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对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和观察。
结果: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健康状态良好,均康复出院。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突发病症,通过基础、止血、饮食、心理及健康知识的护理和指导,可以取得可观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基础护理健康指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9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46-02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的临床症状反应为呕血、黑便,呕血一般呈棕褐色或呈咖啡色,黑便多呈柏油状。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会出现循环障碍,这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死亡率高达8%~13.7%[1],极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因此,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笔者总结了58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护理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 2009年6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护理。
1.2治疗方法。急诊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由失血过多引起休克的患者立刻在静脉建立输血通道,输血保证血循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迅速组织急诊,通过胃镜检查找出出血诱因和明确出血具体位置。如出现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立刻进行镜下止血夹止血治疗。对出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促进血管收缩,阻止持续出血,减少出血量。对于有急性大出血症状的患者且在内科治疗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应采取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方法。患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由血液中蛋白的氮分解物含氮成分较高且被身体大量吸收,可能导致氮质血症而引发肝硬化应根据医生诊疗意见做好灌肠处理,力求以最快速度排出肠内积留血液,尽可能减少氨的吸收,从而防止出现氨中毒等引起中枢神经损伤。
2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呕血、黑便等典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通过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有效控制了出血。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没有患者因病死亡,出院观察期间状态良好。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可能是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食管炎、食管损伤和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过程及预后根据病因的区别和病情的轻重,治疗及护理也要有针对性。我们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症状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使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人对症,将不同护理手段综合运用,确保护理及时合理,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1病情观察。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每隔十五到三十分钟观测脉搏、血压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可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按照不同的症状如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等方面的观察结果做不同处理[2]。如果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症处理并做持续的观察。
3.2对症护理。
3.2.1心理健康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为呕血、黑便,这会导致很多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状态差,对病情的治疗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在对病人实施抢救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病情好转提供积极的影响因素,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症的治疗,避免患者产生消极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为疾病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平稳的精神状态度过治疗的困难阶段。
3.2.2血容量补充。在建立静脉输血通道时,静脉穿刺置管使用的针头应从8到12号之间选取,设置好留置针,帮助医生顺利地进行输血、输液,应做到用量准确、时间快速、及时准确。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是准确控制输液量,避免由于输液过多导致急性肺水肿,垂体后叶素的使用上应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腹痛、腹泻、心律时常等异常状态。
3.2.3实时注意病情发展变化。应根据出血量划分病情严重程度,统计呕吐和黑便的次数,并观察量和颜色,当出血量达到一定量时会导致呕血,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就表示仍有上消化道出血,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出现休克,这种情况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此外,注意患者神志状态,通过精神状态了解患者的脑部供血状况。有休克症状的患者一般体温较低,但持续出血一昼夜时间,会使身体的温度调节中枢紊乱,出现轻度发热,所以应密切观测,每隔十五到三十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尿量观察:全身循环运行状态及肾供血状态会影响尿量,因此休克患者可以通过尿量检查了解身体状态,所以,应准确观察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记录。
3.3一般护理。
3.3.1体位的护理。出血治疗的过程中,应安置在安静病室,保证持续卧床状态,治疗呕血和休克的初期阶段应将躯干和下肢抬高30°的卧位,保证呼吸顺畅和静脉回流。严重休克导致神志不清者,身体平躺,头稍向一侧偏,防止无意识呕血导致窒息,下肢抬高30°,保证脑部血流循环通畅,减轻身体脑部供氧压力。
3.3.2全身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无法自由活动,长时间不翻身可能对皮肤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将床铺铺盖整洁,如有呕血应及时清理,更换清洁用品。必要可使用充气垫,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对长期卧床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减轻受压部位神经压力。
3.4健康知识指导。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过程中应帮助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对康复有信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休息,注意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适当运动、改善身体状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途径,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防止饥饿过度或暴饮暴食,减少食用辛辣过度或刺激性强的食物。 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3]。
参考文献
[1]薛晓霞.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3):303-304
[2]向娜.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观察[J].大观周刊,2012(26):291
[3]唐桂珍.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6): 4237
