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复杂化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结构
  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评价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念、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观体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价值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可以说,这24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发展层面来看,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还可以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从社会和国家建设层面来看,一个社会系统要正常运转,必须构建核心价值观,才能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者和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其价值选择不仅在观念上,更会在行为层面上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解读
  第一阶段:认知认同。是指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价值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同和理性认同。大学生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产生价值认同之前,首先对其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感性认同。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并通过判断、推理进行评价和选择,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则是理性认同。
  第二阶段:情感认同。是指在对一事物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产生满意、喜爱和肯定的态度。情感认同一经形成,就会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重要因素,实际上,它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完成。
  第三阶段:行为认同。是指大学生在理智和情感上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自觉地将其作为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
  第一,以“内生性”为视角进行分析,探寻大学生自身因素对于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首先,大学生的心理成熟期呈现普遍性后移的趋势。一般而言,个体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之间具有异步性。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心理成熟期普遍后移,自我同一性确立时间推迟。其次,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缺失。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然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与环境下,正确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先进和落后的文化相互碰撞,对主流文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在文化信仰上的迷茫,主要表现为对主流文化认同感低,对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持“游离”态度。
  第二,以“外源性”为视角进行分析,探寻外部因素对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首先,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建国6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建设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尤其是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改革深层次的疑虑和隐忧有所增加,并对社会主义的前景持观望和说不清的态度。加之,社会公德状况不尽如人意,也使大学生产生道德困惑,从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其次,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方面的有效性尚待提高。据调查,大学生喜爱并愿意认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并不占多数,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也往往受到轻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和“学”的效果。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也存在着不接地气、脱离实践等不容小觑的问题。
  三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挖掘内因,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在主导变为自我主导
  第一,自我分析,实现映像自我对本体自我的观照。主体正是通过观察自我在环境中的映像,来全面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并以此为依据来教育和改造自己。这启示我们,要努力营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以此为镜,作为分析和判断自己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参照系,从而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背离,并对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实践行为做出评价。
  第二,自我调控,实现理性自我对感性自我的驾驭。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要对自我做出理性和客观性的把握,以理性自我合理调节和控制感性自我,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开展自我批判,从而实现自我从“自然人”向“道德人”的转化。
  第三,自我发展,实现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的引导。当大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未来做出设计时,就产生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二重化,大学生正是应该按照这种理想自我的尺度来教育和改造自己,这样才不至于在个人发展中产生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定存在的意识形态,代表着社会共同体的普遍态度和价值导向,体现着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规范性,所以大学生应该自觉将其内化于心中作为理想自我的价值目标,并据此对现实自我进行引导和规范。   2重视外因,发挥合力,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风尚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造成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样的现实存在,既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共识,又因多元多样多变而难以凝聚和形成共识,这就大大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所以,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第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系列指示,通过集体备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同时,要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教学、讨论、辩论等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育人模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才能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第二,要发挥舆论宣传的引领作用。一要深入持久地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宣传阐释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二要贯彻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注重接地气、贴民心,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大学生的共鸣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渗透和体现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努力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三要利用党团组织生活会、社团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积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形式,强调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过程参与,确保参与的广泛性,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第三,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价值示范的导向作用比价值规范的导向作用更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是规则建设,更重要的是行为建设。在高校里,就是要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使价值示范与价值规范相吻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表率,为大学生的价值行为作出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负起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引导责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当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并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自身行动的文化自觉,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在大学生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07-6-5.
  [2]余风满.发挥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3]康厚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相应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实施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和卓越律师四大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新形势下,全国高校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模式的探索。大学生骨干活跃在校园学生学习、生
针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混沌免疫粒子群算法(CIPSO)与Elman神经网络的耦合算法(CIPSO-ENN),用于非线性动态模型参数辨识及瓦斯
期刊
一个人的信仰是其对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选择的反映。不同的信仰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内容,或高尚充实,或颓废空虚。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是未来高技能型复合人才的主体。近些年来,网络和传媒的发达,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让高职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质生”。  一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信仰是人们对于
期刊
期刊
微波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近十年发展起来并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通过磁场或者电磁场,利用无线射频的方式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