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腹地旅行记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去西藏了。
  出发前照例是要整理行囊,由于“经常出门”,所以一般我的行前准备都很简单,大都20分钟搞定,但这次不同,我要去的毕竟是“青藏高原”,据说到那里的内地人都缺氧,而且吃住也不方便,于是我首先买了很多种类的药和各种干果巧克力(而后来的实践证明西藏象秋天的北京一样舒服,不远万里带去的药和营养品几乎又都如数带了回来);然后是准备睡袋、羽绒服、高帮运动鞋、墨镜等等。
  把自己完全保护好之后,我开始收拾摄影包——胶卷得带够了,翻出冰箱里所有的反转,凑够80来个(最后实际只拍了20多卷,原因是我几乎把精力都放在玩“数码相机”上了,这是后话);最犯愁的是带什么相机,是带135还是带120,还是全都带,可全都带是不是会哪头都顾不上?最后决定——干脆全带上。135:一台佳能EOS5两只镜头;120:一台宾得67两只镜头。





  我的好朋友——藏族摄影家觉果,摄于“纳木错酒吧”。

  (数码图像直接制版印刷)


  为了给西藏老乡拍纪念照,我又从富士公司借来一台最新产“一次成像相机”(拍完后立即可以送给人家,免得日后寄起来麻烦,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和藏民们搞好关系)。
  听说我要去西藏,爱普生(EPSON)公司的邓晓波希望我能带上一台他们公司的最新数码相机产品——EPSONpc800到西藏试拍一下,看看感觉如何,由于是最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因此直到我要登上飞机前,邓晓波才风风火火地把机器送来。
  EPSONpc800其实就是一个数码傻瓜,但它的说明书却有一寸来厚,再加上充电器、电池、连接线、闪存卡等等,而我的两个大摄影包早以撑得满满,于是我决定不带那本倒霉的说明书,好在这款数码相机有中文界面,用起来大概不会太麻烦。当然更专业的配置是应该再带一台笔记本电脑,但实在背不动了。





  风雪垭口,摄于纳木错附近,海拔5300米。

  (数码图像直接制版印刷)


  飞机起飞了,我和我的4套不同类型的相机以及我的西藏梦一起飞向了青藏高原。
  在成都我们要转机停留一个晚上,在饱餐了一顿“四川火锅”之后,我躺在旅馆里一边给EPSON专用电池充电,一边开始研究“800”。也就是3个月前,我曾经用过它的上一代产品“750”,并且仔细研读过同样厚度的说明书。“750”好象是190万像素,用最高级模式拍出来的数字影像打成A4纸那么大已经跟一般传统照片没有什么区别,而“800”已经是最高可达到300万像素了,加之镜头和操作功能进一步完善,虽然没有说明书,但由于是全中文界面,使用起来仍很方便,我在旅馆里胡乱地拍了几张,感觉还不错,于是心里踏实了许多。





  带口罩的藏民,摄于纳木错附近,海拔5000米左右。此次用”800“拍摄均采用了最高模式1200×1600和超高级模式(运用Hypict技术)1984×1488。这张《带口罩的藏民》是用1200×1600精度,设置为300dpi,可用于印刷的最大尺寸约为10cm×13cm。


  第二天一早从成都飞到拉萨,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旺久多吉把我们接到了旅馆——西藏大厦,大厦的经理格桑加措是个摄影爱好者,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
  过去总感觉西藏是个充满诱惑又危险的地方,而当我真正踏上西藏的土地的时候,在我面前展现的却只有美丽和纯净。10月的拉萨阳光明媚,温暖祥和,走在拉萨的街头,象在家里一样。感觉虽然不错,但我们还是决定不可放肆,先休息两天,等身体完全适应之后再出去拍片。
  此次西藏之行,除了为刊物组稿做“西藏专辑”,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参加“云南森林生态旅行社·跨越西藏”的拍摄活动。旅行团的大队人马是从云南昆明出发,经滇藏线到拉萨与我们几个中途加入的散兵游勇汇合,然后继续前往阿里地区。由于滇藏线路况极差,加之活动所使用两辆所谓“房车”根本不适应西藏的道路,所以原定5-7天便可到达拉萨,结果却整整走了12天。而我也因此在拉萨“休息”了近一个星期。