方法:对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和观察。
结果: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健康状态良好,均康复出院。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突发病症,通过基础、止血、饮食、心理及健康知识的护理和指导,可以取得可观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基础护理健康指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9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46-02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的临床症状反应为呕血、黑便,呕血一般呈棕褐色或呈咖啡色,黑便多呈柏油状。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会出现循环障碍,这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死亡率高达8%~13.7%[1],极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因此,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笔者总结了58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护理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 2009年6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护理。
1.2治疗方法。急诊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由失血过多引起休克的患者立刻在静脉建立输血通道,输血保证血循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迅速组织急诊,通过胃镜检查找出出血诱因和明确出血具体位置。如出现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立刻进行镜下止血夹止血治疗。对出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促进血管收缩,阻止持续出血,减少出血量。对于有急性大出血症状的患者且在内科治疗没有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应采取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方法。患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由血液中蛋白的氮分解物含氮成分较高且被身体大量吸收,可能导致氮质血症而引发肝硬化应根据医生诊疗意见做好灌肠处理,力求以最快速度排出肠内积留血液,尽可能减少氨的吸收,从而防止出现氨中毒等引起中枢神经损伤。
2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呕血、黑便等典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通过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有效控制了出血。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没有患者因病死亡,出院观察期间状态良好。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可能是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食管炎、食管损伤和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过程及预后根据病因的区别和病情的轻重,治疗及护理也要有针对性。我们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症状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使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人对症,将不同护理手段综合运用,确保护理及时合理,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1病情观察。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每隔十五到三十分钟观测脉搏、血压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可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按照不同的症状如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等方面的观察结果做不同处理[2]。如果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症处理并做持续的观察。
3.2对症护理。
3.2.1心理健康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为呕血、黑便,这会导致很多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状态差,对病情的治疗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在对病人实施抢救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病情好转提供积极的影响因素,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症的治疗,避免患者产生消极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为疾病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平稳的精神状态度过治疗的困难阶段。
3.2.2血容量补充。在建立静脉输血通道时,静脉穿刺置管使用的针头应从8到12号之间选取,设置好留置针,帮助医生顺利地进行输血、输液,应做到用量准确、时间快速、及时准确。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是准确控制输液量,避免由于输液过多导致急性肺水肿,垂体后叶素的使用上应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腹痛、腹泻、心律时常等异常状态。
3.2.3实时注意病情发展变化。应根据出血量划分病情严重程度,统计呕吐和黑便的次数,并观察量和颜色,当出血量达到一定量时会导致呕血,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就表示仍有上消化道出血,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出现休克,这种情况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此外,注意患者神志状态,通过精神状态了解患者的脑部供血状况。有休克症状的患者一般体温较低,但持续出血一昼夜时间,会使身体的温度调节中枢紊乱,出现轻度发热,所以应密切观测,每隔十五到三十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尿量观察:全身循环运行状态及肾供血状态会影响尿量,因此休克患者可以通过尿量检查了解身体状态,所以,应准确观察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记录。
3.3一般护理。
3.3.1体位的护理。出血治疗的过程中,应安置在安静病室,保证持续卧床状态,治疗呕血和休克的初期阶段应将躯干和下肢抬高30°的卧位,保证呼吸顺畅和静脉回流。严重休克导致神志不清者,身体平躺,头稍向一侧偏,防止无意识呕血导致窒息,下肢抬高30°,保证脑部血流循环通畅,减轻身体脑部供氧压力。
3.3.2全身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无法自由活动,长时间不翻身可能对皮肤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将床铺铺盖整洁,如有呕血应及时清理,更换清洁用品。必要可使用充气垫,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对长期卧床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减轻受压部位神经压力。
3.4健康知识指导。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过程中应帮助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对康复有信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休息,注意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适当运动、改善身体状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途径,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防止饥饿过度或暴饮暴食,减少食用辛辣过度或刺激性强的食物。 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3]。
参考文献
[1]薛晓霞.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3):303-304
[2]向娜.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观察[J].大观周刊,2012(26):291
[3]唐桂珍.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6): 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