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1家市属医院院长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与市民对话之后,8月5日开始,《城市零距离》栏目与市医院管理局又联合推出了“我和健康零距离”系列节目,邀请各医院的知名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病等专家走进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直播间,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剖析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并接受听众问诊咨询。从本期开始,本版陆续刊登其中的节目内容,让广大读者也能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病例超过了50万例,排在全球第一位。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为什么那么高?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对心脏猝死,抢救非常关键,病人昏倒4分钟之内若能给予正确的施救往往能使病人“起死回生”,因此被称为“黄金4分钟施救”。生活中如果遇到家人或者周围的人突然发生心脏骤停,您知道该怎样施救吗?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致冠心病人增多
安贞医院心脏内科权威专家马长生在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直播间时指出,心脏猝死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冠心病的增多,这些年来,随着我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运动量减少,使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提升。冠心病其中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猝死,很多患者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又叫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
我国心脏猝死病人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对此,马长生教授介绍,不仅在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患者多是中老年人,其中老年人偏多。
“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这是导致心脏猝死增多的一个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长生教授强调,环境压力是外因,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生活习惯不健康,比如饮食不健康,摄取的营养素不够,而脂肪和能量摄入过多;第二个方面是吸烟;第三个方面是运动量不够。
马教授指出,一般来说,冠心病的发生大部分患者是在45岁以后,但是在中国、在北京,过去5年时间里,35至45岁这一年龄段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增长是最快的,虽然按照绝对数,100个心肌梗死者中35至45岁的死者所占比例比较少。“35至45岁人群心肌梗死率增高,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健康状态相对更差了。”马长生教授提醒年轻人,尤其是35至45岁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习惯,而不是体检本身,当然45岁以上人群更需要定期体检。”
学会心肺复苏知识和操作可挽救生命
发现心脏猝死病人及时抢救非常关键,公众对于心脏猝死的急救知识是否了解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有的被调查者知道要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但怎么做回答不出;有的被调查者只知道打120急救电话;而一些受访者给出的胸部按压方法和次数也不一样。对采访录音中受访者给出的答案,马长生教授说就具体操作方法没有一个人说的是正确的,说明市民对急救知识和施救技能还十分欠缺。
马长生教授介绍,美国、西欧国家在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方面做得很好,在美国,每年有几万病人因为被施以心肺复苏急救而被挽救了生命。在美国的机场、办公大楼、商场等很多公共场所的墙上都挂着心肺自动除颤器,一旦发现心肌梗死的病人,周围的人就会摘下除颤器对病人施救,为医务人员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在发达国家要求所有的医务人员,所有的消防队员、警务人员都会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也就是说心肺复苏是这些人员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在大学、高中里急救知识也很普及,很多学生都会运用。
心肺复苏要坚持做到救护人员到场
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能否在黄金时间内抢救回生命至关重要。因为脑细胞缺氧,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无法恢复。所以,如果附近没有医院,目击者要赶在医生到达前,对突然倒地没有心跳的病人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那么,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呢?节目中马长生教授现场指导:使病人平卧在地板上或者比较硬的桌子、椅子上,施救者跪在也可蹲在患者旁边,左手掌放在病人的胸骨正中间,右手掌叠放在左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患者胸部,力度适度,深度为3m5厘米(可根据患者胖瘦程度不同掌握),每分钟60m100次,要平稳、有规律。按压的同时,赶紧让别人拨打120或者打999。
马教授强调,按压胸骨要一直做下去,如果体力不够,可两个人交替按压,直到确认病人恢复了心跳或者拿来了除颤器,或者救护人员到场。以前进行心肺复苏时还需要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马长生表示,现代医学证明吹气没有用,因为按压的时候,胸廓也被挤压了,一按一松,肺也开始出气进气了,所以不需要人工呼吸。
马长生指出,施以心肺复苏的急救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如果不知道正确方法乱按压是不行的。
专家简介
马长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心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瓣膜病球囊扩张等方面医术精湛。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和推广普及,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也是推动我国早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主要专家之一,应邀到国内300多家医院进行指导,带动全国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等职务。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健康咨询问答
心脏CT检查不要轻易做
听众问:我今年55岁,颈动脉有斑块,适合不适合做心脏CT,做心脏CT有什么禁忌?
