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軼事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說起氹仔,這個小島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呢?在我而言,氹仔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氹仔舊城區。以前的氹仔居民,除了聚居在嘉模墟一帶外,大多聚居在卓家村、三家村、周家村、坭基村等好幾條村裡。本文訪問的主角方叔,小時候與家人生活在卓家村,這條村是現存氹仔比較多人居主的村落,全盛時期有接近100戶人家在這裡居住,就讓我們走訪卓家村,跟隨方叔的腳步,感受從前氹仔居民的生活氣息。
  在氹仔新世紀酒店後面與其相鄰的大廈之間有一條小路,沿著這條小路一直往裡面走,步行大約二百米,就到了卓家村的範圍, 村裡的房子分成兩邊,中間隔著一條剛好夠一輛汽車駛過的道路,房子都是由石屎或鐵皮建成的平房,沿著中間的道路再往前走,在轉過一條狹長的小巷,便會看見一扇由鐵皮做成的門,把門推開,便是方叔居住的地方,這個 “小天地”由兩間石屋及兩間鐵皮屋組成,屋前的空地種滿盆栽,兩間石屋現在用作儲物及洗衣的,其中一間鐵皮屋用來供奉神明及祖仙,而另一間鐵皮屋,就是方叔睡覺的地方,進去一看,小小的鐵皮屋分成兩層,下層放了一些雜物及兩個大籠子,分別飼養了幾隻小貓及一隻鸚鵡,上層放了一些簡單的日用品及床鋪。方叔向神枱上的神主牌及祖先靈位上香後,便開始向我訴說著從前在氹仔生活的點滴。
  方叔於六十年代與弟弟跟隨父母從內地移居澳門,投靠住在卓家村的親戚,當時氹仔的人口不多,大約只有2萬多人,大多聚居於嘉模墟或氹仔的幾個村落裡,家家戶戶除了從事當時十分興盛的炮竹業外,都是以養豬,養雞及務農維生,由於氹仔當時四面環海,澳氹大橋尚未落成, 往返澳門只靠每天班次疏落的渡船,交通非常不便,故當時方叔一家人的活動範圍都集中在氹仔區。父親在未移居澳門前,在內地本是個中醫師,但移居澳門後,他的專業資格未被承認,故只能在當時的氹仔舊街巿擺檔,售賣自家製涼茶,偶然才會在家裡為熟客看病;而母親則負責在家裡煮涼茶,偶然會在檔口幫忙打點。方叔說當時製茶的材料都取自大自然,絕不像現在的涼茶有其他添加物,蔗水用的是自家種的甘蔗,山草藥都是從附近的大潭山或路環山採摘回來的。而方叔及其弟弟,白天會在附近的學校上小學,晚上會在家包炮(從炮竹廠帶材料回家製作)幫補家計,放假時也會和父親一起採摘山草藥,所以對路氹一帶生長的草藥種類、分佈及生長情況均瞭如指掌。問及方叔小時候有什麼娛樂時,他說當時氹仔民風樸素,而且閒時也要幫忙父母工作,基本沒什麼娛樂,最大的休閒活動就是下午三四點退潮的時候,落水捉蟹打蠔。他說當時在氹仔跟本不愁沒東西吃,想吃就往海邊跑就可以了;天氣熱時,會跑到 “五間屋”(即現在的龍環葡韻)附近嬉水,那已經算是方叔的優閒活動了。
  方叔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母由於年事已高無法再售賣涼茶維生,因而輟學外出工作,幫補家計。他先後在澳門及氹仔幾間製衣廠工作過,但收入不算太高,直到70年代,當時澳葡政府屬下的海島市政廳招聘工人,他便和弟弟一同去應徵,結果兩人皆獲聘用,負責維修馬路,修繕公共設施等雜務。但別以為當時當公務員是人人稱羨的工作,當時的人覺得一個中國人為外國人工作,簡直是在貶低中國人的地位,所以他也聽了不少街坊的閒言閒語,不過方叔也不予理會,因為當公務人員的薪水,一定比在製衣廠工作時高。後來,公務人員的福利制度愈來愈完善,葡萄牙人管理層與本地基層工人相處和睦,使許多當時不屑與外國人共事的街坊們漸漸接受外國人當上司,而他們的子女也陸續進入當時的澳葡政府工作,與葡萄牙人共事。
