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自信,本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命运,为此,我们在学前教育的落实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背景的渗透和渲染,以此提升民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民俗文化;幼儿教育;策略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随着华夏子孙的繁衍生息,也产生了许多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日新月异的生活,也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民俗文化,能够让幼儿教育更有价值,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展开幼儿集体活动,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入民俗文化元素,以便幼儿在充溢文化气息的活动之中,促进自身爱国情怀的萌发。
一、细化活动目标,引领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是教师开展幼儿集体活动的指南,也是教师最终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透过活动目标,教师不仅可以细化集体活动中的各个细节,也可以检验最终的活动成效,以便在查漏补缺中逐步达到理想的活动状态。所以,为了做好民俗文化与幼儿集体活动的整合,教师也应当事先做好活动目标的设计,以便以活动目标为方向,进行活动材料的准备和活动细节的安排,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中,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以“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学习来说,教师可以先分析剪纸艺术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如剪纸的方法,剪纸纹样的寓意等,围绕上述内容以及活动大纲的要求,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活动要求:1.通过对剪纸步骤的观看,学会运用对边折法折剪灯笼;2.通过大胆应用镂空的方式对灯笼进行装饰,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3.基于剪纸活动,感受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萌生爱国情怀。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活动的准备,如教师准备若干灯笼、裁剪灯笼的步骤图,以及挂灯笼、迎国庆的视频等。在实际安排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活动时,教师围绕活动目标上的各个要求,进行活动细节的安排,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对灯笼裁剪步骤图进行分析,以竞技比赛的方式比比谁剪的灯笼更好等,使得幼儿在按部就班中逐步学会剪灯笼的方法。
不难看出,教师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活动目标的优化设计,能够以此为方向进行活动的精心准备和活动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而为民俗文化的有效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民俗文化,培養欣赏能力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当幼儿拥有了一双发现民俗文化之美的眼睛后,幼儿能够对各色民俗文化抱有欣赏的态度,以便幼儿可以从民俗文化上获得美的感受,促进自身审美鉴赏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多元民俗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集体活动,教师也可以将富有美感的民俗元素引入活动之中,并为幼儿渗透欣赏的方法,使得幼儿可以从这些民俗文化之中发展审美鉴赏素养,更主动地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比如,“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常常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寓意表现在画面中,呈现出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形象。随着漫长的历史演变,年画也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介绍年画的历史渊源、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年画的分类等,让幼儿对年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为幼儿展示一些年画作品,并让幼儿谈谈自己初见年画的感受,使得幼儿可以基于自身的审美素养对这些年画作品进行评析。在幼儿欣赏完毕后,教师再为幼儿介绍年画的材料、年画的结构以及年画的图案和寓意等,使得幼儿可以从系统、连贯的角度对年画进行欣赏、评析,逐步增强对年画的赏析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生活中见到的年画进行欣赏、评析,使得幼儿了解年画中赋予的风俗和信仰。
可以看出,基于年画这一民俗文化元素,能够有效强化幼儿的审美鉴赏素养,使得幼儿在对生活中常见的年画进行评析中,逐步形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欣赏能力。
三、自主检索文化,引导幼儿共享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的幼儿对剪纸艺术抱有较高的兴趣,而有的幼儿对风筝制作抱有积极的态度,因此,在幼儿集体活动中,当教师为幼儿介绍一种民俗文化时,并不能满足全体幼儿的学习需求,甚至会让幼儿因为兴趣的缺乏而产生疲倦感。同时,教师的教育资源有限,无法将数量巨多的民俗文化传递给幼儿,所以,教师可以发挥幼儿的主体价值,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分享给同伴,在发展自身个性的同时打开自己的视野。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收集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并进行相应资料的准备”的任务,使得幼儿可以在课下收集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素材,如喜爱剪纸艺术的幼儿,可以搜集不同地区的剪纸样式;喜爱民间游戏的幼儿,可以搜集多种民间游戏的玩法;喜爱民间风俗的幼儿,可以收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俗习惯等。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平台,让幼儿讲讲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类型,以及自己喜爱这一民俗文化的原因,以便幼儿在共享资源中可以打开自己的视野,接触更多的民俗文化元素。
由此看出,教师将集体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幼儿,引导幼儿为同伴分享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元素,能够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接触更多其他样式的民俗元素,从而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个性。