马长生教授答: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就提示有一定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颈动脉、颅内动脉(就是大脑动脉),出现此状况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检查,是否做心脏CT则需医生来评估。如只是轻度的粥样斑块,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做心脏CT的。做心脏CT一定要慎重,因为它有放射性,尤其对45岁以下的女性损害很大,做一次心脏CT,未来20年得癌症,尤其是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鉴于它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做心脏CT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听医生的安排,更不能把心脏CT当成体检项目。
吸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听众问:我父亲去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主动脉上搭了三根桥。我现在30多岁,比较胖,我父亲的病会否遗传给我?
马长生教授答:这种病总体上不会遗传,虽然冠心病有一些遗传的病例,但主要还是后天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如果你胆固醇高、血压高、不运动、身体肥胖等,就容易得冠心病。所以现在要做的是预防冠心病,注意合理饮食、不抽烟、常运动、控制体重。很多人都知道抽烟是肺癌的第一杀手,抽烟与冠心病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抽烟对冠心病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长期抽烟会严重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对血脂、代谢等各方面的影响也都是非常严重的。
健康小贴士
心脏病患者家里可配备制氧装置
对于心脏病患者,有时只要经过简单急救,就有可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心脏病患者家里应该准备一个方便自己测量的血压计,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是可以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的,但是心脏病发作时测血压往往被大众忽略。如果病人此时血压太低,很有可能雪上加霜。如果有条件的话,家中可以准备制氧装置,如氧立得等,能在急救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些必备急救物品要放在显眼的地方,紧急之时方便找到。患者心脏突然不舒服时,一定要坐下或最好平躺,即使在街上也要这样做,千万别硬撑。一旦病人心脏停跳或无自主呼吸,那么死亡的危险性就相当大了,一定要马上做心肺复苏,不停地做。这就是“黄金4分钟”说法的来源。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病例超过了50万例,排在全球第一位。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为什么那么高?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对心脏猝死,抢救非常关键,病人昏倒4分钟之内若能给予正确的施救往往能使病人“起死回生”,因此被称为“黄金4分钟施救”。生活中如果遇到家人或者周围的人突然发生心脏骤停,您知道该怎样施救吗?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致冠心病人增多
安贞医院心脏内科权威专家马长生在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直播间时指出,心脏猝死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冠心病的增多,这些年来,随着我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运动量减少,使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提升。冠心病其中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猝死,很多患者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又叫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
我国心脏猝死病人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对此,马长生教授介绍,不仅在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患者多是中老年人,其中老年人偏多。
“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这是导致心脏猝死增多的一个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长生教授强调,环境压力是外因,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生活习惯不健康,比如饮食不健康,摄取的营养素不够,而脂肪和能量摄入过多;第二个方面是吸烟;第三个方面是运动量不够。
马教授指出,一般来说,冠心病的发生大部分患者是在45岁以后,但是在中国、在北京,过去5年时间里,35至45岁这一年龄段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增长是最快的,虽然按照绝对数,100个心肌梗死者中35至45岁的死者所占比例比较少。“35至45岁人群心肌梗死率增高,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健康状态相对更差了。”马长生教授提醒年轻人,尤其是35至45岁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习惯,而不是体检本身,当然45岁以上人群更需要定期体检。”
学会心肺复苏知识和操作可挽救生命
发现心脏猝死病人及时抢救非常关键,公众对于心脏猝死的急救知识是否了解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有的被调查者知道要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但怎么做回答不出;有的被调查者只知道打120急救电话;而一些受访者给出的胸部按压方法和次数也不一样。对采访录音中受访者给出的答案,马长生教授说就具体操作方法没有一个人说的是正确的,说明市民对急救知识和施救技能还十分欠缺。
