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锋:粤港澳与杭州湾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湾区”正在取代“三角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一大热词。
  2017年3月全国“两会”上,中央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目前,规划文件还没有正式出炉,但舆论普遍猜测这个规划包含了珠三角9市+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两会”之后,湾区经济掀起讨论热潮,粤港澳大湾区也被寄予厚望,与全球最负盛名的湾区经济带——旧金山湾区对标。
  而在中国经济的另一增长极——长三角地区,湾区经济带的构想也趋于成熟。2017年6月,浙江省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环杭州湾城市群。7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访沪,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两地座谈会上讲话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
  同时,上海松江区政府、杭州市政府、嘉兴市政府联合倡议,以目前的沪杭高速公路(G60)为依托,共建一条“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而在2017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党代会上,明确要求加快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1+7”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一条“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
  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中国两大湾区的对台戏正式启幕,有望以双中心格局共同领导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两大湾区的对比,日渐成为关注焦点。
  两大湾区可比性强
  我们先来看看两大湾区基本面的比较。
  从地理结构看,杭州湾地处钱塘江入海口,是一个喇叭口形状的海湾,与粤港澳湾区有很好的可比性。
  和粤港澳湾区一样,杭州湾的两翼也形成了密集的城市群,北翼的上海是国际金融、航运与科创中心,功能上正如深港联合体;苏州、嘉兴是承接上海产能外溢的后花园,功能上正如东莞、惠州;位于湾区三角形顶点的杭州,是区域内传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功能上与广州很像。
  南翼的绍兴,同样历史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与佛山、中山很像;宁波是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可与经济特区珠海做比较;舟山坐拥优良海港,与陆地有海水相隔,鸦片战争时期被欧洲列强垂涎不已,这一点可与澳门对标。不仅如此,杭州湾是北翼强、南翼弱,粤港澳湾区则是东翼强、西翼弱,二者都是非对称结构。
  在港口资源上,二者也有相当的可比性:粤港澳湾区坐拥香港港、深圳港与广州港三大世界级港口,杭州湾则有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论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二者基本相当;论货物吞吐量,杭州湾略超粤港澳湾区。
  下面来看两大湾区的各项经济数据对比,粤港澳湾区选取香港、深圳、東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杭州湾选取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
  从经济总量看,珠江口周边地区的GDP,合计8.42万亿,相当于杭州湾沿岸(5.56万亿)的1.51倍。
  从常住人口看,两大湾区的总人口数量却相差不大,珠江口周边地区(5328.95万)只比杭州湾沿岸(5054.6万)多300万左右,这说明粤港澳湾区的人均GDP远高于杭州湾湾区。粤港澳湾区的以上六市加上港澳地区,人均GDP为15.81万元,杭州湾五市的人均GDP为11万元。
  從面积看,杭州湾各城市和珠江口地区相较,管辖范围都要大得多。香港和深圳面积之和,还不及上海市的一半,广州也不及杭州市的一半,广深莞佛珠中六市加上港澳地区,面积不过杭州、嘉兴两市之和。这说明粤港澳湾区的地均GDP也远高于杭州湾。
  上述数据从宏观上反映了两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来说,粤港澳湾区不论是常住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地均GDP,都明显高于杭州湾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香港、深圳、广州的人均GDP都高于上海、杭州、宁波等杭州湾核心城市,显示粤港澳湾区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极其独特的地位。
  发展潜力各有千秋
  下面从六个维度分别对比两大湾区的发展潜力:
  一、腹地经济对比。
  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高度往往是腹地经济的规模决定的,这方面,杭州湾更占优势。杭州湾地处中国最大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毗邻山东半岛与华北平原,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串起广袤的长江经济带,又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间地带,是内地物流最便捷的出海口。凭借广袤的经济腹地,杭州湾区出现了全球最大的两大港口群——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
  相比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偏安一隅,远离内地经济与文化中心,腹地经济主要体现在福建、湖南、广西、江西、贵州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其整体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相对小得多。当然,广东省倡导的“泛珠三角合作区”计划如果贯彻落实,会大大扩展粤港澳湾区的腹地经济规模。
  二、外向经济对比。
  经济全球化时代,不能仅看腹地经济,还要看外向经济。一直以来,珠三角的弱点都是腹地经济,而强项是外向经济,所谓“腹地不够、海外来凑”。粤港澳湾区所在的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5%左右,外贸经济规模远高于杭州湾周边区域。
  作为全球金融与贸易中心的香港,是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超级联系人,这直接决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超级连接力。例如,看中国内地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来自香港的资金大约占据70%的份额,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的排名中,香港也占据了接近60%的份额,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外向经济的坚实基础。相比来说,杭州湾区还缺乏这样一个超级联系人的特殊角色。
  看产业的国际化水平,粤港澳湾区的优势也更大,这一点可从两大湾区的PCT国际专利数据感受到。一般来说,只有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才会去申请这个专利,所以这个数据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地区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仅深圳一个城市的PCT国际专利就占全国接近50%的份额,相当于上海的12倍,杭州的36倍,广州的PCT国际专利也超过了上海,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国际化上的领先水平。
  三、产业结构对比。
  产业结构层面,两大湾区特色鲜明,有很大不同。下面就几个主要的产业分别对比。
  在金融领域,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上海还是全国黄金、外汇、期货、钻石交易中心。杭州湾的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浦发银行,粤港澳湾区的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广发银行各自领衔带出两长串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公司,二者平分秋色,杭州湾金融的总量和权重更大,但如果加上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粤港澳湾区在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上更高。
  在互联网领域,二者平分秋色、各自精彩。粤港澳湾区有腾讯这个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亦有网易、唯品会、欢聚时代、迅雷、UC等大中小互联网企业。在杭州湾,则有阿里巴巴这个世界级的巨头,以及携程网、大众点评、巨人、盛大等大中小互联网企业。
  在信息电子制造业,粤港澳湾区有华为这个本土巨头领衔,大疆、极飞、中兴、康佳、创维、酷派、TCL等跟进;杭州湾有中芯、华虹、亨通、展讯、海康威视等重要玩家。两大湾区术业有专攻,总体来说,杭州湾长于上游产业,粤港澳湾区长于消费品端,所以粤港澳湾区被大众熟知的明星企业也更多。
其他文献
目的:推进一次性重力压力兼用输液器与智能输液机在临床中的优化应用。方法: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滴数欠准确、脉冲信号压迫橡胶管、墨菲氏滴管液面不断下降、输液机误报警、电压
目的:探讨自攻型骨钉(以下简称骨钉)借助外固定器上的攻丝圆孔在松质骨和皮质骨上钻孔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8具新样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以胫骨远、近骨折段的外固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目的为疗养院护理人员在职学习提供交流平台。方法建立护理信息交流报告会制度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实施管理。结果护理人员学历普遍提高,职业成就感增强,服务质量满意度上升。
介绍了高压氧治疗的军事应用定位,分析了国内外便携式加压舱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海军部队配置便携式加压舱的主要用途和应用前景,指出了便携式加压舱在未来的海军部队有着广泛
目的 通过分阶段开展《护士礼仪》课程,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方法 针对大学一年级、四年级护生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护士礼仪》课程教学和考核。结果 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