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量化评价方法及应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对不同学派风景质量评价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简介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学派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选取地形、植被等标准评价元素的方法和特尔菲法,并依据美国林务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VMS),对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风景质量量化评价。得出现有风景质量的优劣状况,分析评价结果,最终提出可行的提高风景质量等级的措施。
  关键词 森林公园;风景质量;量化评价;应用;天门山;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TU986.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064-03
  
  风景质量与其他自然资源的质量相比,是较难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评价的。这是因为对风景质量的评定并不仅仅依赖于风景的景观特性和其自身的内涵,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但近几十年来,通过长期且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在试验方法和技术以及建模所用的数学方法上都有了较丰富的成果,极大地加强了风景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1 国内外风景质量量化评价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前后国外涌现的大量风景评价的方法,其特点大多表现在2个极端方面,要么将评价标准放在人或团体的主观评价上,要么就放在评价物本身的属性上[1]。经过近40年的发展,国际上对风景质量评价、研究,特别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风景质量评价领域在方法和技术上日趋成熟,风景质量评价研究领域建立了许多学派,目前世界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和经验学派(现象学派)[2-6],可以说它们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各具特色。综合分析可得各学派及理论和技术对比表[7](见表1)。
  
  由表2可知,专家学派风景评价的方法是一系列的分类、分级的过程,而这些分类、分级的依据,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及有关生态学原则。
  
  3 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
  
  3.1 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天门山公园)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中西部,地处东经110°26′15″~110°30′30″,北纬29°00′00″~29°10′00″,东西向7.6km,南北向18.5km,总面积3 037.3hm2。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最高海拔1 518.6m(天门山主峰),最低海拔(黄家铺口)136.0m,相对高差1 382.6 m。天门山公园以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观——天门洞而闻名。天门洞长98m,宽37m,高131.5m,镶嵌于天门山之中,洞底海拔1 260m。
  天门山土壤具有呈地带性分布的特点。土壤较肥沃深厚,山腰多呈陡壁,与山顶土层都较瘠薄,悬崖部分甚至无表土,土壤仅存于岩缝之中。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但由于海拔相对高差大,山顶气候与山麓气候相差甚异。山顶降雨量明显高于山麓及城区,局部降雨量为1 770 mm,南面谢家垭一带可达1 800mm,而北侧的澧水河谷平原,暖湿气流因天门山所阻,降雨量比南侧少100~400mm。由于其特有地理、气候环境,形成了其自身的动植物个性。野生动物方面,现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05种,隶属4纲26目74科,两栖纲28种;爬行纲28种;鸟纲110种;哺乳纲39种。植物方面,植被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地带性植被典型,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繁多,据调查,该地共有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36个群系。
  3.2 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
  依据专家学派评价系统中7个元素对天门山公园的风景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依据7个元素的评价标准,根据实地查勘和图片资料,并结合参与《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的各位专家对风景质量的评分,赋予天门山公园内同一景点不同元素和不同景点相同元素以相应的评分,将不同景点的同一元素得分累加,然后求平均值,得出各元素的最终分值。
  根据以下5条基本原则选取天门山公园内的重点评价景点:一是参考天门山公园的整体定位和功能分区的要求;二是根据天门山公园内风景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和规律;三是选评景点的代表性;四是选评景点在天门山公园内分布的均衡性;五是以外业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为基础。综合考虑上述五大原则,选取如下景点进行重点评价,如天门洞、云梦仙顶、南北俯视天门、撒星台、鬼谷天堑、断山虹桥、云梯仙径、天门倒影、天门绝壁、三关台、双峡一线天、黄沙泉水库,并结合其他景点综合分析评分。根据专家学派风景质量量化评价方法,结合天门山公园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地形、植物、水体以及稀有性这4个自然元素作为重要元素来对整个天门山公园的风景质量进行评价,色彩、邻近景观的影响和人为改变这3个元素只是作次要的评价元素。综合分析得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得分表(见表3),并根据专家学派的风景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天门山公园的风景质量等级。
  
