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昌高新区自2010年12月29日成功荣升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实干创新,抢占创新制高点,开辟发展新境界,招商引资捷报频传,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发展速度令人震撼。
如今,宜昌高新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城市建设的拓
展区。
“以商招商”凸显“磁场效应”
2011年4月27日,宜昌力佳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土地交易中心揭牌取得宜昌高新区湖北深圳工业园内一宗100亩的工业用地,此举标志着该公司投资4.4亿元兴建的年产10亿只锂电池项目进入前期施工阶段。该公司的落户是宜昌高新区以“以商招商”凸显磁场效应的又一成功范例。它的“线人”就是3年前落户宜昌高新区的欧赛科技有限公司。“以商招商”让宜昌高新区尝到了甜头,他们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积极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企”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每个项目落户后,宜昌高新区都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实行“一把手”工程、全程“保姆式”服务,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全力为项目建设创造一流环境。5年来,宜昌高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16亿元/年到30亿元/年、60亿元/年、80亿元/年,再到120亿元/年,2011年更是达到了140亿元/年。今年1至9月,成功引进项目74个,协议投资总额达930.04亿元,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的突破。
“自主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丁基胶塞生产基地、金刚石锯片生产基地,中国最大;超薄涂镀板生产基地、酵母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多元醇生产基地、六偏磷酸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这一个个吸人眼球的之“最”,成为宜昌高新区自主创新的点睛之笔。
创新如筑渠,源头引活水。近年来,宜昌高新区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创新网络,配套资源高度集中。三峡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拥有包括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创新团队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团队。宜昌高新区汇聚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基地)4个。与全国2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1个,一些龙头企业已与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建立网络状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宜昌高新区,该区实施“三峡英才工程”,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并出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免费提供50至500平方米研发和办公场所,为带项目的创业人才提供50至500亩土地,提供500万元的前期扶持资金等,面向全球招揽高端人才,着力打造像“三峡工程”一样的人才“高地”,形成了一种人人爱才、人人识才、人人引才的良好环境。
“阳光新政”塑造“效能政府”
信誉胜黄金,口碑树丰碑。宜昌高新区的阳光新政如阳光雨露播洒在创业者的心田。入驻高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无一不对高新区的保姆式服务竖起大拇指。
投资者乐土,创业者家园,是园区企业对宜昌高新区的由衷赞誉。高新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一流投资环境。高新区人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意识和“权力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打造效能政府。
今年5月,宜昌高新区首次选派百名项目服务专员,全程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这批项目服务专员全部由该区副科级以上实职干部组成,他们深入全区100个重点项目和百家生产企业,实行“定项目、定目标、定奖惩”等五定包干服务责任制,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提供宣传政策、协调督办、维护稳定等服务,促进重点项目和企业早开工、早达产。
“四大战略”催生“工业新城”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宜昌高新区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加快现有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全面推进高新区发展转型升级,把高新区建成兴业宜居生态工业新城。
实施“政产学研合作”战略,催生大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组建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技术联盟。基本思路是:一个主导产业依托一个龙头企业,聘请一个院士级专家当首席顾问,联合一所大学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发起成立一个产业基金,组织一个强有力工作专班强力推动。
实施“专业园区磁场”战略,引进大项目。围绕五大战略产业,建设10个特色专业园区,即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全通配套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电工电缆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硅化工产业园、新能源示范产业园、磁电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园。该区将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专业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厂房和孵化器建设,开展以商招商为主要形式的专业招商活动。
实施“人才资本双驱”战略,培育大企业。对高新区各类企业和技术需求进行普查,根据需求有针对性与科研院所开展供需对接。已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大学洽谈,建立技术成果转移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技术转移,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大赢家”的发展模式,把企业的技术优势、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园区的平台优势、政府的政策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裂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实施“产城共建互促”战略,建设大园区。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产业化,产城互促,共同发展,使高新区的六大园区既是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又是现代文明的新城区。
大项目是关键,大企业是支撑,大产业是基础,大园区是平台和载体。宜昌高新区正以令人震撼的变化,凸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助推着宜昌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的“三级跳”。 (责任编辑:刘莉)