  自從進入政府工作後,方叔收入提高了,與上司及工友們相處融洽,工作又是 “鐵飯碗”,不會有業績壓力,更不怕被辭退,生活也就安定下來了,其後於八十年代結婚,育有一子一女,方叔一家與父母及弟弟一家住在卓家村,三代同堂,過著安穩、熱鬧而快樂的生活。隨著三條連接澳門及氹仔的大橋相繼通車及澳門國際機場落成啟用,氹仔也開始興旺起來,高樓大廈相繼落成,許多收入較高的居民及外籍人士喜歡般到氹仔區居住,因這裡的環境及空氣質素較澳門本島好;1999年澳門回歸,方叔工作的部門由當時的海島巿政廳,易名為臨時海島市政局,再由現在的民政總署取代,上司由葡萄牙人變成中國人,方叔曾經擔心過回歸後,政府改朝換代,會否對其工作造成影響。根據當時的公務員退休制度,於工作部門服務滿30年就可退休領取長俸,於是方叔就在2007年正式退休,當時的他只不過才五十多歲而已呢!
  事實上,方叔為了給家人一個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於十多年前已和太太及一對子女搬離卓家村到附近的大廈居住,但到了現在,他依然掛念著從前卓家村的生活,所以自從退休後,每天均會回到這裡料理花草及餵飼他從村裡撿來的九隻流浪貓和一隻鸚鵡,風雨不改,有時累了便在鐵皮屋的閣仔睡午覺,有時甚至在鐵皮屋裡睡過夜;縱使現在有大部分以前屬卓家村範圍的土地,已被發展商收購,以圍板圍封起來,以及近幾年多了許多非本地人士居住在這裡,使環境變得比以前髒亂及複雜,但他依然享受置身於這個只屬於他的 “小天地”中。問及方叔可會擔心他的房子也會被強行收地重建,他說也擔心不了那麼多,時代不斷在變,破舊立新是必然的規律,還笑說只怕那時候要再幫貓兒們另覓新居所了。
  在訪問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方叔是個非常顧家及重感情的人,事事以家人為先,年輕時為父母而輟學扛起家計,婚後為了妻兒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而搬離了居住了幾十年的家,就算面對著卓家村未來可能被清拆的命運,擔心的不是自己家園被毀,而是擔心貓兒們會無以為計,其實這種個性也是老一輩澳門人的特質,他們可能都不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但他們視澳門為家,年輕時對澳門默默付出,一點一滴地為澳門的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系澳門城市大學碩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自2011年8月1日推出的澳門巴士服務新模式,至今運作已有兩年四個月。從目前該模式運行的現狀來看,不僅沒有解決市民一直以來的搭車難問題,反而因種種亂像引來批評和質疑不斷。審計署報告揭露“鬼巴”事件,維澳蓮運申請破產,廉署的調查分析報告公佈,在一浪接一浪的民意反彈中,巴士服務、交通局、運輸工務司、行政法務司,統統被拋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擺在人們的面前:澳門巴士服務模式到底
期刊
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  澳门立法会议员/陈明金  不久前,面對“發財車”的各種問題,包括停泊地點、行車路線、發牌規章、稅收制度等,政府官員的回應,最多講的是“研究”。政府一些政策的研究,短的一兩年,長的可能是“無了期”。“發財車”問題當前,必須盡快出臺解決辦法,再不應以“研究”作拖延。因此,本人建議:科學規劃“發財車”的行車路線,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的路線應該取消;進一步收緊發牌規章,取消免稅優惠;要
期刊
前 言  不久之前,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撰寫和發表的《房屋政策:“澳人澳地”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曾經提出三個操作模式(經濟房屋升級模式、協助澳門永久性居民家庭自置居所模式、港人港地模式),還提出兩個土地來源(收回閒置土地、新填海土地)。然而,困擾澳門年輕人多時的房屋問題(包括居住、租賃和置業三個層面),是不是單單就能依靠“澳人澳地”就能有效解決呢?  “澳人澳地”的三個操作模式  
期刊
