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究竟采取怎样的教学法才能不违编辑的心衷,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选文的作用呢?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现就文言文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一个宗旨
  文言文教学应抱这样一个宗旨:“遵循课标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传授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出发点,借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下工夫。
  二、完成三个目标
  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真正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的目的。教学中应抓好以下三点:
  1、帮助学生过好背诵关。切实使学生了解每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落实课文的背诵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以训练为主,以知识为辅。现在很多学生对重点文言句、段、篇能背,却不能写,甚至不能背。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词语有重点地比较、辨析,使学生熟悉常用文言实词的义项和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3、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构思、线索、思想内涵,培养其阅读浅易文言作品的能力。
  三、实践三种做法
  1、放手。为了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就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思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三方面的学习活动,即“抄”、“记”、“读”。首先是“抄”,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动手将课文下面的注释、摘要抄录到原文中相应的字、词、句头上去,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和识记。其二是“记”,即要求学生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又感到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做好记录,课堂上听课就有侧重点,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读”,即要求学生在“抄”与“记”的基础上读课文,并实现大致读通、读熟、读懂课文的目标。
  2、点拨。即教师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以导师的身份对学生适时予以点拨。点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通读”的点拨。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通读的指导,学生还可以掌握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2)词与句理解的点拨。(3)段与篇在思想内涵的理解方面与全文在结构与语言等特色的归纳鉴赏方面的点拨。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词句作过细的语法分析,而是要读懂、会意,从而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情感、内容和思想,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语言角度进行鉴赏:或音韵和谐,或整散结合,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从情感角度鉴赏: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或豁达超然,或沉郁冷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致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感情。例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也”,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的艺术境界,是语言美、音律美的典范。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感受到全文洋溢着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
  3、督促。即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应包括对学生在“抄”、“记”、“读”各个学习环节上的督促,对学生背诵课文的督促,以及适当布置作业、检查课本阅读情况等。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只有教会学生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实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意味着自主、合作与探究。它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
期刊
《斑羚飞渡》是当代作家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沈先生写作了很多篇精彩的动物小说,他十分擅长在作品中将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让作品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时常让人读罢感悟颇多,回味良久,《斑羚飞渡》这篇动物小说也不例外。   《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猎人逼至绝境的斑羚:“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
期刊
班级是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另一个“家”。家中成员是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家是否能让每一个成员感到温暖,每一个成员是否都有一份博爱的心、爱家的情。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进而达到整个班级和谐共进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班级工作的实例,谈谈对培养学生
期刊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   1、社
期刊
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歌词是:“时间都去哪了?”,我们老师也经常这样抱怨:“一节课时间真快,我都还没讲完就下课了!”这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都去哪了呢? 我们怎样把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让每一分钟都有效呢?  《学讲计划》中指出:学生要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乐学,真正能够“学进去”,“讲出来”。学生全程自主学习体现在“五学”的学习要求上 ,即“自学,
期刊
一、现身说法,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学生面对文题觉得没啥可写。这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一时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传统做法是大量印发现成的写作材料。这对学生没有多大帮助。农村固然不是政治、文化中心,但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去认识和感受。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发生兴趣,觉得“美在生活”。一句话,就是现身说法,培
期刊
一、阅读   (一)带着问题读书  我在听评课中发现,虽然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但似乎只为了让观课的人看到课堂上有“阅读”这一环节,而不是真心实意地让学生读出些什么。学生读完之前往往没有要求,读之后教师也没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读是低效果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中自我陶醉,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徜徉,这样的阅读才有效。   (二)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
期刊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1.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教师分析文本,采用庖厅解牛式的教学,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得支离破碎。从任何意义上说,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失败的。  2.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有的教师为了教学的进度,学生刚刚开始进行讨论探究,就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根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
期刊
当我伫立在此,既有现实的欢愉,也有怡人的思绪。这一刻里,蕴涵着未来岁月的生命与食粮。  十月的印记,就从此刻开始书写。经过披星戴月的跋涉,浮生苍原,难以忘却的,是这些年,那些人,分享过的孤单岁月。  天空还惺忪着它的睡眼,灰蓝色的清晨,起床铃声响起,洗脸,刷牙,然后抹掉嘴角的牙膏,一路飞奔下楼,集队,早操。食堂,教室,早读,下课,上课,铃起,铃落。  黑板上的粉笔字从函数图像变为化学方程,一版又一
期刊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语言的恰当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具体来说,可以将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凝练性四个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