马长生教授介绍,美国、西欧国家在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方面做得很好,在美国,每年有几万病人因为被施以心肺复苏急救而被挽救了生命。在美国的机场、办公大楼、商场等很多公共场所的墙上都挂着心肺自动除颤器,一旦发现心肌梗死的病人,周围的人就会摘下除颤器对病人施救,为医务人员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在发达国家要求所有的医务人员,所有的消防队员、警务人员都会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也就是说心肺复苏是这些人员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在大学、高中里急救知识也很普及,很多学生都会运用。
心肺复苏要坚持做到救护人员到场
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能否在黄金时间内抢救回生命至关重要。因为脑细胞缺氧,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无法恢复。所以,如果附近没有医院,目击者要赶在医生到达前,对突然倒地没有心跳的病人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那么,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呢?节目中马长生教授现场指导:使病人平卧在地板上或者比较硬的桌子、椅子上,施救者跪在也可蹲在患者旁边,左手掌放在病人的胸骨正中间,右手掌叠放在左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患者胸部,力度适度,深度为3m5厘米(可根据患者胖瘦程度不同掌握),每分钟60m100次,要平稳、有规律。按压的同时,赶紧让别人拨打120或者打999。
马教授强调,按压胸骨要一直做下去,如果体力不够,可两个人交替按压,直到确认病人恢复了心跳或者拿来了除颤器,或者救护人员到场。以前进行心肺复苏时还需要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马长生表示,现代医学证明吹气没有用,因为按压的时候,胸廓也被挤压了,一按一松,肺也开始出气进气了,所以不需要人工呼吸。
马长生指出,施以心肺复苏的急救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如果不知道正确方法乱按压是不行的。
专家简介
马长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心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瓣膜病球囊扩张等方面医术精湛。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和推广普及,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也是推动我国早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主要专家之一,应邀到国内300多家医院进行指导,带动全国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等职务。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健康咨询问答
心脏CT检查不要轻易做
听众问:我今年55岁,颈动脉有斑块,适合不适合做心脏CT,做心脏CT有什么禁忌?
马长生教授答: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就提示有一定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颈动脉、颅内动脉(就是大脑动脉),出现此状况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检查,是否做心脏CT则需医生来评估。如只是轻度的粥样斑块,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做心脏CT的。做心脏CT一定要慎重,因为它有放射性,尤其对45岁以下的女性损害很大,做一次心脏CT,未来20年得癌症,尤其是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鉴于它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做心脏CT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听医生的安排,更不能把心脏CT当成体检项目。
吸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听众问:我父亲去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主动脉上搭了三根桥。我现在30多岁,比较胖,我父亲的病会否遗传给我?
马长生教授答:这种病总体上不会遗传,虽然冠心病有一些遗传的病例,但主要还是后天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如果你胆固醇高、血压高、不运动、身体肥胖等,就容易得冠心病。所以现在要做的是预防冠心病,注意合理饮食、不抽烟、常运动、控制体重。很多人都知道抽烟是肺癌的第一杀手,抽烟与冠心病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抽烟对冠心病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长期抽烟会严重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对血脂、代谢等各方面的影响也都是非常严重的。
健康小贴士
心脏病患者家里可配备制氧装置
对于心脏病患者,有时只要经过简单急救,就有可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心脏病患者家里应该准备一个方便自己测量的血压计,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是可以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的,但是心脏病发作时测血压往往被大众忽略。如果病人此时血压太低,很有可能雪上加霜。如果有条件的话,家中可以准备制氧装置,如氧立得等,能在急救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些必备急救物品要放在显眼的地方,紧急之时方便找到。患者心脏突然不舒服时,一定要坐下或最好平躺,即使在街上也要这样做,千万别硬撑。一旦病人心脏停跳或无自主呼吸,那么死亡的危险性就相当大了,一定要马上做心肺复苏,不停地做。这就是“黄金4分钟”说法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