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壮大了中国产业大军,然而该群体的健康问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国家对公民给予的一项健康保障服务,对于农民工来说也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将研究农民工在流入地存在的健康权益问题、子女教育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中的脏、累行业,自身的健康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况愈下。此外,农民工在流入地没有享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
关键词:公共医疗服务;农民工;健康;就业
1 引言
据统计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国家统计局,2019)。在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扎根城市,为城市添砖加瓦,壮大并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流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主要聚集在城市基础建设工作中,以体力耗损为主,健康成为其能否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健康是个体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减少个体的生病概率,增加劳动供给时间,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个体的就业质量(秦立建等,2012)。许多研究都表明,健康水平的下降,会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造成巨大影响,减少了工人们的就业机会,也导致其收入水平降低;而较高的健康水平则提高了劳动力的市场参与概率,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劳动力供给并提升了其非农业就业质量(苑会娜,2009)。由此可见,健康是农民工能否高效就业的一大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壮大,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得到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农民工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当今的热点话题。
国家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时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这项政策使农民工群体受益匪浅,定期的健康检查与预防接种,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工的健康水平;而定期的健康教育,培养了农民工的健康意识,使其关注健康问题,注重自身健康,从而促进其进入劳动力市场。显而易见,公共医疗服务对于农民工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完善公共医疗服务的建设将会大大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水平;而健康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有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公共医疗服务与农民工健康及其城市就业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本文以研究公共医疗服务对于农民工健康及其城市就业的影响为目的展开,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报告,通过其数据分析其中关联,研究公共医疗服务是否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其城市就业。以农民工就业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民工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作为主要解释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回归方法建模,通过调查报告来了解农民工流入地的医疗服务对其就业的影响。
2 现状与问题
2.1 现状
2.1.1 农民工现状
2.1.1.1 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省内流动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我们国家农民工的数量达到了2907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41万人,增加了0.8个百分点。在这些农民工中,外出的人数达到了17425万人,数量上比上半年增加了159万人,增加了0.9个百分点。在这些外出的农民工中,待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有991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45万人,增加了2.5个百分點;进行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有750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86万人,下降了1.1个百分点。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的比重比上一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从地区方面来看,除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以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和上一年相比提高了0.1、1.4和1.2个百分点。
2.1.1.2 农民工学历有所提高,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增加
在2049年我国的全体农民工中,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占比为1%,只上过小学的占比为15.3%,只上过初中的占比为56%,只上过高中的占比为16.6%,参加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比为11.1%,从农民工受过的教育来看,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学历是有所提高的,其中与上一年相比,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农民工占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而农民工就业方面,第三产业依旧是农民工的集中就业区,在第三产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占比为51%,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5个百分点。在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行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6.9%,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3和0.2个百分点;而在第二产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占比为48.6%,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在制造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减少,占比为27.4%,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但是在建筑业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与上一年相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占比为18.7%。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第三产业依旧是目前我国农民工的主要就业市场,未来往这个产业就行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存在着递增的趋势。
2.1.2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1.2.1 公共卫生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发展道路。在2017年,我国的卫生费用投入是52598.8亿元,占总GDP的6.2%,其中政府支出15205亿元,占总卫生费用的28.9%。在国家明确了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主题责任后,各级政府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以购买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此之外,我国还积极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改革,与以往相比,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1.2.2 公共卫生体系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不适应的矛盾依旧存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公共卫生体系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更加难以享受到相关的医疗政策。目前我国一方面一些往年的传染性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又总是有一些新的疾病不断出现,而我国目前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尚不能解决相应的需求。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每年都会出现一系列的慢性疾病,而我们国家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体系并不完善,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发的医疗需求。
2.1.2.3 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定位于公共卫生的某一领域,而缺乏对公共卫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人物、性质、利益各方在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的《公共卫生法》或《卫生法》母法,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些条款修订不及时,导致现有赋权难以适应实际工作要求,制约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2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2.2.1 基本生活无法得到健康保障
