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改对学生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
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音乐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的。原来的各科教学中较多的是只重视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重视。以音乐教学来说,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个性的培养。
而教改后的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包括智力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协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愿学、乐学。因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例如:律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地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做整齐,师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以至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以素质能力着手进行教学,同样学律动《星光恰恰》时,我让学生听音乐律动进入教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地跳着,走着,做自己想做的任何动作,进入教室来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样的律动不仅培养了韵律感,又显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他的个性。
二、课改给了教师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由于课改还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上起课来比较灵活,如:
1、采用双语教学。课堂上用英语与学生问好:
3/4 55 6 5 | 1 7 - | 55 6 5 | 2 1 - |
Good mor-n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tea-cher
55 5 3 | 1 7 6 | 44 3 1 | 2 1 - |
Good mor-n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tea-cher
表扬有创新精神、有勇气、大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Very good.
回答正确:OK.
表扬同学时全体同学用:Good,good,very good.
起立、坐下:Student 、Sit down.
这种比较有新意的课堂教学,不仅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新颖,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科目与科目之间拉近了距离,向科目综合化趋势发展。
2、完善评价机制
我根据课改理念、课程目标进行音乐期末测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张试卷一首歌定音乐成绩的做法。我采用了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测评中允许学生在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中任选一项。唱歌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课本里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课本以外思想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影视歌曲。还允许学生边敲打击乐器边唱歌。打击乐器的测评中让学生自选一样打击乐器演奏课本中或自己准备的歌曲。
三、课改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是主体
不能把师生关系看做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关系,而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是知识的容器,灌满这个容器可以用电脑,而教师是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则要靠教师的情和爱,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热情。所以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教少数天赋好的孩子,更要为多数中等特别是差的孩子服务。我们是普及型的教育,要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饶有兴趣地学。
有一个女孩年龄较小,功课也极差,音乐也不例外。有一次,我请她起来唱首歌,她就是不开口,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她什么也不会,她是我们班最差的!”像这样的孩子每班都有几个,作为老师应该给这些孩子后天增加营养,多关心,多辅导,多帮助,多给以教学上的特殊的爱,当然教师要花成倍的力气,花更多的心血。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对她一点一滴在别人看来极容易的事,都给予肯定、赞扬。测试时,让同学主动邀请她参加组合,她十分激动的和同学们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了,同学们为她的进步而热烈地鼓起掌,我奖了她一面小红旗,她第一次含着眼泪笑了。这些孩子也许不是音乐人才,但是要通过我们学科教育,使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做人的自尊心。
音乐课改教材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音乐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的。原来的各科教学中较多的是只重视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重视。以音乐教学来说,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个性的培养。
而教改后的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包括智力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协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愿学、乐学。因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例如:律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地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做整齐,师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以至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以素质能力着手进行教学,同样学律动《星光恰恰》时,我让学生听音乐律动进入教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地跳着,走着,做自己想做的任何动作,进入教室来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样的律动不仅培养了韵律感,又显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他的个性。
二、课改给了教师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由于课改还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上起课来比较灵活,如:
1、采用双语教学。课堂上用英语与学生问好:
3/4 55 6 5 | 1 7 - | 55 6 5 | 2 1 - |
Good mor-n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tea-cher
55 5 3 | 1 7 6 | 44 3 1 | 2 1 - |
Good mor-n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tea-cher
表扬有创新精神、有勇气、大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Very good.
回答正确:OK.
表扬同学时全体同学用:Good,good,very good.
起立、坐下:Student 、Sit down.
这种比较有新意的课堂教学,不仅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新颖,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科目与科目之间拉近了距离,向科目综合化趋势发展。
2、完善评价机制
我根据课改理念、课程目标进行音乐期末测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张试卷一首歌定音乐成绩的做法。我采用了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测评中允许学生在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中任选一项。唱歌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课本里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课本以外思想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影视歌曲。还允许学生边敲打击乐器边唱歌。打击乐器的测评中让学生自选一样打击乐器演奏课本中或自己准备的歌曲。
三、课改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是主体
不能把师生关系看做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关系,而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是知识的容器,灌满这个容器可以用电脑,而教师是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则要靠教师的情和爱,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热情。所以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教少数天赋好的孩子,更要为多数中等特别是差的孩子服务。我们是普及型的教育,要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饶有兴趣地学。
有一个女孩年龄较小,功课也极差,音乐也不例外。有一次,我请她起来唱首歌,她就是不开口,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她什么也不会,她是我们班最差的!”像这样的孩子每班都有几个,作为老师应该给这些孩子后天增加营养,多关心,多辅导,多帮助,多给以教学上的特殊的爱,当然教师要花成倍的力气,花更多的心血。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对她一点一滴在别人看来极容易的事,都给予肯定、赞扬。测试时,让同学主动邀请她参加组合,她十分激动的和同学们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了,同学们为她的进步而热烈地鼓起掌,我奖了她一面小红旗,她第一次含着眼泪笑了。这些孩子也许不是音乐人才,但是要通过我们学科教育,使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做人的自尊心。
音乐课改教材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