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文雅幽兰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著名女相声表演艺术家夏文兰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由她先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倪明老师撰写的人物传记《相声之花夏文兰》一书,作为“名家笑侃相声圈”系列丛书之一,近日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天津举办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和签售活动。作为一个和她们夫妻相识多年的好朋友,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小故事,想和大家分享。
  初识夏老师,是在2000年7月的《曲藝》杂志上,夏老师作为封面人物出现,杂志的最后一页介绍了夏老师的艺术经历,我才知道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相声演员,并且是逗哏演员,她和丈夫倪明,都是姜昆先生的得意弟子。他们合作多年,被媒体誉为“中国相声第一夫妻档”。那时我作为曲艺爱好者对夏老师的艺术并不是很了解,一直想有机会认识一下他们夫妻。没想到,后来不仅认识了,而且还通过夏老师认识了曲艺界的其他朋友。
  2002年8月,《曲艺》杂志的封面人物是倪明老师,夫妻二人都作为杂志封面人物,在曲艺界不多见。那时的我已经开始结识曲艺界的老师们了,也知道倪老师在盐城文化馆当馆长,我打电话到他办公室,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表明非常喜欢两位老师的相声,想有机会当面向两位老师请教。倪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听了我的电话,说当年他在天津也学习过,对天津格外亲切,有机会和夏老师到天津演出一定告诉我,随后又将签名的《曲艺》邮寄给我,让我喜出望外,现在我书柜中还珍藏着这两本《曲艺》杂志。
  没过多久,我就在天津的大礼堂见到了倪老师和夏老师,这次他们不是说相声,而是陪同他们师父姜昆先生到天津演出的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虽然我有些拘谨,但两位老师对我非常照顾,还介绍了该剧其他一些演员,他们跟我合影签名,大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自从认识之后,我们成了朋友。每逢佳节和两位老师的生日,我都会打电话问候一下,两位老师的日常动态我也十分关注。不久之后,他们夫妻二人应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邀请,到天津录制节目。我得到消息后十分高兴,一来是又可以和他们见面,二来总能从他们两口子身上吸取一点正能量。他们到达天津那天,我特意到火车站迎接,陪同到酒店办理入住后,又一起到谦祥益听了天津茶馆相声,转天到天津电视台录制节目。《鱼龙百戏》是天津一档著名的曲艺栏目,当晚录制他们的代表作《永远是朋友》。在录制前,夏老师夫妻二人表示天津是曲艺之乡,相声的大本营,能到天津表演相声非常高兴,能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比拿什么奖都开心。当天的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播出后也是好评如潮。在随后的几年中,他们夫妻和爱子倪夏宇也多次受邀到天津电视台录制相声节目,一直受到天津观众的喜爱。
  2004年年底,他们夫妻从老家盐城调动到了南京,夏老师带头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公益相声俱乐部—— 华恒昌南京相声俱乐部。他们为人谦和、艺术精湛,颇受圈内外好评,是曲艺界公认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2006年10月,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在南京举行颁奖典礼。我作为曲艺迷,哪能错过这样的盛会。在去南京之前,我联系了夏老师。夏老师表示非常欢迎,还答应送我牡丹奖颁奖晚会的演出票。我当时特别激动,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因为牡丹奖颁奖晚会规模大,影响力强,名家大咖多,可以说是一票难求。能有幸亲临现场,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
  到达南京后,夏老师不仅给我安排了宾馆,还让徒弟刘亚伟将票送到了吧台,演出结束后,夏老师热情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聚餐。没想到,到场的还有李金斗、大兵、郑健、周炜、刘惠等众多曲艺明星,能和他们一起用餐,是我的荣幸。随后。夏老师又开车把我送回到住处,当时我就想,做人一定要学夏老师,真诚、善良、大度、有方。
  随后几年的牡丹奖颁奖晚会,我都会到南京观看。每次的演出票都是夏老师安排的。随着相聚次数的增加,我对二位老师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毫不夸张地说,二位老师真的是将心和命都交给了相声。与老师相处,我感受到了曲艺界的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如果所有的曲艺人都能像夏老师这样待人接物,曲艺界一定会更加温暖。
  夏老师不仅支持我喜爱曲艺,也非常关心我个人问题。在我择偶的时候,夏老师给了我如母亲一般的关爱,告诉我什么样的女孩更适合我,帮我分析优缺点,使我在感情生活上得到很大的启发,还表示将来结婚时她一定参加。在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也及时给予我鼓励和指导,让我终身受益。
  2009年7月,两位老师受中国曲协的邀请,在北京中曲清音小剧场举办专场演出。我作为他们的好朋友,自然到场观看。他们携自己的儿子倪夏宇及几位弟子,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相声专场。其中,他们表演的代表作《爸爸的故事》《怎么了》《永远是朋友》《笑语欢歌》,受到了北京观众和现场众多曲艺界专家的好评。北京青年报盛赞他们是“中国相声第一夫妻档”。
  如果不是在舞台上见到夏老师,一般人绝对想不到她会是一位相声演员,她身上没有相声演员的“味”,她美丽大方、端庄典雅,在表演中或说或唱,或逗或噱,举手投足之间,活泼而不泼辣,文雅而不沉闷,诙谐而不滑稽,机智而不狡猾,可称之为国内女相声演员的翘楚。
  2015年8月16日,微信朋友圈的一条消息让我震惊。我非常尊敬的夏文兰老师因病去世,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样一位在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女笑星,这么早就离开了喜欢她的观众,离开了她热爱的舞台。我的脑子一下子就闪现出夏老师的音容笑貌,清晰地回放出这十几年中和夏老师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通话的场景,每一幕都历历在目。
