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马的困惑
小马的父亲是一名离休干部,赋闲在家己10年,老人家身体健康,性格也很开朗,退休后经常隔三岔五地约上好友去近郊的鱼塘、河边垂钓,自己还美其名曰“将年轻时的爱好进行到底”。遇上天气不好,就和院里同是退休的邻居们打扫卫生、打麻将或桥牌,这退休的日子倒也过得悠哉悠哉。
可近3个月来,小马的父亲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抱怨家人及周围的邻里朋友对他不好,有时还会因此而发脾气,让家里人感到无所适从。并且也常常觉得自己身体不适,精力不如以前,全身酸软无力,吃东西也大不如前。为此,小马也带自己的父亲去医院作了全面的检查,可除了双耳听力稍微下降之外,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此后,小马的父亲整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前喜欢的钓鱼、打牌之类的活动亦觉得兴趣索然,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意思”。最近发展到闭门独居,疏远邻里,甚至连自家人都不愿意多说句话,做事也不像从前那样有条不紊,还经常丢三落四,给他说什么都要好半天才能明白过来,尤其是白天这些情况表现尤其明显。近1个月来,小马父亲常常睡不着,每天很早就醒来,一醒来,就陷入了痛苦之中,称自己难受,没什么意思,直到夜间临睡前,才稍稍感到好一些。
医生辨病因
小马很担心自己的父亲是不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又不敢把这样的想法说给父亲听,怕引起父亲的不满,然后不愿和他去专科医院检查治疗。可眼见自己的父亲终日郁郁寡欢,身体逐渐消瘦,小马的心里也感到十分难过,四处打听并通过熟人介绍,终于找到了一位长期从事心理及睡眠障碍的专家。
专家通过近2小时的问诊,并配合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心理测定和其他检查后,把小马叫进了诊室。小马依然很担心,首先问自己的父亲是否得了老年痴呆,专家的回答让小马松了一口气。原来,他的父亲是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而非老年痴呆,抑郁症这个病通过系统正规治疗是可临床痊愈的,老年痴呆却只能通过治疗减缓疾病的发展。
疾病巧辨别
那么,这两种疾病区别在哪呢?
抑郁症和老年痴呆是两类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由于老年人的一些特点,导致这两种疾病在症状表现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会难以区别,但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却是截然不同的。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患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在我国,每10位男性就有1位可能患上抑郁症,每5位女性就有1位可能患上这种疾病。根据1997年的调查,北京市老年抑郁的发生率为12.43%,其中男性为10.43%,女性为16.89%。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长时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还有的兴趣丧失,无愉快感,自罪自责,精力减退,失眠,早醒,食欲降低,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严重者会有自杀、自伤行为。这是抑郁症带来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由于老年人受老化过程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患上抑郁症的老年人病情症状往往不像年轻人那样典型,因此,往往会被家人甚至是临床医生忽视。由于未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治疗,从而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的严重后果。
老年精神抑郁症具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老年患者对忧郁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用“没有意思,心里难受”来表达,或者表现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不好,甚至强装笑脸,见到家人或医生好诉说躯体不适,心情焦虑的情况往往会完全掩盖了抑郁,表现为一种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有时会无缘无故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发脾气。
其次,兴趣索然。患者不但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娱乐等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不能体验乐趣是较为常见的特点。
第三,精力下降,感到疲乏无力,严重的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老年病人常常被误认为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而送到综合医院,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第四,患者对自身的状态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拖累家人而自责自罪。
第五,老年人常不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可能会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的念头,往往有慢性化的趋势,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杀念头日趋强烈,以死求解脱。
