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笔者发现刚入行的部分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往往急功近利,想走捷径找偏门,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名成家。而在现实中,很多新教师往往欲速则不达,常常为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而烦恼不已。在教研活动中,新教师和笔者谈论较多的也是专业成长的问题。那么,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应遵循怎样的规律?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以下,笔者试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落实教学常规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新教师的基本功,但课堂教学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而教学常规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条件,教师要把书本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必须遵循教学常规。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做好教学常规的心得与体会。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前提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课先备教材,上课只是45分钟,而要上好这45分钟的课,在课前教师要花费几个45分钟来备好一堂课,这样才能比较好地讲好难点、突出重点,并契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说:“希望你到了参加教育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
其次是上课。上课注重一些基本节奏是很重要的,如注意教学目标,注意板书,用好多媒体,注重小结,注重讲练结合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上课应像音乐会中的指挥那样把乐谱通过指挥转换成交响曲。
最后是作业。作业要注重针对性和分层性,上课讲了什么内容,课后就应该相应地进行巩固。对不同的学生,作业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当然对理科学习来说,适当布置一些研究性或探究性以及操作性的作业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作业的功能之一是教学诊断,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无定法”一定是建立在“教学有法”的基础上的。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就应将日常的教学常规落实到位、落实到底,这样才会达到教学的升华。这说起来简单,要做得精细却实在不易。
二、研究学生的学习
很多教师都站在“教”的立场上思考教学问题,而不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反思教学的效果,不明确教是为了什么。许多新教师在上课时,“照书请客”,满堂灌,课堂提问也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常常以自己专业的视角、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想象中的学生上课。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播下种子喂麻雀。”
我们都知道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个教师不从学生发展的基点来思考教学,教师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以,研究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了许多教师的共识。新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不但关注学生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结构,还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兴趣。这样就从“怎么教”“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角度解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情感,并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教师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学生:学生的今天与明天相比,发展在哪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何需要?只有清楚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什么,教师的指导才能有根据,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步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三、探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但有些新教师,对名师过于崇拜,一言一行都进行模仿,机械地照搬人家的经验,结果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负面效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虽然我们谁也不能漠视人家经验的价值,但要成为自己的经验肯定要与自己本身的特质相结合,要灵活运用经验、不断更新经验,要试着让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本身的多变性,否则就会犯错误。换言之,只有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人家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样,只有不断学习人家的教学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彭一昌在《走过人生低潮的70个故事》一书中讲过一则古老的寓言。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帽子。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劳,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帽子放着,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帽子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十分惊慌,因为如果帽子不见了,他将无法养家糊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举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他想机会来了,于是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都扔在地上。卖帽子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他的儿子和孙子。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帽子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地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举起左手,猴子也跟着举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所说的话真的很管用。最后,他脱下帽子,丢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是直瞪着他,看个不停。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把孙子丢在地上的帽子捡了起来,还很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掌,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新教师应在练好教学基本功和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领悟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新教师不应只是完成专家或行政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新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何时会”的自我追问中完善自己的教学取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理解、作出更好的行为选择,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不妨学习一下“香水理论”:各种香水,其中95%的物质是一样的,只有5%的物质是不一样的,那是各家的秘方。教学也是如此,95%的东西是一样的,差别就是5%的不同。从教不难,但为师不易。
一、落实教学常规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新教师的基本功,但课堂教学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而教学常规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条件,教师要把书本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必须遵循教学常规。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做好教学常规的心得与体会。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前提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课先备教材,上课只是45分钟,而要上好这45分钟的课,在课前教师要花费几个45分钟来备好一堂课,这样才能比较好地讲好难点、突出重点,并契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说:“希望你到了参加教育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
其次是上课。上课注重一些基本节奏是很重要的,如注意教学目标,注意板书,用好多媒体,注重小结,注重讲练结合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上课应像音乐会中的指挥那样把乐谱通过指挥转换成交响曲。
最后是作业。作业要注重针对性和分层性,上课讲了什么内容,课后就应该相应地进行巩固。对不同的学生,作业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当然对理科学习来说,适当布置一些研究性或探究性以及操作性的作业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作业的功能之一是教学诊断,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无定法”一定是建立在“教学有法”的基础上的。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就应将日常的教学常规落实到位、落实到底,这样才会达到教学的升华。这说起来简单,要做得精细却实在不易。
二、研究学生的学习
很多教师都站在“教”的立场上思考教学问题,而不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反思教学的效果,不明确教是为了什么。许多新教师在上课时,“照书请客”,满堂灌,课堂提问也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常常以自己专业的视角、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想象中的学生上课。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播下种子喂麻雀。”
我们都知道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个教师不从学生发展的基点来思考教学,教师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以,研究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了许多教师的共识。新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不但关注学生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结构,还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兴趣。这样就从“怎么教”“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角度解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情感,并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教师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学生:学生的今天与明天相比,发展在哪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何需要?只有清楚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什么,教师的指导才能有根据,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步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三、探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但有些新教师,对名师过于崇拜,一言一行都进行模仿,机械地照搬人家的经验,结果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负面效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虽然我们谁也不能漠视人家经验的价值,但要成为自己的经验肯定要与自己本身的特质相结合,要灵活运用经验、不断更新经验,要试着让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本身的多变性,否则就会犯错误。换言之,只有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人家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样,只有不断学习人家的教学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彭一昌在《走过人生低潮的70个故事》一书中讲过一则古老的寓言。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帽子。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劳,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帽子放着,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帽子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十分惊慌,因为如果帽子不见了,他将无法养家糊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举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他想机会来了,于是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都扔在地上。卖帽子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他的儿子和孙子。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帽子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地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举起左手,猴子也跟着举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所说的话真的很管用。最后,他脱下帽子,丢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是直瞪着他,看个不停。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把孙子丢在地上的帽子捡了起来,还很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掌,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新教师应在练好教学基本功和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领悟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新教师不应只是完成专家或行政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新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何时会”的自我追问中完善自己的教学取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理解、作出更好的行为选择,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不妨学习一下“香水理论”:各种香水,其中95%的物质是一样的,只有5%的物质是不一样的,那是各家的秘方。教学也是如此,95%的东西是一样的,差别就是5%的不同。从教不难,但为师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