  两位打青稞的农妇,摄于江孜,用黑白模式拍摄。(数码图像直接制版印刷)


  也许是看我休息得太过分了,西藏摄协主席扎西提议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到圣湖“纳木错”看看,并安排了新华社西藏分社的摄影记者觉果和我们一起去。觉果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藏族汉子,一脸络腮胡子,一顶毡帽,整个一个西部牛仔的形象,他曾在北京学习新闻,又在西藏娶了个重庆姑娘为妻,说起话来一会儿藏语一会儿汉语一会儿又是英语。
  在去纳木错的路上,我们路过一个小村庄,觉果曾经采访过这里,这次他带了上次拍的照片给村民们送来。村里的老乡看见来了“照相的人”,都跑出来围观,我拿出“800”,拍了几张,然后打开显示屏,让村民们看,村民从没见过这玩意儿,还以为是电视,看到自己这么快就出现在屏幕里,高兴得直叫。——我意识到数码相机可以起到和“一次成像相机”差不多的作用,拍完一张便可以马上看到效果,如果是拍人,可以让他看我是这么拍他的,如果他或者我不喜欢,可以马上删除。这样虽然闪存卡的容量有限(一张8MB的卡只能储存最高质量照片12张),但我可以保证我存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我满意的。我这次带了3张8MB的卡和一张15MB的卡,整个西藏之行留下了50多张“数字影像”。
  快到纳木错时要经过一个海拔5300米的垭口,正赶上下雪,一辆坐满了藏民的东风车停在路边,我站在雪中用“800”照了几张。





  “佛眼”,摄于江孜白居寺。(用EPSON IP-100喷墨打印机打印出照片,送工厂制版印刷)


  过了垭口,风雪全无,蓝天白云下,圣湖——纳木错飘渺地出现在眼前。傍晚的纳木错漂亮极了,我们纷纷支起120、135狂拍起来,这时候数码只好暂时被冷落了,拍大场面(风光),数码出来的效果虽然也还凑和,但毕竟还是稍差一点,不如拍人物拍近景那么有味道。
  晚上我们就住在了纳木错的小旅馆里,旅馆还开了一个小餐厅,我管它叫“纳木错酒吧”,昏暗的汽灯下,“酒吧”里坐着各色人等,就象美国西部拓荒时的景象,称奇的是我在这里还见到了北京的著名摄影家徐勇。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听几位藏民唱歌,我拿出“800”,用慢速同步闪光模式(有点后帘同步的意思)为觉果拍了张纪念照。





  桑桑的尼姑。(数码图像直接制版印刷)


  回到拉萨不久,大部队也终于到达了,当然以后的事简直就没法提,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去成阿里,最后分期分批仓皇逃回拉萨,详细过程这里不想再叙述。
  当时我们被困在了一个叫“桑桑”的地方,每日无所事事就去村子里瞎转。村里有一个尼姑庵,住着七八个小尼姑,我去给她们拍照片,先拍“一次成像相”,开始尼姑们还挺斯文,可我刚拍完第一张,她们便蜂拥而上争着抢,没抢到的便拽着我再拍,这样我前后送了6张“一次成像”给她们,人还差点被她们给撕了,我真怀疑她们是不是尼姑。“一次成像”没了,我便拿出“800”,尼姑们一看更觉得新鲜,又争先恐后地比划着让我给她们拍,拍完便跑过来看,见自己出现在象电视一样的东西上,都很惊奇,非让我从相机里拿出照片给她们,我当时想要有一台小型打印机,现场打印那就棒了。拍完了我想走,可这帮尼姑还是不甘心,我只好撒腿就跑,一个象男孩儿似的小尼姑追了我半天才算罢休……