总而言之,在民俗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幼儿集体活动,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民俗文化元素,让幼儿集体活动在充斥民俗文化中富有深意,以便逐步助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幼儿教育;策略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随着华夏子孙的繁衍生息,也产生了许多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日新月异的生活,也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民俗文化,能够让幼儿教育更有价值,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展开幼儿集体活动,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入民俗文化元素,以便幼儿在充溢文化气息的活动之中,促进自身爱国情怀的萌发。
一、细化活动目标,引领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是教师开展幼儿集体活动的指南,也是教师最终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透过活动目标,教师不仅可以细化集体活动中的各个细节,也可以检验最终的活动成效,以便在查漏补缺中逐步达到理想的活动状态。所以,为了做好民俗文化与幼儿集体活动的整合,教师也应当事先做好活动目标的设计,以便以活动目标为方向,进行活动材料的准备和活动细节的安排,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中,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以“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学习来说,教师可以先分析剪纸艺术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如剪纸的方法,剪纸纹样的寓意等,围绕上述内容以及活动大纲的要求,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活动要求:1.通过对剪纸步骤的观看,学会运用对边折法折剪灯笼;2.通过大胆应用镂空的方式对灯笼进行装饰,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3.基于剪纸活动,感受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萌生爱国情怀。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活动的准备,如教师准备若干灯笼、裁剪灯笼的步骤图,以及挂灯笼、迎国庆的视频等。在实际安排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活动时,教师围绕活动目标上的各个要求,进行活动细节的安排,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对灯笼裁剪步骤图进行分析,以竞技比赛的方式比比谁剪的灯笼更好等,使得幼儿在按部就班中逐步学会剪灯笼的方法。
不难看出,教师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活动目标的优化设计,能够以此为方向进行活动的精心准备和活动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而为民俗文化的有效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民俗文化,培養欣赏能力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当幼儿拥有了一双发现民俗文化之美的眼睛后,幼儿能够对各色民俗文化抱有欣赏的态度,以便幼儿可以从民俗文化上获得美的感受,促进自身审美鉴赏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多元民俗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集体活动,教师也可以将富有美感的民俗元素引入活动之中,并为幼儿渗透欣赏的方法,使得幼儿可以从这些民俗文化之中发展审美鉴赏素养,更主动地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比如,“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常常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寓意表现在画面中,呈现出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形象。随着漫长的历史演变,年画也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介绍年画的历史渊源、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年画的分类等,让幼儿对年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为幼儿展示一些年画作品,并让幼儿谈谈自己初见年画的感受,使得幼儿可以基于自身的审美素养对这些年画作品进行评析。在幼儿欣赏完毕后,教师再为幼儿介绍年画的材料、年画的结构以及年画的图案和寓意等,使得幼儿可以从系统、连贯的角度对年画进行欣赏、评析,逐步增强对年画的赏析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生活中见到的年画进行欣赏、评析,使得幼儿了解年画中赋予的风俗和信仰。
可以看出,基于年画这一民俗文化元素,能够有效强化幼儿的审美鉴赏素养,使得幼儿在对生活中常见的年画进行评析中,逐步形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欣赏能力。
三、自主检索文化,引导幼儿共享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的幼儿对剪纸艺术抱有较高的兴趣,而有的幼儿对风筝制作抱有积极的态度,因此,在幼儿集体活动中,当教师为幼儿介绍一种民俗文化时,并不能满足全体幼儿的学习需求,甚至会让幼儿因为兴趣的缺乏而产生疲倦感。同时,教师的教育资源有限,无法将数量巨多的民俗文化传递给幼儿,所以,教师可以发挥幼儿的主体价值,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分享给同伴,在发展自身个性的同时打开自己的视野。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收集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并进行相应资料的准备”的任务,使得幼儿可以在课下收集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素材,如喜爱剪纸艺术的幼儿,可以搜集不同地区的剪纸样式;喜爱民间游戏的幼儿,可以搜集多种民间游戏的玩法;喜爱民间风俗的幼儿,可以收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俗习惯等。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平台,让幼儿讲讲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类型,以及自己喜爱这一民俗文化的原因,以便幼儿在共享资源中可以打开自己的视野,接触更多的民俗文化元素。
由此看出,教师将集体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幼儿,引导幼儿为同伴分享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元素,能够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喜爱的民俗文化,接触更多其他样式的民俗元素,从而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个性。
总而言之,在民俗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幼儿集体活动,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民俗文化元素,让幼儿集体活动在充斥民俗文化中富有深意,以便逐步助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