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话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要体现小学生的童眼、童心、童言、童真。为此,新大纲在关于习作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可见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任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文教学的初中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材料。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造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从面明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儿童的情绪变化无常,而且他们可以随着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对所见的事物赋于不同的情感。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实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老师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放在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厚。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教学中以投影仪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示小动物的外形、讲述它的生活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服观察兴趣后,才有观察的主动性,才能逐步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利用合理的手段,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在指导学生观察蓖麻时,就以教学挂图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整株蓖麻、蓖麻叶的形、蓖麻籽的形、色。在引导学生观察蓖麻叶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放大的蓖麻叶,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蓖麻叶上,让学生看清叶形和叶脉的特点。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一的感知比较笼统,总是满足于事物的整体,获取知识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 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因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要有顺序。客观事物的存在,无论是静的动的,都有它的顺序。以静的物体说,空间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时间上有发展的过程等,观察时要观察出“序”来。如观察晨雾时:“早上,烟雾茫茫,我走在路上的汽车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车的两黄灯,听见传来的喇叭声。喇叭声好像在说:“当心,撞车!”远处的房子、树木、行人都好像隔着一层纱,一点也看不清。太阳出来了,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不耀眼。”
此片断的顺序是:先写烟雾茫茫,由远而近,后写太阳,很清楚。需要指出观察的顺序不是死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作者的需要来决定观察的顺序。其次,观察点不同,顺序也随着变化。如《参观人民大会堂》观察中央大厅是由上到下的,观察大礼堂则是由下到上的。
再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景作文之前,带领学生游览了公园。作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这美丽的公园。通过“说”作文,老师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的问题,于是教师通过图片,有顺序地再现公园的景色,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不仅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公园的景色,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不仅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公园的美景,而且知道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学会了由整体到部分,按游览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
(二)作比较。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达到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方法进行观察,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达到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情况:若孤立地看某种事物,往往不能会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若拿同类事物和它作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从面借以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古人想象嫦娥奔月,今天不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因此,在指导儿童观察时,必须与启发想象结合起来,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在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观察同思维结合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也是重要的。例如教《望着远方》一课时,可引导学生看图思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从映红的江水推断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早晨。
上述几种观察方法,不能孤立地看,也不能孤立地使用,在运用中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观察中要提示学生尽量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用嘴问一问,用手摸一摸,用耳听一听,用舌头尝一尝,更要用脑子想一想,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特征,以提高观察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的条件和机会,布置一些适量的观察作业,激发学生写观察日记等,从多方面认真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笔者认为“从内容入手”也就是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只要坚持经常,学生的观察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作文教学的初中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材料。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造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从面明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儿童的情绪变化无常,而且他们可以随着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对所见的事物赋于不同的情感。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实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老师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放在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厚。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教学中以投影仪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示小动物的外形、讲述它的生活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服观察兴趣后,才有观察的主动性,才能逐步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利用合理的手段,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在指导学生观察蓖麻时,就以教学挂图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整株蓖麻、蓖麻叶的形、蓖麻籽的形、色。在引导学生观察蓖麻叶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放大的蓖麻叶,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蓖麻叶上,让学生看清叶形和叶脉的特点。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小学一的感知比较笼统,总是满足于事物的整体,获取知识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 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因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要有顺序。客观事物的存在,无论是静的动的,都有它的顺序。以静的物体说,空间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时间上有发展的过程等,观察时要观察出“序”来。如观察晨雾时:“早上,烟雾茫茫,我走在路上的汽车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车的两黄灯,听见传来的喇叭声。喇叭声好像在说:“当心,撞车!”远处的房子、树木、行人都好像隔着一层纱,一点也看不清。太阳出来了,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不耀眼。”
此片断的顺序是:先写烟雾茫茫,由远而近,后写太阳,很清楚。需要指出观察的顺序不是死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作者的需要来决定观察的顺序。其次,观察点不同,顺序也随着变化。如《参观人民大会堂》观察中央大厅是由上到下的,观察大礼堂则是由下到上的。
再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景作文之前,带领学生游览了公园。作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这美丽的公园。通过“说”作文,老师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的问题,于是教师通过图片,有顺序地再现公园的景色,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不仅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公园的景色,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不仅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公园的美景,而且知道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学会了由整体到部分,按游览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
(二)作比较。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达到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方法进行观察,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达到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情况:若孤立地看某种事物,往往不能会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若拿同类事物和它作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从面借以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古人想象嫦娥奔月,今天不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因此,在指导儿童观察时,必须与启发想象结合起来,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在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观察同思维结合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也是重要的。例如教《望着远方》一课时,可引导学生看图思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从映红的江水推断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早晨。
上述几种观察方法,不能孤立地看,也不能孤立地使用,在运用中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观察中要提示学生尽量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用嘴问一问,用手摸一摸,用耳听一听,用舌头尝一尝,更要用脑子想一想,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特征,以提高观察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的条件和机会,布置一些适量的观察作业,激发学生写观察日记等,从多方面认真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笔者认为“从内容入手”也就是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只要坚持经常,学生的观察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