我们国家的农民工尤其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的饮食问题大部分都是在路边的小摊小贩解决,午餐基本都是自带而且都是冷菜冷饭;住宿方面,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一些便宜简单的出租房居住,住宿地方既狭窄又拥挤。有些出租房主为了多赚钱,甚至在楼道隔空搭建出租房进行出租,农民工的住宿安全完全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2.2 农民工不能平等的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而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离开村庄进入城市进行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上的增加也就造成了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但是在许多城市中,市民都对农民工持偏见,这让许多农民工既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也给他们增加了一定的心里压力。农民工在公共服务不公平待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工的医疗卫生条件差,看病极其困难。有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工不上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他们大多都是前往药店自行买药或者是去一些小诊所。目前,我国的农民工疾病预防监测体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大多数的农民工对疾病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养两天就好了”的思想上,此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能够享受城市的城镇基本健康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正是因为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农民工逐渐留下了职业病、暗伤,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这些疾病就越严重,最终年纪大的农民工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第二,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子女的教育没有被纳入流入地的义务教育体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就带来了他们子女教育需求的扩大,但是公办学校的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扩充,无法给予他们子女相应的教育资源,在这供需矛盾的情况下,许多公办学校就以户籍为由拒绝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他们迫于无奈只好送子女去私立学校就读,而私立学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收费也比较高,给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工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据有关调查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接近半数的在私立学校就读,而多数的私立学校没有当地政府的扶持,其教育经费完全由学生上交的学费维持,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第三,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贫乏。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间歇性的,一个月当中会有很多天是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又极度想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却很难实现。流入地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并没有将农民工纳入进入,他们只能在间歇性期间内无处可去,只能待在自己简陋的出租房内无事可干。只能说目前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依旧处在一个饥渴的状态。
3 研究方法
3.1 理论模型
随机效用理论(Random Utility)认为决策者的效用可以被分解两部分:一部分与可观测因素相关,以效用确定项V表示;另一部分与不可观测因素相关,以随机项ε来表示,此部分也通常被称为效用干扰项。对于在j省的第i个农民工,随机效用模型可构建为:
得到回归方程为;y=8615.123+711.618x1+-1187.317x2,通过方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影响远远超过了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3.2 数据来源:
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3.3 回归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农民工的健康程度每下降一个单位,农民工的就业收入就会减少1187.317个单位,可见,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其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4 政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医疗救助管理体制
为了能够让农民工更好的享受流入地的医疗服务,需要地方政府理顺农民工的医疗救助管理体制,认真仔细的调查农民工的疾病情况,对于那些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农民工可以进行医疗报销。在救助资金方面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农民工这个群里成立专项资金,可以中央政府申请适当的增加医疗救助支出,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救助资金。
4.2 加强健康意识宣传,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健康状况
有调查显示83.3%的农民工主要是通过电视、宣传栏获取有关健康知识的,当地政府可以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社区、出租房等社区,成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着重介绍职业病、精神障碍、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知识,还可以招募志愿者去收集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信息,从而为农民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及时了解有关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这样可以有效的让农民工在参保缴费等方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让他们提高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度。
4.3 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加快学校的教学资源扩充
在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实现农民工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方面和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针对当地教育资源严重紧缺,不能有效满足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的情况,当地政府要适当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充,在财务能力允许的情侣下加大对民间私立学校的扶持力度,估计民间组织办学校,从而进一步增加当地的教育资源。(指导老师:王秀芝)
参考文献:
[1] 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5).
[2] 周弘.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公共医疗服务;农民工;健康;就业
1 引言
据统计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国家统计局,2019)。在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扎根城市,为城市添砖加瓦,壮大并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流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主要聚集在城市基础建设工作中,以体力耗损为主,健康成为其能否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健康是个体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减少个体的生病概率,增加劳动供给时间,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升个体的就业质量(秦立建等,2012)。许多研究都表明,健康水平的下降,会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造成巨大影响,减少了工人们的就业机会,也导致其收入水平降低;而较高的健康水平则提高了劳动力的市场参与概率,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劳动力供给并提升了其非农业就业质量(苑会娜,2009)。由此可见,健康是农民工能否高效就业的一大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壮大,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得到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农民工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当今的热点话题。
国家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时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这项政策使农民工群体受益匪浅,定期的健康检查与预防接种,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工的健康水平;而定期的健康教育,培养了农民工的健康意识,使其关注健康问题,注重自身健康,从而促进其进入劳动力市场。显而易见,公共医疗服务对于农民工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完善公共医疗服务的建设将会大大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水平;而健康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有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公共医疗服务与农民工健康及其城市就业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本文以研究公共医疗服务对于农民工健康及其城市就业的影响为目的展开,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报告,通过其数据分析其中关联,研究公共医疗服务是否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其城市就业。以农民工就业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民工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作为主要解释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回归方法建模,通过调查报告来了解农民工流入地的医疗服务对其就业的影响。
2 现状与问题
2.1 现状
2.1.1 农民工现状
2.1.1.1 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省内流动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我们国家农民工的数量达到了2907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41万人,增加了0.8个百分点。在这些农民工中,外出的人数达到了17425万人,数量上比上半年增加了159万人,增加了0.9个百分点。在这些外出的农民工中,待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有991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45万人,增加了2.5个百分點;进行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有750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86万人,下降了1.1个百分点。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的比重比上一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从地区方面来看,除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以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和上一年相比提高了0.1、1.4和1.2个百分点。
2.1.1.2 农民工学历有所提高,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增加
