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表现形式;学习目标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我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陪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我确定。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学习“积的乘方”中我给学生学习提纲中共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积的乘方这一节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对每一个内容的阐述你认为是不是最合理?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阐述吗?”这个问题是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我为学生提供的问题中留有较大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是给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是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自我确定目标的时候,并不一定都能确定出合适及准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积的乘方”中对学生第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我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在师生的共同评价每个学生的不同目标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应该怎样确定学习目标更合适。而对于“对每一个内容的阐述你认为是不是最合理?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阐述吗?”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对照内容阐述是否合理、才能有自己阐述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学习教科书中例2何例3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教科书例题的用意,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认识到应该学什么。第三个问题是:“积的乘方的性质在课本中有几种运用,你还能举出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吗?”这是引导学生,自己确定能学到什么程度。第四个问题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这是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馈。
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独立性的风格,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依存性的风格。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因此教师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积的乘方”时我用:“这个提纲只是给大家一个框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提纲加以调整。一是把提纲中的较大的问题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二是提出你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独立思考或做题,也可以与同桌交流,或者走出来与你最好的伙伴交流,也可以直接看书。”这就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自由选择的机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节课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去选择,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并不是仅仅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是在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交流、认识和体验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如:学习“四边形复习”中由于我用:“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那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求独立完成。”这就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自由空间。因此,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的知识结构图就出现了三种各具特色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有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该不断的回头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要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调控能力。在学习“四边行复习”一课中,我首先用:“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那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求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在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和引导,我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图的空间,当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后,我没有就此讲解或总结,而是用:“在完成了知识结构图后,并不是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多余的,还需要怎样的调整,才能够使知识结构图更加完整,更加合理。”来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这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自我调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重新审视,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我又向修改知识结构图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为什么要这样调整说给大家。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学习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个人的自我调控经验成为全班同学的财富,接着我有引导学生:“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这样补充后比补充前有什么优点?”这是让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到什么样的自我调控是最合理有效的。从上述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逐步形成。
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教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学习“平方差公式”一课总结时我用:“同学们先总结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自我反馈,这种自我反馈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比如,学生们感受到了公式的优越,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而这种体验对于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两位学生对换元思想的初步感知,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财富。集中地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已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表现形式;学习目标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我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陪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我确定。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学习“积的乘方”中我给学生学习提纲中共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积的乘方这一节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对每一个内容的阐述你认为是不是最合理?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阐述吗?”这个问题是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我为学生提供的问题中留有较大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是给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是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自我确定目标的时候,并不一定都能确定出合适及准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积的乘方”中对学生第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我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在师生的共同评价每个学生的不同目标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应该怎样确定学习目标更合适。而对于“对每一个内容的阐述你认为是不是最合理?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阐述吗?”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对照内容阐述是否合理、才能有自己阐述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学习教科书中例2何例3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教科书例题的用意,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认识到应该学什么。第三个问题是:“积的乘方的性质在课本中有几种运用,你还能举出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吗?”这是引导学生,自己确定能学到什么程度。第四个问题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这是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馈。
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独立性的风格,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依存性的风格。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因此教师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积的乘方”时我用:“这个提纲只是给大家一个框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提纲加以调整。一是把提纲中的较大的问题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二是提出你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独立思考或做题,也可以与同桌交流,或者走出来与你最好的伙伴交流,也可以直接看书。”这就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自由选择的机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节课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去选择,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并不是仅仅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是在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交流、认识和体验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如:学习“四边形复习”中由于我用:“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那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求独立完成。”这就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自由空间。因此,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的知识结构图就出现了三种各具特色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有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该不断的回头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要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调控能力。在学习“四边行复习”一课中,我首先用:“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那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求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在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和引导,我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图的空间,当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后,我没有就此讲解或总结,而是用:“在完成了知识结构图后,并不是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多余的,还需要怎样的调整,才能够使知识结构图更加完整,更加合理。”来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这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自我调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重新审视,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我又向修改知识结构图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为什么要这样调整说给大家。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学习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个人的自我调控经验成为全班同学的财富,接着我有引导学生:“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这样补充后比补充前有什么优点?”这是让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到什么样的自我调控是最合理有效的。从上述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逐步形成。
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教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学习“平方差公式”一课总结时我用:“同学们先总结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自我反馈,这种自我反馈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比如,学生们感受到了公式的优越,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而这种体验对于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两位学生对换元思想的初步感知,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财富。集中地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已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