  时光飞逝,夏老师已经离开三年了。直至现在,老师那热情爽朗的性格、平易近人的作风、谦虚真诚的态度、扎实过硬的表演,仍然让我难以忘怀。她就像曲坛界一朵文雅的幽兰,绚丽绽放,生如夏花般热烈精彩,在曲坛界散发出芬芳。
  在她离开后的三年中,她先生倪明老师一直延续他们夫妇二人热爱的事业,带着徒弟和学生们为广大观众奉献着一段段精彩的相声节目,在群文战线做出自己新的贡献,给广大观众带去更多的欢笑。我想夏老师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
其他文献
亚峰小先生:  你好。叫你一声小先生,绝无嘲讽、挖苦的意思,乃是我这个年逾六十三岁之人的毕恭毕敬;先生之前的“小”,也和你的年龄无甚关系,只是觉得相较于我,你在诸多方面具备做先生的能力,但“我”,毕竟是一个很小的个体,将你定格在“小”先生,含有我的期待,期待着你能在曲艺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下,以自己更加美好的德行、智慧、作为、作品等,早日获取更多“学生”的青睐、追随。我还喜欢你的名字,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相声的捧哏艺术是“玉”,那么戏剧的编剧理论和表演理论就是“他山之石”。捧哏演员在当代相声表演中,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具有外在支点和内在支点双重功效的“舞臺支点”,同时他要站在自我角度、角色角度和观众角度上对逗哏演员叙事提出质疑并制造“戏剧冲突”。此外,捧哏演员要辅助逗哏演员完成叙事的补充,进而在演出时快速构建起相声作品中的“世界观”。  一、捧哏演员作用的流变  1.从“坐着
期刊
《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共九条72字,分别从曲艺与祖国和人民、曲艺与时代和生活、曲艺的道德和底线、曲艺的使命和追求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为曲艺界加强行业自律提供了新时期的准则。  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很大篇幅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和肩负的使命,其核心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长期从事曲艺事业的传播者,我谈谈学习和践行《守则》的几点体会。  一、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推出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相适应的精品曲艺,应该是曲艺界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曲艺人应该积极思考,探究创作打磨精品力作的方式方法,源源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曲艺作品。  一、把准创作方向  放眼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作品,都体现着相应的“国家精神”。所以把握创作方向、深刻反映
期刊
2017年9月15日,应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之邀,有幸陪同德高望重的马来法先生在柯桥莲花书场观看施金裕长篇莲花落《一夜夫妻》。只见施金裕身着一袭旗袍,服饰搭配清新淡雅,相得益彰,白底青花,儒雅逸致,一缕粉色佩带拉长了人体线条的比例,彰显出书场女子特有的超凡脱俗之魅力。别样的热场语言,带着浓重的江南水乡女子的聪慧机敏,灵动闪现,秀外慧中,亲昵可人,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尊
期刊
10月25日,在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曲协拉开了“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曲艺创作采风主题实践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共邀请了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内蒙、山西、重庆和全国公安系统的30余名曲艺工作者参加。  当晚,采风团到达延安后就召开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曲艺创作采风主题实践活动走进陕西、甘肃座谈会”。中国曲协第七届副主席马小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今年是中国曲协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全国曲协系统焕发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开创新局面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国曲协紧紧围绕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聚焦最广泛地团结广大曲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服务人民这个主责主业,在强化团结引领、完善联络管理服务、突出自律维权和行风建设、坚持面向基层和创作一线、推进网上协会建设、提升民间文化交流影响力、改革机构设置
期刊
10月24日至27日,中国曲协组织曲艺名家新秀走进河北开展以“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曲艺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曲艺作品,服务广大群众。(曲讯)  “碧月芝韵”季静娟个人评弹专场首场演出取得成功  11月11日,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在长春园书场举办“碧月芝韵”季静娟个人评弹专场。本次专场旨在
期刊
1982年的一天,陈少武老师说有人要见见我,我问是谁,他说孙书筠老师。我非常奇怪,这位京韵大鼓名家,为什么要见我。陈老师说:“孙老师要找人为她写传记,找了几位她都说不行,我向她推荐了你。”他又说:“怎么样?哪天我带你去见一见?”  这之前我知道中央广播说唱团是1953年成立的国营曲艺团体,集中了当时曲艺界最优秀的曲艺艺人。其中有号称“四大金刚”的侯宝林、刘宝瑞、孙书筠、马增芬四位台柱子,足见孙老师
期刊
“多年以来,有一种认识,认为只有创编书目的演出努力,才是创新。这种认识是脱离创新的实际的,是片面的。”这是周良同志在《苏州评弹的传承和创新》一文中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论述。这一论述很值得我们每一位苏州评弹艺术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对创新进行再认识。  创新与传承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传统艺术必须要传承下去,所以传承就是源,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所以创新是流。如果创新离开了传统,何来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