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环节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不断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实现学生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共赢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就业教育
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达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创新,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校企互动和高职教育的深入推进,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要求已从原来单纯的就业率向着毕业生就业薪金待遇的高低转变。由此,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根据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对就业教育的重视度与学生对就业教育的热情度相差较大。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已经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学科内。但调查显示,尽管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比较重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地参与。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实践体验不足,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明显。
2.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与毕业生相关实践经验相差
甚远。
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实习实践经验,但是很多毕业生表示对实习机会和岗位数量不满意。目前,企业所需要员工的工作经验包括学生在实习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关注最多的是教学,没有安排很好的实习单位,没有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相关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3.学校就业教育与专业、行业、企业结合的紧密度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由学校的辅导员担任,但他们对学生所学专业行业的实际状况缺乏深入了解,指导内容与社会、企业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出现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就业岗位期望值相对较高等问题,不能适应于社会具体要求。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指导老师不能主动地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一些企业在招聘毕业生后,需要进行岗位入职培训。有时,尽管企业花费了大量资金进行培训,但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这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一定问题。
二、实施“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多方共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应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培养资源,逐渐探索合理的就业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前适应企业的环境,缩短企业岗位的适应时间,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岗位工作的快速过渡,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就业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服务型,以学生的就业为总体导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通过学校培养、企业锻炼的形式组织教学,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设计规划学生的就业教育。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依托校企合作三大平台,开展三段式就业教育。
根据教学总标准,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根据职业素质与能力展示平台,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目前,一些高职生对自身专业缺乏认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性不强,对社会需求不太了解,因此应充分利用职业素质与能力展示平台,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岗位中学到扎实的知识,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帮助学生通过校企合作锻炼自己。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刚入学时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的技能比赛,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演讲,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一些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业的岗位要求,从而针对自身实际情况不断锻炼自己,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开展岗位调研工作,通过职业真实体验,更好地让学生完成自我规划,合理评价自己,从加深对于自己的了解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合理规划在校的学习生活。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前知晓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划流程,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自信心,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
2.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三级就业工作管理机构,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对各个系及各个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校企合作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全程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强化工作能力。就学校而言,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邀请企业高管参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组建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在校领导和企业高管的共同监督下,强化校企合作的职能,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三级就业管理机构中,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带领学生不断外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应加强课程建设,组织调研,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评价系统,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学校、企业不断深入合作改革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要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及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准备,掌握每一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制订更科学合理的就业推荐和扶持计划。另外,校企双方应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适应状况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排忧解难。
总之,校企双方应共同建立毕业生追踪评价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订相对应的培养计划,不断促进学校培养模式的科学化,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必盈.探究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施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
[2]管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理论导报,2013(06).
[3]高璐敏.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发展策略[J].成功(教育),2013(0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Y125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就业教育
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达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创新,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校企互动和高职教育的深入推进,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要求已从原来单纯的就业率向着毕业生就业薪金待遇的高低转变。由此,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根据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对就业教育的重视度与学生对就业教育的热情度相差较大。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已经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学科内。但调查显示,尽管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比较重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地参与。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实践体验不足,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明显。
2.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与毕业生相关实践经验相差
甚远。
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实习实践经验,但是很多毕业生表示对实习机会和岗位数量不满意。目前,企业所需要员工的工作经验包括学生在实习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关注最多的是教学,没有安排很好的实习单位,没有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相关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3.学校就业教育与专业、行业、企业结合的紧密度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由学校的辅导员担任,但他们对学生所学专业行业的实际状况缺乏深入了解,指导内容与社会、企业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出现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就业岗位期望值相对较高等问题,不能适应于社会具体要求。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指导老师不能主动地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一些企业在招聘毕业生后,需要进行岗位入职培训。有时,尽管企业花费了大量资金进行培训,但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这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一定问题。
二、实施“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多方共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应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培养资源,逐渐探索合理的就业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前适应企业的环境,缩短企业岗位的适应时间,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岗位工作的快速过渡,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就业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服务型,以学生的就业为总体导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通过学校培养、企业锻炼的形式组织教学,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设计规划学生的就业教育。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依托校企合作三大平台,开展三段式就业教育。
根据教学总标准,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根据职业素质与能力展示平台,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目前,一些高职生对自身专业缺乏认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性不强,对社会需求不太了解,因此应充分利用职业素质与能力展示平台,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岗位中学到扎实的知识,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帮助学生通过校企合作锻炼自己。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刚入学时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的技能比赛,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演讲,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一些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业的岗位要求,从而针对自身实际情况不断锻炼自己,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开展岗位调研工作,通过职业真实体验,更好地让学生完成自我规划,合理评价自己,从加深对于自己的了解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合理规划在校的学习生活。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前知晓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划流程,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自信心,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
2.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三级就业工作管理机构,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对各个系及各个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校企合作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全程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强化工作能力。就学校而言,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邀请企业高管参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组建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在校领导和企业高管的共同监督下,强化校企合作的职能,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三级就业管理机构中,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带领学生不断外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应加强课程建设,组织调研,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评价系统,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学校、企业不断深入合作改革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要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及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准备,掌握每一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制订更科学合理的就业推荐和扶持计划。另外,校企双方应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适应状况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排忧解难。
总之,校企双方应共同建立毕业生追踪评价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订相对应的培养计划,不断促进学校培养模式的科学化,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必盈.探究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施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
[2]管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理论导报,2013(06).
[3]高璐敏.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发展策略[J].成功(教育),2013(0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Y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