土壤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从感情上把学生吸引到语文教学中来,才能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要想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坚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原谅学生的错误,关心、信任、理解学生,从不训斥、挖苦学生,用最大的爱心包容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助手,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分派不同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凡遇到重要的事、意见有分歧的事,都要与学生民主商量,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样,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就变得更强了。经过努力,使学生喜欢我,并且更喜欢我所教的语文学科。
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学的科学性,就是必须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即必须根据教材的基本结构规律和学习的认识规律施教。教学的艺术性,就是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新奇有趣、引人深思。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教学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时,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兴奋、各种情绪外化、注意力相对集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即时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即时兴趣逐渐累加,就会转变为长久稳定的兴趣,就意味着学习欲望的产生。可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就应该在教学中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在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开讲导语,用别开生面、新奇有趣的导语来牵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其动情;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和矛盾,巧设疑问,以疑激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要精心巧妙地设计板书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要讲究语言艺术,用抑扬顿挫、灰谐幽默、形象生动、有条不紊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兴趣之弦,可以利用故事、歌谣、诗句、图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使学生由练悟趣。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样,使所上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这样,语文课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愈加浓厚。
三、增强自我感奋力是长久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一些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实际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有过许多成功的体验;相反,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太差,缺乏成功的体验,他们感到学而无所得。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自我感奋力。
为此,教师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及学习的价值。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程设置要有适当的难度、密度,促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还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对学生来说,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鼓励。积极的鼓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肯定的一种强化式。教师还应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认识高度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的自我感奋力。例如: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自己动脑、动手,一步步归纳整理语文基础知识,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动手画初中语文知识树。这种作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诱发了学生的自我感奋力。
责编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