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公用品牌姓公不姓私,这就决定了区域公用品牌所走的路必须整合行政的力量,集中资源形成大推力,最终实现农产品价值变现。这是典型的“行政搭台,经济唱戏”模式。
作为公用品牌建设的引领者,行政力量要看清方向,精准出击。
由于农业产业多、规模小、分布散,而中國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多样的地理条件,又使得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质十分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这张牌就很好打。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误区,而且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即中国市场对品牌过度推崇,使得品牌脱实入虚,认为人们为情感精神而非商品买单!
事实上,商品之实是品牌之虚的基础,没有实的虚只是海市蜃楼。农业公用品牌建设应当厘清实与虚,具体而言就是品种第一,品牌第二!问题是,有特性、文化含量高的品种,差不多都已塑造成品牌,而剩下的基本是没什么特色和文化含量的山区农业。这类多散小的品种,又该如何打造公用品牌?
答案是从源头出发,创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物种,夯实基础,让公用品牌起飞。这就需要看清方向和消费趋势,结合自然资源禀赋,运用科学技术,创造全新的有独特优势、独特品质的地理物种。物种培育是长期工程、幕后工作,业绩不显,更有可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业,这就要求有可持续发展的格局、造福一方的担当。如此,才能静下心来检索物种,从生态物种个性特征寻根,从实验中发掘出区域特色物种,才能真正打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行政引领是第一推动力,可以整合、协同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科学的生态体系则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底层能力,构建这一底层能力需要定调子、创制度、搭班子三步。
定调子,创立品牌基本法
找到一个支点即可撬动整个农业产业,而这个支点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包容性十分强大,以文化为链接,“一产连二产、二产连三产”,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公用品牌是地域物种品牌,其基本调子是“做小不做大”“做专不做泛”。有形之手引领之责,就是为农业公用品牌确定基本法,为产业集群输出一个基本调子,让这个调子在集群中同频共振,做到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声音。形成合力,才能做大做强公用品牌。
创制度,培育集群主体
农业公用品牌打造,需要行政引领,更需产业集群发力。行政推力和产业集群发力双轮驱动,才能让公用品牌走上发展快车道。公用品牌驱动下的农业,是需要规模效应和农产品商品化能力的,这就需要探索土地经营权由分散走向相对集中,批量培育农业企业,让现代科技与经营理念全面植入农业。
土地集中,知易行难,这是一个顶层设计—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其一,创造相关金融交易制度,通过买卖、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适当集中,培育农业企业生存的土壤;其二,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同时高度重视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维护好农村稳定;其三,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支持以村社为单位的合作社模式和农民自主创业),形成小微农业企业群。从制度层面营造出大中型企业群、中小合作社群、小微企业群共生的环境,产业集群百花齐放,公用品牌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搭班子,持续超前引导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必是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难免会有所调动,所以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只能管战略的事不能管战术的事。具体而言,一把手的职责是理解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性,高看农业一眼,积极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定调子、搭班子,持续超前引导。这个班子需要爱农业更要懂农业,还要有献身农业的精神,能够长期坚守在农业线上奋斗。在公用品牌建设实践中,笔者提出双责任人模式:一把手推动,管理责任人长期坚守。比如福鼎白茶,其茶办主任近20年未更换,品牌塑造思想得到很好的延续。每一个行动都为品牌建设加分,才有了福鼎白茶的腾飞,成为公用品牌打造的标杆。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周期长(从农产品到农业品牌)、链条长(从田间到餐桌)、参与者众、链接点多,而且处于开放共享状态,管理与监控很容易缺失。
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全链管理,打劣扶优,让区域公用品牌有良好的成长土壤,这是行政之手的职能,也是公用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区域界定。区域文化、地理条件、自然禀赋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核心,要根据自然禀赋严格界定区域,并警惕区域泛化、扩大化,这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必须坚守的底线,动摇不得。
2.区域特色物检索。建立严格的地域物种认证与目录制度,特色物种非一成不变,但必须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切忌淡化、泛化地域物种。