  由表3可知,天门山公园的总得分为:5 5 3 2 3 1 0=19分,因此风景质量被划分为第一级即特异风景。
  3.3 评价结论应用分析
  本文是基于专家学派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运用美国林务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VMS)和特尔菲法,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对风景质量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说明天门山公园既有优质风景资源(地形和植被资源),也有一般风景资源(水体、稀有性和色彩资源)和低劣风景资源(人为改变元素资源)。在具体分析中发现天门山公园的水体资源由于主要分布于非精华景区内,其风景价值大打折扣。而稀有性和色彩风景元素,由于非精华景区保护和开发的不得力,拉低了这2项元素最终综合评分。人为改变这一元素大多集中在精华区,导致精华景区人为改造过多,对天然风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也是其最终综合评分低的主要原因。
  3.4 提高风景质量等级的措施
  (1)根据天门山风景资源价值和等级的不同,把天门山公园划分为三级保护区。重点加强对第一级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平衡好第二级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有规划地开发第三级保护区。
  (2)对于精华景区和非精华景区的开发要综合平衡,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大对非精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以达到全面提升风景质量的目的。
  (3)对于质量等级评定为特异的地形和植被资源,应该重点加强保护,减少破坏。
  (4)对于质量等级评定为一般的水体、稀有性和色彩三大资源,主要通过加强非精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使其和精华景区联动发展,最终达到提升风景质量的目的。
  (5)要控制人工建设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布局人工建筑物,使其对原有自然风景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4 参考文献
  [1] LINTON D L.The assessment of scenery as a Natural Resource[J].Scotti-sh Geographical Magazine,1988(84):219-238.
  [2] ZUBE E H,SELL J L,TAYLOR J G.Landscape perception:Research,application and theory[J].Landscape Planning,1982(9):1-33.
  [3] 李金荣,刘刚.风景林景观效果的量化评价及提高风景等级的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4):90-92.
  [4] 马永立.风景名胜区管理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5] ZUBE E H,SELL J,TAYLOR J G. Landscape perception:application and theory[J]. Landscape Planning,1982,9(1):1-33.
  [6] DANIEL T C.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assment of landscape quality[M]∥ALTMAN I,WOHLWILL JF.(ends)Behavior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New York:Plenrm press,1983.
  [7] 李斌成,李睿煊.风景视觉资源及专家评价系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1(1):84-89.
  [8] WAYNE D IVERSON,STEPHEN R J SHEPPARD,R ANDREW STRAIN.Managing Regional Scenic Quality in the Lake Tahoe Basin [J].Landscape Journal,1993,12(1):23-39.
  [9] HULL IV R B.Measurement of scenic beauty:the 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and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s[J].For.Sci.,1984,30(4):1084-1096.
  [10] 陈鑫峰,王雁.国内外森林景观的定量评价和经营技术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31-38.
  [11] 王冰,宋力.景观美学评价中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1-3532.
  [12] 吴楚材.张家界森林公园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13] 吴楚材,黄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园林,1994,10(3):32-38.
  [14] 吴楚材.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0,15(4):7-13.
  [15] 李春阳,周晓峰.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6):27-33.
  [16] 周晓峰,王传宽.黑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及林业对策[J].林业科学,1997,33(2):97-105.
  [17] 但新球.现代心理美学派与森林审美机制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3):44-48.
  [18] 倪淑萍,施德法.普陀山风景区森林景观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1996,10(1):58-63.
  [19]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0] 刘鹏,青海军.自然风景质量评价法在绵阳市旅游资源分等定级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56-5560.
其他文献
摘要论述了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岭南地域性景观资源——村落风水林为例,探讨了其在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环境景观的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环境景观;村落风水林;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5.11;S7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061-0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国策,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
介绍了辣椒春提早和秋延迟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辣椒生产,达到周年供应。
【正】 北京东方红炼油厂(下称东炼)炼油污水经隔油、浮选、曝气二级处理后,其出水水质虽优于国家《工业“三废》排放标准,但还达不到地面水标准,也不能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