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液分层注浆(简称RSF工法)是一种处理软基础基坑渗漏的有效方法,可以应急处理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漏水的问题。
关键词:双液注浆 基坑渗漏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
目前深基坑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周边条件的复杂性,部位的局限性难以保证常规施工方案的实施,典型项目:新建武汉葛洲坝大厦地下三层,基坑开挖深度16.5~20.1m。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汉江一级阶地。现地势较平坦,根据地勘报告提供数据,与基坑支护相关土层分别为:一层人工杂填土,平均厚度约3m左右;二层为可塑性粘土,平均厚度约6.5m左右;三层为粉质粘土,成软塑状态,平均厚度约5m左右,四层基本为粉砂层,掺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约5.8m左右。本层为基坑底揭露层。
场地位于长江、汉江一级阶地,在勘探深度60.80m范围内,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水力特征,分为两种类型的地下水。第一种类型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主要埋藏在第一场的人工填土层中。勘探期间测得其自由水面在1.40~2.60m之间。第二种类型地下水为孔隙承压水,埋藏于第(3-1)~(3-5)层的砂性土层中,水量丰富,与江水联通。勘探期间测得其承压水头在场区地面下约6.50m左右(标高17.54m)
基坑周边建筑情况复杂,基坑东侧红线外3.3m为3栋砖混结构民房,其中一栋3层,一栋4层,一栋1层,无任何地基基础结构。
基坑西侧红线外4m及7m处为一栋8层框架结构和一栋17层框架结构,且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5.5m.分别采用管桩基础和预制方桩基础。基坑南侧红线外9m处为一栋28层框架结构建筑,且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6.5m,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坑北侧红线外5.6m处为市政道路,并设有地下排水供水管线。
2、险情介绍及堵漏措施的实施
基坑在进行第三层土方(开挖深度约13.2m)开挖时,靠近基坑西侧支护桩间多点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水,并帶有少量泥沙。此处支护体结构外部为原有8层框架结构酒店。经现场施工勘察,基坑外侧原酒店地下8~15米范围内,夹层水比较丰富。且上部原酒店的地下供水排水设施因地层沉降造成破损,增加了此部位的土体中承压水的含量。同时因此部位原有地下障碍的原因,施工支护桩及止水帷幕时存在质量缺陷。造成基坑开挖后出现渗水漏水现象,部分位置涌砂比较严重。
3、应急抢险技术措施的选择
渗漏事故发生时,因现场应急工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现场施工人员经验不足,在发现第一处渗漏点时,采用木削裹缠帆布进行临时处理堵漏。但在进行断面开挖时,发现多处漏点渗水,及时采取内侧立模浇砼,同时从冠梁处进行钻孔双液灌浆找到通道,从下之上方向灌浆堵漏,外部增加降水井。
不同土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注浆方法
4、双液注浆工艺处理
4.1 施工顺序
布置注浆孔间距及位置→开钻注浆孔→插入单向阀管→注浆→回抽注浆→密封清理。
4.2 工艺流程
确定注浆孔间距及位置:在使用双液注浆进行防水堵漏前应对地质情况和渗漏发生时的工况进行详细了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漏点过深,不能采用地面垂直开孔注浆。在漏水点上部第二层支撑(标高-7米)处进行射水钻开孔。钻进长度约2米左右。
将镀锌单向阀管插入已钻好的孔内
注浆: 浆液配比等技术参数如下: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8~1.2MPa;注浆流量20~30L/min;浆液配比为水泥浆水灰比为0.6,泥浆:水玻璃(350Be)=1:1;每孔注浆量约为3m3.
