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教师应寻求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充分利用教材事例;通俗形象地讲清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内容;充分利用教育时间的连续性;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采用课内外结合方式;以小见大,引导爱国主义行为。
【关键词】学校;政治课;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宏伟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这是因为,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趋于成熟时期。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态度,它主要包括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的引导三个部分。这就是说,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会有爱国知识的传递,爱国德育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行为的引导,爱国主义教育要取得预期成效,必须遵循爱国认知、情感及行为的形成规律。为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事例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选入的事例都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只要教师思想明确,方法对头,这些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知识,就犹如一粒粒闪光的“珍珠”,足以串成美丽的项链。如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就应该以青年志愿组成的垦荒队创办农场的生动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靠人民的辛勤劳动,从而树立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理想。这些知识和思想渗透在系统的教材内容中,为此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系统地研究教材,仔细挖掘知识教学中的思想性。
二、通俗形象地讲清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内容
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会乏味和厌学。只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将高深道理浅显化,将精彩情节形象化,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做法是要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之产生同感共鸣。如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阻挠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分析其含义,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到爱国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三、充分利用教育时间的连续性
每周都开设一节思想品德课。这就保证了初中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间从不间断。课堂上讲授其它要点时,如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等教育,都可以有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课堂学习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能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清明节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传统”清明节扫墓活动,通过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圈,而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可以最后不失机的进行总结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当代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积极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五、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不单是灌输一些知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高尚的感情,在于要让学生有一定情感的体验。通过拨动情感这根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要求教师在讲清必要道理的同时,注意寻找教育内容中的闪光点和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六、采用课内外结合方式
如老师在讲热爱家乡一课时把同学们领到新建的工厂或各个住宅小区等,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充分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七、以小见大,引导爱国主义行为
爱国主义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归宿。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只有外化为具体的行动,才有真正实际意义。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还不能直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但可以通过身边的事,把爱国主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即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成效,并在活动中进而加深爱国义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课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
【关键词】学校;政治课;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宏伟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这是因为,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趋于成熟时期。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态度,它主要包括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的引导三个部分。这就是说,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会有爱国知识的传递,爱国德育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行为的引导,爱国主义教育要取得预期成效,必须遵循爱国认知、情感及行为的形成规律。为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事例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选入的事例都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只要教师思想明确,方法对头,这些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知识,就犹如一粒粒闪光的“珍珠”,足以串成美丽的项链。如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就应该以青年志愿组成的垦荒队创办农场的生动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靠人民的辛勤劳动,从而树立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理想。这些知识和思想渗透在系统的教材内容中,为此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系统地研究教材,仔细挖掘知识教学中的思想性。
二、通俗形象地讲清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内容
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会乏味和厌学。只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将高深道理浅显化,将精彩情节形象化,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做法是要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之产生同感共鸣。如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阻挠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分析其含义,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到爱国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三、充分利用教育时间的连续性
每周都开设一节思想品德课。这就保证了初中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间从不间断。课堂上讲授其它要点时,如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等教育,都可以有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课堂学习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能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清明节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传统”清明节扫墓活动,通过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圈,而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可以最后不失机的进行总结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当代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积极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五、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不单是灌输一些知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高尚的感情,在于要让学生有一定情感的体验。通过拨动情感这根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要求教师在讲清必要道理的同时,注意寻找教育内容中的闪光点和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六、采用课内外结合方式
如老师在讲热爱家乡一课时把同学们领到新建的工厂或各个住宅小区等,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充分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七、以小见大,引导爱国主义行为
爱国主义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归宿。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只有外化为具体的行动,才有真正实际意义。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还不能直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但可以通过身边的事,把爱国主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即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成效,并在活动中进而加深爱国义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课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