在2049年我国的全体农民工中,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占比为1%,只上过小学的占比为15.3%,只上过初中的占比为56%,只上过高中的占比为16.6%,参加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比为11.1%,从农民工受过的教育来看,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学历是有所提高的,其中与上一年相比,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农民工占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而农民工就业方面,第三产业依旧是农民工的集中就业区,在第三产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占比为51%,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5个百分点。在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行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6.9%,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3和0.2个百分点;而在第二产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占比为48.6%,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在制造业进行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减少,占比为27.4%,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但是在建筑业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与上一年相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占比为18.7%。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第三产业依旧是目前我国农民工的主要就业市场,未来往这个产业就行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存在着递增的趋势。
2.1.2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1.2.1 公共卫生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发展道路。在2017年,我国的卫生费用投入是52598.8亿元,占总GDP的6.2%,其中政府支出15205亿元,占总卫生费用的28.9%。在国家明确了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主题责任后,各级政府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以购买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此之外,我国还积极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改革,与以往相比,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1.2.2 公共卫生体系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不适应的矛盾依旧存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公共卫生体系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更加难以享受到相关的医疗政策。目前我国一方面一些往年的传染性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又总是有一些新的疾病不断出现,而我国目前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尚不能解决相应的需求。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每年都会出现一系列的慢性疾病,而我们国家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体系并不完善,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发的医疗需求。
2.1.2.3 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定位于公共卫生的某一领域,而缺乏对公共卫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人物、性质、利益各方在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的《公共卫生法》或《卫生法》母法,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些条款修订不及时,导致现有赋权难以适应实际工作要求,制约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2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2.2.1 基本生活无法得到健康保障
我们国家的农民工尤其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的饮食问题大部分都是在路边的小摊小贩解决,午餐基本都是自带而且都是冷菜冷饭;住宿方面,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一些便宜简单的出租房居住,住宿地方既狭窄又拥挤。有些出租房主为了多赚钱,甚至在楼道隔空搭建出租房进行出租,农民工的住宿安全完全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2.2 农民工不能平等的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而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离开村庄进入城市进行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上的增加也就造成了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但是在许多城市中,市民都对农民工持偏见,这让许多农民工既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也给他们增加了一定的心里压力。农民工在公共服务不公平待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工的医疗卫生条件差,看病极其困难。有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工不上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他们大多都是前往药店自行买药或者是去一些小诊所。目前,我国的农民工疾病预防监测体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大多数的农民工对疾病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养两天就好了”的思想上,此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能够享受城市的城镇基本健康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正是因为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农民工逐渐留下了职业病、暗伤,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这些疾病就越严重,最终年纪大的农民工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第二,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子女的教育没有被纳入流入地的义务教育体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就带来了他们子女教育需求的扩大,但是公办学校的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扩充,无法给予他们子女相应的教育资源,在这供需矛盾的情况下,许多公办学校就以户籍为由拒绝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他们迫于无奈只好送子女去私立学校就读,而私立学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收费也比较高,给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工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据有关调查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接近半数的在私立学校就读,而多数的私立学校没有当地政府的扶持,其教育经费完全由学生上交的学费维持,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第三,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贫乏。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间歇性的,一个月当中会有很多天是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又极度想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却很难实现。流入地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并没有将农民工纳入进入,他们只能在间歇性期间内无处可去,只能待在自己简陋的出租房内无事可干。只能说目前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依旧处在一个饥渴的状态。
3 研究方法
3.1 理论模型
随机效用理论(Random Utility)认为决策者的效用可以被分解两部分:一部分与可观测因素相关,以效用确定项V表示;另一部分与不可观测因素相关,以随机项ε来表示,此部分也通常被称为效用干扰项。对于在j省的第i个农民工,随机效用模型可构建为:
得到回归方程为;y=8615.123+711.618x1+-1187.317x2,通过方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影响远远超过了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3.2 数据来源:
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3.3 回归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农民工的健康程度每下降一个单位,农民工的就业收入就会减少1187.317个单位,可见,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其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4 政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医疗救助管理体制
为了能够让农民工更好的享受流入地的医疗服务,需要地方政府理顺农民工的医疗救助管理体制,认真仔细的调查农民工的疾病情况,对于那些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农民工可以进行医疗报销。在救助资金方面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农民工这个群里成立专项资金,可以中央政府申请适当的增加医疗救助支出,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救助资金。
4.2 加强健康意识宣传,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健康状况
有调查显示83.3%的农民工主要是通过电视、宣传栏获取有关健康知识的,当地政府可以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社区、出租房等社区,成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着重介绍职业病、精神障碍、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知识,还可以招募志愿者去收集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信息,从而为农民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及时了解有关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这样可以有效的让农民工在参保缴费等方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让他们提高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度。
4.3 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加快学校的教学资源扩充
在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实现农民工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方面和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针对当地教育资源严重紧缺,不能有效满足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的情况,当地政府要适当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充,在财务能力允许的情侣下加大对民间私立学校的扶持力度,估计民间组织办学校,从而进一步增加当地的教育资源。(指导老师:王秀芝)
参考文献:
[1] 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5).
[2] 周弘.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