按设计配合比用SM 200-1外循环或高速搅浆机拌合浆液。将配制拌合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各送入SS-400搅拌式贮浆桶内备用。当需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时接上Y型接头从镀锌单向阀管内进行注浆。注浆过程应尽可能控制注浆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或因注浆压力过大造成注浆管爆裂。
4.3注浆材料的要求
(1)注浆用水应是可以饮用的河水、井水及其他清洁水源。对含有油脂、糖类、酸性大的水、海水和工业生产废水不宜使用。注浆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宜为325,且应保持新鲜,不超过出厂日期3个月,受潮或结块不得使用,对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宜于注浆
(2)选购市场上销售的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波美度为350~400的水玻璃。对选购的水玻璃进行稀释,直至符合要求的浓度备用。
对上述水泥浆及水玻璃进行合理配制,双液浆的粘度要求>35s,比重1.3~1.5,初凝时间1~2min.凝固强度3~4MPa/2
经验及成果
本工程因在基坑开挖过程当中出现渗漏水迹象,因前期所作应急预案不全面,导致问题出现后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办法 进行处理。后经相关技术人员讨论,采用双液注浆技术进行处理。因对周边地层及地下水位没有充分的数据掌握,在注浆前期因压力过大导致多次蹦管。经多次尝试后,控制双液浆的粘度在38S~40S,注浆压力控制在1.0MPa左右,有效的堵住基坑渗漏水问题。所以应对双液注浆技术有全面的掌握,才能保证有效的处理基坑施工中突发的问题
关键词:双液注浆 基坑渗漏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
目前深基坑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周边条件的复杂性,部位的局限性难以保证常规施工方案的实施,典型项目:新建武汉葛洲坝大厦地下三层,基坑开挖深度16.5~20.1m。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汉江一级阶地。现地势较平坦,根据地勘报告提供数据,与基坑支护相关土层分别为:一层人工杂填土,平均厚度约3m左右;二层为可塑性粘土,平均厚度约6.5m左右;三层为粉质粘土,成软塑状态,平均厚度约5m左右,四层基本为粉砂层,掺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约5.8m左右。本层为基坑底揭露层。
场地位于长江、汉江一级阶地,在勘探深度60.80m范围内,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水力特征,分为两种类型的地下水。第一种类型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主要埋藏在第一场的人工填土层中。勘探期间测得其自由水面在1.40~2.60m之间。第二种类型地下水为孔隙承压水,埋藏于第(3-1)~(3-5)层的砂性土层中,水量丰富,与江水联通。勘探期间测得其承压水头在场区地面下约6.50m左右(标高17.54m)
基坑周边建筑情况复杂,基坑东侧红线外3.3m为3栋砖混结构民房,其中一栋3层,一栋4层,一栋1层,无任何地基基础结构。
基坑西侧红线外4m及7m处为一栋8层框架结构和一栋17层框架结构,且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5.5m.分别采用管桩基础和预制方桩基础。基坑南侧红线外9m处为一栋28层框架结构建筑,且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6.5m,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坑北侧红线外5.6m处为市政道路,并设有地下排水供水管线。
2、险情介绍及堵漏措施的实施
基坑在进行第三层土方(开挖深度约13.2m)开挖时,靠近基坑西侧支护桩间多点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水,并帶有少量泥沙。此处支护体结构外部为原有8层框架结构酒店。经现场施工勘察,基坑外侧原酒店地下8~15米范围内,夹层水比较丰富。且上部原酒店的地下供水排水设施因地层沉降造成破损,增加了此部位的土体中承压水的含量。同时因此部位原有地下障碍的原因,施工支护桩及止水帷幕时存在质量缺陷。造成基坑开挖后出现渗水漏水现象,部分位置涌砂比较严重。
3、应急抢险技术措施的选择
渗漏事故发生时,因现场应急工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现场施工人员经验不足,在发现第一处渗漏点时,采用木削裹缠帆布进行临时处理堵漏。但在进行断面开挖时,发现多处漏点渗水,及时采取内侧立模浇砼,同时从冠梁处进行钻孔双液灌浆找到通道,从下之上方向灌浆堵漏,外部增加降水井。
不同土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注浆方法
4、双液注浆工艺处理
4.1 施工顺序
布置注浆孔间距及位置→开钻注浆孔→插入单向阀管→注浆→回抽注浆→密封清理。
4.2 工艺流程
确定注浆孔间距及位置:在使用双液注浆进行防水堵漏前应对地质情况和渗漏发生时的工况进行详细了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漏点过深,不能采用地面垂直开孔注浆。在漏水点上部第二层支撑(标高-7米)处进行射水钻开孔。钻进长度约2米左右。
将镀锌单向阀管插入已钻好的孔内
注浆: 浆液配比等技术参数如下: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8~1.2MPa;注浆流量20~30L/min;浆液配比为水泥浆水灰比为0.6,泥浆:水玻璃(350Be)=1:1;每孔注浆量约为3m3.
按设计配合比用SM 200-1外循环或高速搅浆机拌合浆液。将配制拌合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各送入SS-400搅拌式贮浆桶内备用。当需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时接上Y型接头从镀锌单向阀管内进行注浆。注浆过程应尽可能控制注浆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或因注浆压力过大造成注浆管爆裂。
4.3注浆材料的要求
(1)注浆用水应是可以饮用的河水、井水及其他清洁水源。对含有油脂、糖类、酸性大的水、海水和工业生产废水不宜使用。注浆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宜为325,且应保持新鲜,不超过出厂日期3个月,受潮或结块不得使用,对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宜于注浆
(2)选购市场上销售的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波美度为350~400的水玻璃。对选购的水玻璃进行稀释,直至符合要求的浓度备用。
对上述水泥浆及水玻璃进行合理配制,双液浆的粘度要求>35s,比重1.3~1.5,初凝时间1~2min.凝固强度3~4MPa/2
经验及成果
本工程因在基坑开挖过程当中出现渗漏水迹象,因前期所作应急预案不全面,导致问题出现后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办法 进行处理。后经相关技术人员讨论,采用双液注浆技术进行处理。因对周边地层及地下水位没有充分的数据掌握,在注浆前期因压力过大导致多次蹦管。经多次尝试后,控制双液浆的粘度在38S~40S,注浆压力控制在1.0MPa左右,有效的堵住基坑渗漏水问题。所以应对双液注浆技术有全面的掌握,才能保证有效的处理基坑施工中突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