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是我校(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通过三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环”具体指“导—探—展—评—固”。其中“探”指个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探究;“展”指小组分层展示,即探究知识交流的过程。“三中五环”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言建构与运用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而且具有带动其他三项的作用,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人格和品质。这是语文课程专有的立德树人功能。
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作了清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这段话进一步说明了在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傳承与理解的第一要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是人的生存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提高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民众的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和传播能力,涉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和政治影响,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学好和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爱国行为,是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语言表达得体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务于社会能力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责任。
语言表达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适用语言环境(上下对)和外部语言环境(话题、场合、对象、目的等)。
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言表达得体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彼此交流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等来选择恰当的词语。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让对方能听懂,这是彼此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前提。那么,语言表达得体有哪些要素呢?1.符合语言表达方式(文体);2.符合表达场合;3.符合交际对象;4.符合表达目的;5.具有分寸;6.用语要简明等。
我校“三中五环”教学模式:“导—探—展—评—固”,其中“展”分层展示,即是交流的过程,探究的终点就是获得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的分层展示,生互评,师点评这一过程的交流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答案,且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言语经验,提高语言建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实用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交际目的,注意语体,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谦敬辞等,灵活处理,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平时老师上课时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并给予恰当的点评,我认为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得体的素养。
1.注意交际场合
不看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一种“不会说话”的表现。比如,医院门口、监狱门口如果跟人告别,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之类的话,就不得当。之前有一副对联贴在殡仪馆门口: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拿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相亲相爱,感情和谐。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问:“谁?”答:“我是女王。”门未开,再敲。问:“谁?”答:“维多利亚。”门未开,再敲。问:“谁?”答:“你的妻子。”门开了。女王回到家里,场合改变了,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不分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是不受欢迎的。
2.注意交际对象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的性格、喜好不同,交流的时候就应掌握说话的分寸,否则,适得其反,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说话的艺术》一书中记了这样一件事:国画大师张大千有一次应邀到一位军阀家里做客,早就听说大帅养了一只名犬,想看那只名犬的张大千,一见到大帅就兴奋地说:“我早就想到你家里来拜望了!”大帅以为张大千是心仪自己,得意地点头:“不客气!”岂知张大千接着说:“我是为了来看你这只狗!”张大千说完自己吓出一身冷汗。幸亏大帅当时心情好,否则,国画大师脑袋搬家了。韩信为何被刘邦杀害,之前就埋下了祸根,一次,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反问韩信,韩信却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这不是明摆着说刘邦不如自己吗?还好,韩信就是足智多谋,话锋一转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不注意与之交际的对象,说话不得体,祸从口出。
3.注意交际目的
语言表达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比如: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乱停乱放,拍照、锁车、罚款等等,目的性很强,但能让人心里舒服吗?某人无论文凭、学识、相貌都不输别人,招考公务员,笔试几次都第一,但每次面试都被淘汰,后来,有人给其指点迷津,自我介绍时,不能自我感觉太良好,信口开河,应真诚、实在,言简意赅,点到为止。避免语言信息的缺失和失真以及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培养良好语感,并着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合我校“三中五环”之“探、展”教学环节,切实有效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感知祖国语言独特的美,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来逐步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语言建构与运用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而且具有带动其他三项的作用,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人格和品质。这是语文课程专有的立德树人功能。
一、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作了清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这段话进一步说明了在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傳承与理解的第一要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是人的生存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提高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民众的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和传播能力,涉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和政治影响,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学好和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爱国行为,是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语言表达得体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务于社会能力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责任。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语言表达得体的要素
语言表达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适用语言环境(上下对)和外部语言环境(话题、场合、对象、目的等)。
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言表达得体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彼此交流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等来选择恰当的词语。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让对方能听懂,这是彼此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前提。那么,语言表达得体有哪些要素呢?1.符合语言表达方式(文体);2.符合表达场合;3.符合交际对象;4.符合表达目的;5.具有分寸;6.用语要简明等。
三、“三中五环”之“展”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得体
我校“三中五环”教学模式:“导—探—展—评—固”,其中“展”分层展示,即是交流的过程,探究的终点就是获得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的分层展示,生互评,师点评这一过程的交流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答案,且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言语经验,提高语言建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实用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交际目的,注意语体,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谦敬辞等,灵活处理,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平时老师上课时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并给予恰当的点评,我认为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得体的素养。
1.注意交际场合
不看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一种“不会说话”的表现。比如,医院门口、监狱门口如果跟人告别,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之类的话,就不得当。之前有一副对联贴在殡仪馆门口: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拿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相亲相爱,感情和谐。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问:“谁?”答:“我是女王。”门未开,再敲。问:“谁?”答:“维多利亚。”门未开,再敲。问:“谁?”答:“你的妻子。”门开了。女王回到家里,场合改变了,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不分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是不受欢迎的。
2.注意交际对象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的性格、喜好不同,交流的时候就应掌握说话的分寸,否则,适得其反,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说话的艺术》一书中记了这样一件事:国画大师张大千有一次应邀到一位军阀家里做客,早就听说大帅养了一只名犬,想看那只名犬的张大千,一见到大帅就兴奋地说:“我早就想到你家里来拜望了!”大帅以为张大千是心仪自己,得意地点头:“不客气!”岂知张大千接着说:“我是为了来看你这只狗!”张大千说完自己吓出一身冷汗。幸亏大帅当时心情好,否则,国画大师脑袋搬家了。韩信为何被刘邦杀害,之前就埋下了祸根,一次,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反问韩信,韩信却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这不是明摆着说刘邦不如自己吗?还好,韩信就是足智多谋,话锋一转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不注意与之交际的对象,说话不得体,祸从口出。
3.注意交际目的
语言表达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比如: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乱停乱放,拍照、锁车、罚款等等,目的性很强,但能让人心里舒服吗?某人无论文凭、学识、相貌都不输别人,招考公务员,笔试几次都第一,但每次面试都被淘汰,后来,有人给其指点迷津,自我介绍时,不能自我感觉太良好,信口开河,应真诚、实在,言简意赅,点到为止。避免语言信息的缺失和失真以及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培养良好语感,并着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合我校“三中五环”之“探、展”教学环节,切实有效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感知祖国语言独特的美,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来逐步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是行之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