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教育中的情感渗透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获得基础的语言知识的同时,逐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立足教学案例,深入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以便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29-01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兼知识、能力与情感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教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捉襟见肘,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积累,这种缺乏情感教育的教学常常表现出来的是教师勤奋努力,而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立足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知识与情感、能力与素质兼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是本人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美境,唤醒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及需要,以创设出不同的美好情境,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使得自身的思想情感能与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交融与碰撞,以更好的体验与感受文章中的内在美。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该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场景,使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现实与幻想的美好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以更好的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然后还可以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首歌曲,使学生在低缓的旋律中,在带有淡淡感伤与哀愁的歌声中,与原文相对比,以更深刻的凸显出小女孩那惹人怜爱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同时,《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也非常适合于组织学生表演。通过让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并配合以音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该文章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怀,感受到了作品中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二、加强朗读,激发情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实乃语文教学之佳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或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感受表演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或通过对关键词句、重点段落的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内涵。
譬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进一步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核心句子,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性的句段,比较揣摩,着重朗读,其中有两句:“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对这样的句子进行揣摩、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真正理解简单的字面下深蕴着的内涵,理解礼堂的主人由日本人变成中国人——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此时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感便也油然升起。当然,朗读体验要与理解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三、生活体验,领悟情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纷繁复杂的,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记录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对语文教学中唤起生活体验实施情感教育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譬如亲情教育,如今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长辈的爱的包围之中,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尊敬他人、关爱他人之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加强亲情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如围绕“可贵的亲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七颗钻石》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有利于唤醒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培养正确的亲情观。《可贵的沉默》围绕“生日”,将父母与孩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文本,情感鲜明,教师在解读过程中要将鲜明的亲情主题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深刻领悟父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使其感情受到深深的震荡,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亲情体验,譬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的父母亲是怎样疼爱你的?你有没有关心过父母亲?等等。有些学生可能比较粗心,生活的印迹在心中留下的不多,会给情感领悟带来一些障碍,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任务,譬如让学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理想和希望,这一活动能使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四、有效评价,巩固情感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对自己情感的尊重。换言之,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足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情感的投入,才能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更加积极和主动,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支撑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评价进行情感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意识和情绪进行引导,调节学生的情感,丰满学生的情感。从根本上说,教师使用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关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信任教师、尊敬教师。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更关键的是学生心理的负面意识会在教师的关怀与抚慰中得到舒缓,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情绪上的阴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文本,点化学生情感,拔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锦锦.情感交融——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培养[J].新课程:上,2015(12)
[2]惠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29-01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兼知识、能力与情感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教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捉襟见肘,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积累,这种缺乏情感教育的教学常常表现出来的是教师勤奋努力,而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立足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知识与情感、能力与素质兼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是本人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美境,唤醒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及需要,以创设出不同的美好情境,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使得自身的思想情感能与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交融与碰撞,以更好的体验与感受文章中的内在美。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该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场景,使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现实与幻想的美好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以更好的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然后还可以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首歌曲,使学生在低缓的旋律中,在带有淡淡感伤与哀愁的歌声中,与原文相对比,以更深刻的凸显出小女孩那惹人怜爱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同时,《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也非常适合于组织学生表演。通过让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并配合以音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该文章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怀,感受到了作品中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二、加强朗读,激发情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实乃语文教学之佳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或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感受表演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或通过对关键词句、重点段落的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内涵。
譬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进一步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核心句子,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性的句段,比较揣摩,着重朗读,其中有两句:“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对这样的句子进行揣摩、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真正理解简单的字面下深蕴着的内涵,理解礼堂的主人由日本人变成中国人——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此时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感便也油然升起。当然,朗读体验要与理解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三、生活体验,领悟情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纷繁复杂的,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记录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对语文教学中唤起生活体验实施情感教育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譬如亲情教育,如今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长辈的爱的包围之中,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尊敬他人、关爱他人之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加强亲情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如围绕“可贵的亲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七颗钻石》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有利于唤醒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培养正确的亲情观。《可贵的沉默》围绕“生日”,将父母与孩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文本,情感鲜明,教师在解读过程中要将鲜明的亲情主题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深刻领悟父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使其感情受到深深的震荡,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亲情体验,譬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的父母亲是怎样疼爱你的?你有没有关心过父母亲?等等。有些学生可能比较粗心,生活的印迹在心中留下的不多,会给情感领悟带来一些障碍,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任务,譬如让学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理想和希望,这一活动能使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四、有效评价,巩固情感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对自己情感的尊重。换言之,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足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情感的投入,才能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更加积极和主动,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支撑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评价进行情感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意识和情绪进行引导,调节学生的情感,丰满学生的情感。从根本上说,教师使用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关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信任教师、尊敬教师。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更关键的是学生心理的负面意识会在教师的关怀与抚慰中得到舒缓,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情绪上的阴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文本,点化学生情感,拔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锦锦.情感交融——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培养[J].新课程:上,2015(12)
[2]惠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