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尴尬的文综教学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文综科目教学举步维艰,文科高考成绩难如人意,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分析造成该种局面的原因,概括为四个“四说”。
  一、学校对文综科目的轻视
  学校工作,本应文理一盘棋,只有文理都上去了,学校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但有的学校在制定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时,为了突出理科优势,在强调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同时,却忽视了文科综合教学,将文综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其理由主要为“四说”:1.“真实水平说”,即认为学习文综科目,只要学生肯记多背、突击复习、临阵磨枪、猜题押宝,就能考出好成绩,因而坚信文综科目考试难以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潜能,所以少数高中学校在自己单独组织的提前招生中,文综科目往往不列入考试范围;进入高中阶段后,除文科班外,文综科目既不参加段考,也不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平时很少开展学生课外活动,也不组织综合学科竞赛。2.“失公说”,即学校内部结构工资标准制定,评优评先,难以顾及文综科目教师,极大地挫伤了文综科目教师的工作热情。如有的学校根据标准课时核发课时津贴,文综科目一节课折算为0.7节标准课时;任教班级每超标准1人,语数外理化计0.03节标准课时,而文综科目则只计0.01节标准课时(含高三文科班在内),评优评先也几乎是清一色的非文综科目教师,难怪有的文综科目教师自嘲是“半劳力”“三等公民”。 3.“失衡说”,即学校在引进教师时,有的科目教师人满为患,一周五六节课,却仍在不断进人,谓之“人才储备”,而文综科目师资严重紧缺,大部分教师每周十五六节课,最多者达到二十多节,且跨两三个年级教学(有的学校规定每周每班未超过4节课者不算跨年级教学),教师疲于奔命,无力自学进修,特别是与清闲的教师相比,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4.“偏心说”,学校在高三文理分班时,为突出理科,不惜否定文科,如文科如何难考,今后工作如何难找,所学知识没有多大实际作用等等,吓倒了一部分有志学文科者;而对个别有志学文科的“尖子生”,则轮番动员学理科,以致文科人才奇缺,甚至一个班75%以上是肄业班时年级的倒数百十名;在师资安排上,也是尽可能把那些公认的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业绩的教师安排在理科,以致文科师资明显不敌。年复一年,文理差距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这更坚定了有些人的先入为主之见——“文科远不如理科好”,学生不敢学文,语数外教师争先恐后上理科班——因为教文科费力不讨好,徒劳无功;教理科相对轻松些,又有名有利;留下文综教师别无选择,独木难支,无可奈何,文综教师在失落的同时,强烈呼吁大综合早日开考。
  二、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人们的习惯思维,左右着他们对文科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四说”:1.“死记硬背说”,认为文科生只会死记硬背,是缺乏灵活性和实际活动操作能力的“书呆子”。2.“学文无用说”,即认为文科学生难以学到真才实学,甚至学不到谋生的技巧,今后难以立足。3.“录取困难说”,即当今文科学校及专业少,特别是名校名专业少,高考文科比理科竞争激烈,录取率远比理科低,为保险起见而选修理科。 4.“就业艰难说”,即认为理科就业前景看好,而文科就业前途堪忧,即便找到工作,薪酬待遇、发展前途也远不如理科好。
  三、文综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表现为“四说”:1.“杂科说”,即学生自小学起,文科目就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杂科和累赘;对少数文综科目好、总体成绩高的同学,也不认为是学得好的学生。久而久之,这一少部分学生也渐渐放弃了对文综科目的学习。 2.“应付说”。因为学生要参加高中会考,一些高中学校又不得不开设文综科目,学生被动地学习,肄业年级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高三文科生),上课不开动脑筋,不钻研教材,不思考问题,作业等着老师讲解,课外不主动接受社会信息,不研究社会问题,学科基础很不扎实,学科能力无从谈起。 3.“别无选择说”,即进入高三文理科分科时,大部分同学不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文科优势选读文科,往往是先看数理化,只有当理科成绩太差,无法攻读理科时,才不顾一切地选读文科,而文综知识几乎为零,甚至根本就厌学文综。4.“难学说”,文综科目教学时间少,却有厚厚的十多本教材。既要熟记有关概念、原理、时间、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又要充分理解、分析相关的事件、原理,更要运用相关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概括、综合、比较、推理等学科能力要求相当高、相当灵活,少数同学一听老师的介绍,一看高考试卷就望而却步,由畏生烦生厌,进而放弃对文综科目的攻读。
  四、文综科目教学缺乏应有
  的生机和活力
  表现为“四说”:1.“教学方法陈旧说”,少数文综科目教师走出大学校门后,不自学,不进修,不接受新学科知识、新学科观点、新教育理念,不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无法激发学生对文综科目的学习兴趣。2.“厌教文科说”,如前所论,文科生源差,教师待遇低,与理科各方面相比反差强烈,极大地挫伤了文综科目教师的教学积极性。3.“滥竽充数说”,极个别的文综科目教师不熟悉教材、“教纲”、教法,仅凭经验教学,甚至连最基本的学科知识都难以讲清讲透,更谈不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科能力的培养。 4.“疲于奔命说”,即文综科目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做到对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落实,只是穷于应付备课、上课、批阅作业;到高三时,文科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文综科目知识贫乏,在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内即要像上新课似的完成十多本教材的章节(阶段)复习、专题复习、三科综合复习,又要段考、期考、模拟考试等,师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心力交瘁,效果又不太好。
其他文献
H市共有五个市辖区,两个县级市。共有111个镇、72个乡(含一个民族自治乡)、33个街道办事处,162个村区居委会,4891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执法第一线,其执法能力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