3.绿色防控技术。从培育到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建立起立体的防控体系,不仅要提升农产品产量,更要确保农产品安全。这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稍不留心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4.制定产品标准。品质是一切的基础,公用品牌的标准必须高于国标,如此才能显示出区域物种的优势与特异性。
5.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建设追溯示范点,确保公用品牌的产品成为放心产品。
6.统筹公用品牌管理与使用标准。坚持严进宽出的原则,引导产业集群中的每一个主体爱护并维护好公用品牌。
7.建立品级体系。包含质量等级、质量分级两个层次。农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等级不仅取决于用途和消费层次,还取决于生产方式、成熟度、自然形态、病害、气候等,其品级体系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建立起来十分困难。这一点即使是作为茶叶公用品牌标杆的福鼎白茶,其值得称道的品级体系也只是质量分级。在质量等级动态管理上,大家都还在探索,这个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明确收获时间和标准。这可以确保优质农产品以最完美的品质触达用户。这需要多维度的市场监管,否则假冒伪劣产品就会横行。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还需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通过有效的媒体传播和渠道建设,真正让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最终产生购买(可持续地反复购买),价值变现才算完成。
品牌打造要坚持长期主义,急功近利做不成品牌。踏踏实实育物种,认认真真育集群,持之以恒做营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攀上希望之坡。
公用品牌需要营销,营销就是沟通。在媒体碎片化时代,营销沟通往往需要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形成中心化传播策略。深度系统地透析产地地理特点、产地环境、工艺要素、品质特点、人文故事,形成系列内容,与用户无缝链接、自由沟通、润物细无声地共情,让购买自然发生。
对于营销的沟通,线下的体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借助行政之手,结合时令特点、社会焦点事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品鉴和推荐活动,形成持续的话题和传播点,让大众知晓并热爱地域物种,这是公用品牌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点安溪铁观音是榜样,当然也是因为领导班子走到哪儿都不忘推荐,加速了铁观音风靡全国。
作者:首肯品牌联合创始人
作为公用品牌建设的引领者,行政力量要看清方向,精准出击。
看清方向,品种第一
由于农业产业多、规模小、分布散,而中國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多样的地理条件,又使得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质十分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这张牌就很好打。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误区,而且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即中国市场对品牌过度推崇,使得品牌脱实入虚,认为人们为情感精神而非商品买单!
事实上,商品之实是品牌之虚的基础,没有实的虚只是海市蜃楼。农业公用品牌建设应当厘清实与虚,具体而言就是品种第一,品牌第二!问题是,有特性、文化含量高的品种,差不多都已塑造成品牌,而剩下的基本是没什么特色和文化含量的山区农业。这类多散小的品种,又该如何打造公用品牌?
答案是从源头出发,创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物种,夯实基础,让公用品牌起飞。这就需要看清方向和消费趋势,结合自然资源禀赋,运用科学技术,创造全新的有独特优势、独特品质的地理物种。物种培育是长期工程、幕后工作,业绩不显,更有可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业,这就要求有可持续发展的格局、造福一方的担当。如此,才能静下心来检索物种,从生态物种个性特征寻根,从实验中发掘出区域特色物种,才能真正打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正确引领,构建底层能力
行政引领是第一推动力,可以整合、协同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科学的生态体系则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底层能力,构建这一底层能力需要定调子、创制度、搭班子三步。
定调子,创立品牌基本法
找到一个支点即可撬动整个农业产业,而这个支点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包容性十分强大,以文化为链接,“一产连二产、二产连三产”,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公用品牌是地域物种品牌,其基本调子是“做小不做大”“做专不做泛”。有形之手引领之责,就是为农业公用品牌确定基本法,为产业集群输出一个基本调子,让这个调子在集群中同频共振,做到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声音。形成合力,才能做大做强公用品牌。
创制度,培育集群主体
农业公用品牌打造,需要行政引领,更需产业集群发力。行政推力和产业集群发力双轮驱动,才能让公用品牌走上发展快车道。公用品牌驱动下的农业,是需要规模效应和农产品商品化能力的,这就需要探索土地经营权由分散走向相对集中,批量培育农业企业,让现代科技与经营理念全面植入农业。