第六,情绪表现为昼重夜轻,特别是伴有早醒的患者,病情轻的老年人入睡前,感受要轻松些,常常讲“一天可过来了”,或者能体验到晚上开灯后的平稳心情。
第七,在躯体症状方面,反应不仅表现在情绪上,而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多伴有体重下降、口干、便秘等,80%的病人有睡眠不好情况,主要是中段和后段睡眠差,可伴有入睡困难、做噩梦,最为典型的是早醒。清晨三四点醒来后不能够再睡着,陷入今天如何度过的痛苦绝望之中。躯体不适涉及全身各处,比如心慌、心跳、出汗、恶心、呕吐等,病人也许因此送到急救中心过。
第八,认知功能障碍,约80%的病人会诉说自己记忆减退,10%-15%出现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等类似痴呆的表现,但此种抑郁性假性痴呆与真正的老年痴呆是有区别的,这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加以鉴别。
而老年痴呆则表现为:患者起病通常都是很隐蔽的,病人及家人通常说不清何时起病,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视空间和定向障碍,如:在熟悉的环境或家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厕所等;言语障碍,说话冗赘,阅读和书写困难等;智力障碍,这是一种全面的智力减退,包括理解、推断、判断、抽象概括和计算等认知功能减退;人格改变,如懒散、敏感、乖戾自私、不讲卫生等;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等。病人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和进行治疗,能够延缓病程的发展。
老马病痊愈
小马的父亲属于典型的老年性抑郁症,所以根据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是安全有效的策略。同时,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通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及不良环境所致抑郁可选用支持心理治疗。此外,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及反馈系统,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对明显依赖和回避行为可选用认知和行为治疗。前述心理治疗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医生进行方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症状缓解后,需要至少1年的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率。因为发作次数越多,缓解期也逐渐缩短,复发次数越多,再次复发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后来,经过专家解释,小马和他的父亲同意进行系统正规治疗。1个月后,小马的父亲又恢复了原来乐天派的样子,天气好的时候又能背上鱼杆约上好友去近郊垂钓,生活再次恢复到从前的安详快乐状态。
因此,专家提醒,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逐年递增。各类老年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由于老年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在我国远远不足,许多患上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求治无门,甚至不知道自己患上了什么病,严重者出现了自伤、自杀的行为,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通过小马父亲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一类疾病,患病的老年人可及时缓解症状,重新恢复到健康快乐的生活状态。
小马的父亲是一名离休干部,赋闲在家己10年,老人家身体健康,性格也很开朗,退休后经常隔三岔五地约上好友去近郊的鱼塘、河边垂钓,自己还美其名曰“将年轻时的爱好进行到底”。遇上天气不好,就和院里同是退休的邻居们打扫卫生、打麻将或桥牌,这退休的日子倒也过得悠哉悠哉。
可近3个月来,小马的父亲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抱怨家人及周围的邻里朋友对他不好,有时还会因此而发脾气,让家里人感到无所适从。并且也常常觉得自己身体不适,精力不如以前,全身酸软无力,吃东西也大不如前。为此,小马也带自己的父亲去医院作了全面的检查,可除了双耳听力稍微下降之外,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此后,小马的父亲整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前喜欢的钓鱼、打牌之类的活动亦觉得兴趣索然,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意思”。最近发展到闭门独居,疏远邻里,甚至连自家人都不愿意多说句话,做事也不像从前那样有条不紊,还经常丢三落四,给他说什么都要好半天才能明白过来,尤其是白天这些情况表现尤其明显。近1个月来,小马父亲常常睡不着,每天很早就醒来,一醒来,就陷入了痛苦之中,称自己难受,没什么意思,直到夜间临睡前,才稍稍感到好一些。
医生辨病因
小马很担心自己的父亲是不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又不敢把这样的想法说给父亲听,怕引起父亲的不满,然后不愿和他去专科医院检查治疗。可眼见自己的父亲终日郁郁寡欢,身体逐渐消瘦,小马的心里也感到十分难过,四处打听并通过熟人介绍,终于找到了一位长期从事心理及睡眠障碍的专家。
专家通过近2小时的问诊,并配合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心理测定和其他检查后,把小马叫进了诊室。小马依然很担心,首先问自己的父亲是否得了老年痴呆,专家的回答让小马松了一口气。原来,他的父亲是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而非老年痴呆,抑郁症这个病通过系统正规治疗是可临床痊愈的,老年痴呆却只能通过治疗减缓疾病的发展。
疾病巧辨别
那么,这两种疾病区别在哪呢?