  我用“800”拍照时,一位淘气的小尼姑偷看我的照相机。


  阿里没有去成,我们便返道去了“珠峰”、江孜古城和羊卓雍错。这其间我已经可以熟练使用EPSONpc800了。
  在江孜,我拍到了此次西藏之行最满意的几张照片,当然都是用的“800”。经过一段时间,我确实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奇怪的不用浪费胶卷但也被称为“相机”的家伙。◆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亦紧跟其后,技术进步迅猛异常,数码相机、各种类型的打印机、扫描仪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数字图像技术引起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摄影师的关注,纷纷加入到这支新军之中。  数字图像技术并非只能使用数码相机,传统的相机和银盐胶片一样可以使用数字技术:把照片、反转片或负片用扫描仪将其扫描后存为电子文件,再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修饰以
期刊
近期,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硕士研究班的林铜同学对两款专业人像负片进行了一次测试对比。其目的主要是检测两款胶片的基本性能和实际效果,测试胶片为富士NPS160专业负片和柯达GPX160专业负片,测试过程为:首先确认胶卷的实用感光度,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拍摄模特,并自行进行冲洗、扩印比较。由于受到无法了解所测胶卷在购买前的储存标准,以及拍摄器材未经测试等条件限制,所以本文所提供的测试结果仅供读者参考。 
期刊
你的三脚架稳固吗?    河南遂平县公疗医院 张 吉吉  影响照片清晰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机震是重要因素之一。有时候即使用了三脚架,并经过仔细调焦后,所得照片仍不够清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三脚架的稳固性太差造成的(三脚架太轻与所用相机不匹配)。在挑选和使用三脚架时要判断其稳固性有多种方法,现介绍一种简单可靠的经验。  找一小块平面镜(平时用的小圆镜就可以),镜面朝外用胶布固定在相机的镜头盖上,然后
期刊
期刊
1999年8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众望所归的α系列相机,其中顶级机型α-9最具代表性,它与最新改进的3款镜头一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结构紧凑的机身    对于用惯了专业级相机的职业摄影师来说,α-9与手融为一体的金属机身拿在手中的分量恰好合适。它取景器的视野率达到了100%,单机身就可以达到5.5张/秒的高速卷片速度。作为完全职业的相机来看,其大小和重量达到了“结构紧凑” 的要求。如果职业摄影者
期刊
在《1999中国广告摄影年鉴》里,我看到了一组不太寻常的作品,于是,依照年鉴提供的电话,我找到了这组作品的作者-卢进,拨通了卢进工作室的电话,进行了一次不曾谋面的访谈。    问:你是以这组片子获得1999年“十佳摄影师”称号的。但我感觉它更接近主观的艺术创作,所以,我想知道,这些“商业摄影作品”主要为哪些方面服务?  卢:说实话,这些照片我曾经想卖出去,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卖出一张。  问:那么
期刊
到张家界去,最美的是在天子山上拍摄云海。  我认为,拍摄云海最好的地方是天子山的制高点“大观台”。站在这里由西向东望去,各种各样的石柱、石笋、石峰、石山像一个个放大的漂亮盆景,展示着突出的喀斯特地貌特点,天子山的壮观在此可以尽收眼底。随着气候的变化,便可以观赏到云海、云流和云瀑,千变万化,蔚为壮观。  雨中即景沐东风  天子山海拔1200多米,气候变化较大,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云海出现,但各具特点,其
期刊
自然摄影家巴芭拉·乔丹出生和成长在加利福尼亚的长滩。在参加了一次死亡谷的摄影专题讨论会上,她认识了黑白摄影家罗德·德里瑟和理查德·纽曼,对黑白摄影和暗房技术到了几乎入迷的境地。1996年,巴芭拉的第一部黑白摄影系列集出版。  巴芭拉如今在黑白和彩色摄影之间游刃自如。她对海洋生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野生动物的拍摄投入了极大的精力。1996年,她的作品获得了国家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奖励。从1997年
期刊
影坛信息    ★首部反映国庆50周年庆典的画册《世纪大阅兵》在京出版发行。  ★新疆日报社高级编辑、摄影部主任刘汉良的摄影技术专著《摄影的真谛》(第二版)近日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国女摄影家吴淑贤撰写的《数码摄影》一书近日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摄坛三女主席摄影作品联展近日分别在南京、长沙、成都三地展出。  这三位女主席分别是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赵浏兰、湖南省摄影家
期刊
采访朱恩光的时候,正是金像奖获奖名单公布的第二天。很显然,他还沉浸在获奖之后的喜悦之中。在这次金奖像评选中,朱恩光作品以优美的光影效果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众多评委的好评,但同时,也有的评委在肯定其作品之后,在个人的创作风格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的采访也就从这里开始。  记者:当时评委对你这张《圣徒》在这组参赛片子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说这张片子和其它作品不协调;也有人说虽然在内容上不一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