(来源:三峡日报)
如今,宜昌高新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城市建设的拓
展区。
“以商招商”凸显“磁场效应”
2011年4月27日,宜昌力佳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土地交易中心揭牌取得宜昌高新区湖北深圳工业园内一宗100亩的工业用地,此举标志着该公司投资4.4亿元兴建的年产10亿只锂电池项目进入前期施工阶段。该公司的落户是宜昌高新区以“以商招商”凸显磁场效应的又一成功范例。它的“线人”就是3年前落户宜昌高新区的欧赛科技有限公司。“以商招商”让宜昌高新区尝到了甜头,他们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积极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企”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每个项目落户后,宜昌高新区都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实行“一把手”工程、全程“保姆式”服务,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全力为项目建设创造一流环境。5年来,宜昌高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16亿元/年到30亿元/年、60亿元/年、80亿元/年,再到120亿元/年,2011年更是达到了140亿元/年。今年1至9月,成功引进项目74个,协议投资总额达930.04亿元,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的突破。
“自主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丁基胶塞生产基地、金刚石锯片生产基地,中国最大;超薄涂镀板生产基地、酵母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多元醇生产基地、六偏磷酸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这一个个吸人眼球的之“最”,成为宜昌高新区自主创新的点睛之笔。
创新如筑渠,源头引活水。近年来,宜昌高新区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创新网络,配套资源高度集中。三峡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拥有包括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创新团队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团队。宜昌高新区汇聚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基地)4个。与全国2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1个,一些龙头企业已与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建立网络状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宜昌高新区,该区实施“三峡英才工程”,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并出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免费提供50至500平方米研发和办公场所,为带项目的创业人才提供50至500亩土地,提供500万元的前期扶持资金等,面向全球招揽高端人才,着力打造像“三峡工程”一样的人才“高地”,形成了一种人人爱才、人人识才、人人引才的良好环境。
“阳光新政”塑造“效能政府”
信誉胜黄金,口碑树丰碑。宜昌高新区的阳光新政如阳光雨露播洒在创业者的心田。入驻高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无一不对高新区的保姆式服务竖起大拇指。
投资者乐土,创业者家园,是园区企业对宜昌高新区的由衷赞誉。高新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一流投资环境。高新区人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意识和“权力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打造效能政府。
今年5月,宜昌高新区首次选派百名项目服务专员,全程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这批项目服务专员全部由该区副科级以上实职干部组成,他们深入全区100个重点项目和百家生产企业,实行“定项目、定目标、定奖惩”等五定包干服务责任制,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提供宣传政策、协调督办、维护稳定等服务,促进重点项目和企业早开工、早达产。
“四大战略”催生“工业新城”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宜昌高新区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加快现有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全面推进高新区发展转型升级,把高新区建成兴业宜居生态工业新城。
实施“政产学研合作”战略,催生大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组建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技术联盟。基本思路是:一个主导产业依托一个龙头企业,聘请一个院士级专家当首席顾问,联合一所大学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发起成立一个产业基金,组织一个强有力工作专班强力推动。
实施“专业园区磁场”战略,引进大项目。围绕五大战略产业,建设10个特色专业园区,即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全通配套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电工电缆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硅化工产业园、新能源示范产业园、磁电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园。该区将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专业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厂房和孵化器建设,开展以商招商为主要形式的专业招商活动。
实施“人才资本双驱”战略,培育大企业。对高新区各类企业和技术需求进行普查,根据需求有针对性与科研院所开展供需对接。已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大学洽谈,建立技术成果转移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技术转移,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大赢家”的发展模式,把企业的技术优势、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园区的平台优势、政府的政策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裂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实施“产城共建互促”战略,建设大园区。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产业化,产城互促,共同发展,使高新区的六大园区既是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又是现代文明的新城区。
大项目是关键,大企业是支撑,大产业是基础,大园区是平台和载体。宜昌高新区正以令人震撼的变化,凸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助推着宜昌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的“三级跳”。 (责任编辑:刘莉)
(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