抑郁症和老年痴呆是两类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由于老年人的一些特点,导致这两种疾病在症状表现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有时会难以区别,但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却是截然不同的。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患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在我国,每10位男性就有1位可能患上抑郁症,每5位女性就有1位可能患上这种疾病。根据1997年的调查,北京市老年抑郁的发生率为12.43%,其中男性为10.43%,女性为16.89%。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长时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还有的兴趣丧失,无愉快感,自罪自责,精力减退,失眠,早醒,食欲降低,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严重者会有自杀、自伤行为。这是抑郁症带来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由于老年人受老化过程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患上抑郁症的老年人病情症状往往不像年轻人那样典型,因此,往往会被家人甚至是临床医生忽视。由于未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治疗,从而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的严重后果。
老年精神抑郁症具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老年患者对忧郁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用“没有意思,心里难受”来表达,或者表现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不好,甚至强装笑脸,见到家人或医生好诉说躯体不适,心情焦虑的情况往往会完全掩盖了抑郁,表现为一种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有时会无缘无故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发脾气。
其次,兴趣索然。患者不但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娱乐等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不能体验乐趣是较为常见的特点。
第三,精力下降,感到疲乏无力,严重的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老年病人常常被误认为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而送到综合医院,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第四,患者对自身的状态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拖累家人而自责自罪。
第五,老年人常不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可能会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的念头,往往有慢性化的趋势,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杀念头日趋强烈,以死求解脱。
第六,情绪表现为昼重夜轻,特别是伴有早醒的患者,病情轻的老年人入睡前,感受要轻松些,常常讲“一天可过来了”,或者能体验到晚上开灯后的平稳心情。
第七,在躯体症状方面,反应不仅表现在情绪上,而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多伴有体重下降、口干、便秘等,80%的病人有睡眠不好情况,主要是中段和后段睡眠差,可伴有入睡困难、做噩梦,最为典型的是早醒。清晨三四点醒来后不能够再睡着,陷入今天如何度过的痛苦绝望之中。躯体不适涉及全身各处,比如心慌、心跳、出汗、恶心、呕吐等,病人也许因此送到急救中心过。
第八,认知功能障碍,约80%的病人会诉说自己记忆减退,10%-15%出现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等类似痴呆的表现,但此种抑郁性假性痴呆与真正的老年痴呆是有区别的,这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加以鉴别。
而老年痴呆则表现为:患者起病通常都是很隐蔽的,病人及家人通常说不清何时起病,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视空间和定向障碍,如:在熟悉的环境或家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厕所等;言语障碍,说话冗赘,阅读和书写困难等;智力障碍,这是一种全面的智力减退,包括理解、推断、判断、抽象概括和计算等认知功能减退;人格改变,如懒散、敏感、乖戾自私、不讲卫生等;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等。病人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和进行治疗,能够延缓病程的发展。
老马病痊愈
小马的父亲属于典型的老年性抑郁症,所以根据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是安全有效的策略。同时,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通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及不良环境所致抑郁可选用支持心理治疗。此外,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及反馈系统,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对明显依赖和回避行为可选用认知和行为治疗。前述心理治疗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医生进行方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症状缓解后,需要至少1年的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率。因为发作次数越多,缓解期也逐渐缩短,复发次数越多,再次复发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后来,经过专家解释,小马和他的父亲同意进行系统正规治疗。1个月后,小马的父亲又恢复了原来乐天派的样子,天气好的时候又能背上鱼杆约上好友去近郊垂钓,生活再次恢复到从前的安详快乐状态。
因此,专家提醒,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逐年递增。各类老年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由于老年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在我国远远不足,许多患上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求治无门,甚至不知道自己患上了什么病,严重者出现了自伤、自杀的行为,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通过小马父亲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一类疾病,患病的老年人可及时缓解症状,重新恢复到健康快乐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