土地集中,知易行难,这是一个顶层设计—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其一,创造相关金融交易制度,通过买卖、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适当集中,培育农业企业生存的土壤;其二,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同时高度重视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维护好农村稳定;其三,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支持以村社为单位的合作社模式和农民自主创业),形成小微农业企业群。从制度层面营造出大中型企业群、中小合作社群、小微企业群共生的环境,产业集群百花齐放,公用品牌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搭班子,持续超前引导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必是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难免会有所调动,所以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只能管战略的事不能管战术的事。具体而言,一把手的职责是理解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性,高看农业一眼,积极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定调子、搭班子,持续超前引导。这个班子需要爱农业更要懂农业,还要有献身农业的精神,能够长期坚守在农业线上奋斗。在公用品牌建设实践中,笔者提出双责任人模式:一把手推动,管理责任人长期坚守。比如福鼎白茶,其茶办主任近20年未更换,品牌塑造思想得到很好的延续。每一个行动都为品牌建设加分,才有了福鼎白茶的腾飞,成为公用品牌打造的标杆。
全链管理,可持续发展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周期长(从农产品到农业品牌)、链条长(从田间到餐桌)、参与者众、链接点多,而且处于开放共享状态,管理与监控很容易缺失。
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全链管理,打劣扶优,让区域公用品牌有良好的成长土壤,这是行政之手的职能,也是公用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区域界定。区域文化、地理条件、自然禀赋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核心,要根据自然禀赋严格界定区域,并警惕区域泛化、扩大化,这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必须坚守的底线,动摇不得。
2.区域特色物检索。建立严格的地域物种认证与目录制度,特色物种非一成不变,但必须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切忌淡化、泛化地域物种。
3.绿色防控技术。从培育到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建立起立体的防控体系,不仅要提升农产品产量,更要确保农产品安全。这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稍不留心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4.制定产品标准。品质是一切的基础,公用品牌的标准必须高于国标,如此才能显示出区域物种的优势与特异性。
5.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建设追溯示范点,确保公用品牌的产品成为放心产品。
6.统筹公用品牌管理与使用标准。坚持严进宽出的原则,引导产业集群中的每一个主体爱护并维护好公用品牌。
7.建立品级体系。包含质量等级、质量分级两个层次。农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等级不仅取决于用途和消费层次,还取决于生产方式、成熟度、自然形态、病害、气候等,其品级体系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建立起来十分困难。这一点即使是作为茶叶公用品牌标杆的福鼎白茶,其值得称道的品级体系也只是质量分级。在质量等级动态管理上,大家都还在探索,这个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明确收获时间和标准。这可以确保优质农产品以最完美的品质触达用户。这需要多维度的市场监管,否则假冒伪劣产品就会横行。
立体推广,塑造品牌力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还需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通过有效的媒体传播和渠道建设,真正让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最终产生购买(可持续地反复购买),价值变现才算完成。
品牌打造要坚持长期主义,急功近利做不成品牌。踏踏实实育物种,认认真真育集群,持之以恒做营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攀上希望之坡。
公用品牌需要营销,营销就是沟通。在媒体碎片化时代,营销沟通往往需要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形成中心化传播策略。深度系统地透析产地地理特点、产地环境、工艺要素、品质特点、人文故事,形成系列内容,与用户无缝链接、自由沟通、润物细无声地共情,让购买自然发生。
对于营销的沟通,线下的体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借助行政之手,结合时令特点、社会焦点事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品鉴和推荐活动,形成持续的话题和传播点,让大众知晓并热爱地域物种,这是公用品牌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点安溪铁观音是榜样,当然也是因为领导班子走到哪儿都不忘推荐,加速了铁观音风靡全国。
作者:首肯品牌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