前不久,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在香港舉行“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慶祝五週年暨台灣研究中心成立聯歡晚會”,宣佈香港首家民間對台研究智庫“台灣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此舉究竟在台港及兩岸關係中扮演何種角色?殊值探討,其未來的作用及影響,也值得台灣方面密切留意觀察,台港間的關係與相互各自發展值得深究。  民主前提下產生人民同意受治的領導人,是民主化浪潮下的趨勢;儘管台港兩地的選舉方式並不一致,背景情況各不相同,
期刊
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居澳已成為常態,本澳犯罪現象也呈現非本地化的發展態勢。早前,有議員就澳門與內地跨境司法互助問題提出書面質詢,促當局儘快落實與內地之間的司法互助協議。  有關落實與內地之間的司法互助協議到底有何難處?罪犯回原居地服刑的可行性也再度引發了澳門社會的廣泛關注。於此,本刊邀請澳門大學法學院趙國強教授一起探討關於與內地簽訂司法互助協議的相關話題,以及與讀者分析當中的法律問題。  跨境刑事司
期刊
輕軌建設工程,由2001年提出,經過諮詢、研究,09年確定方案,至2012年2月21日氹仔市中心段建造工程動工,前後用了超過10年時間。10年後的今天,澳門段的工程計劃仍然是紙上談兵,爭議不斷,走“內街”有人反對,走“外圍”也有人不滿意,於是乎少不免再諮詢、再研究;石排灣路線,運建辦推出三個方案,首先展開的也是諮詢,之後相信又是研究。“左諮詢,右研究”,是否又要再等10年?面對進展緩慢的輕軌工程,
期刊
今時今日提起霧,總有個“霾”字緊跟其後,似乎有霧必有霾的存在。霧霾成為近年來新的社會名詞,影響力之大,與其殺傷力分不開。霧霾如洪水猛獸般攻陷了內地大部份城市,存在於各地城市的空氣中,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經呼吸道直接吸入肺,給人們尤其是長者幼童帶來健康隱患。  進入十二月以來,澳門大半月的天氣都被霧霾“鎖城”,遮天蔽日的籠罩著城市建築物,山峰,海岸,經之處無一倖免被其環繞。“霧霾”籠罩澳門,雖說還不
期刊
《澳門青年政策(2012-2020)》(簡稱“青年政策”)正式出臺,成為未來澳門青年事務工作的關鍵指南,接下來如何按其預期規劃來落實,成為當下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為此,本刊邀請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李德副教授、澳門基督教青年會關淑鈴總幹事,共同探討有關“青年政策”的話題。  讓更多有需要的青年參與其中  青年作為社會的未來和希望,關於青年的成長更是頗受社會的關注。正因此,自從教青局著手青年政策諮詢至
期刊
連月來在澳門禁煙熱潮可謂聲勢浩大,從網民的網絡吐槽,到立法會議員的炮轟,到回歸日大遊行博彩從業員聲援賭場全面禁煙的呼聲中,再到多次複檢不合格的賭場禁煙鬧劇裡,無一不直指博彩從業員對澳門和賭場內濃煙四起的強烈不滿。  自2013年起澳門控煙法加碼實施娛樂場所50%禁煙條例,而這一橫空出世的條例讓博企如膝蓋中箭。衆所周知的是服務場所應以顧客為上帝,顧客要吸煙,你不允許,那將帶來的結果是降低顧客消費滿意
期刊
眾所周知,澳門以賭城之名為人熟識,近十多年來,賭博也使得澳門聞名於世界,每年近三千萬遊客來澳或旅遊觀光,或進賭場一博手氣。造就的是三千多億元的賭收,得益於賭博業蓬勃發展的,除了六大博企連年賺得盆满砵满,也為特區政府財政入帶來豐厚的稅收!  也正因此,博彩於澳門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八月初,由本地團體“博彩最前線”發起一波又一波博彩前線員工的遊行工運潮,提出改善薪酬待遇、賭場實施全面禁煙,以及禁止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