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3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全明,易兵,
来源:气象科学 年份:1990
本文利用GMS—1红外云图资料,计算、分析了1983年入梅前、梅雨期和出梅后的平均云量场,并计算了代表不同地区的云量时间序列功率谱以及它们与梅雨区的交叉谱,得到:1)江淮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邹力,乔全明,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1992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983年的客观分析资料,对亚洲季风区的热源进行了计算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夏季亚洲存在着两个加热带,随着入(出)梅过程,与热带季风槽相应的加...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全明,罗坚,
来源: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1994
1991年江淮暴雨分属三个梅雨阶段。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的网格点资料,主要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的方法诊断了梅雨期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强度和进退与暴雨的关系,分析处出:第一阶......
[期刊论文] 作者:易兵,乔全明,
来源:大气科学 年份:1991
本文分析了一次梅雨锋的锋生过程,并利用锋生函数和温度平衡方程,讨论了影响梅雨锋形成和维持的因子。结果表明:感热加热是使江淮流域低层锋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潜热加热以及水...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全明,罗坚,
来源:气象科学 年份:1995
本文用1971-1991年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研究了东部大陆夏季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结果得出;中国东部大陆夏季有两个季风暴雨带,其发生次数有30-60天和8-11天两种显著振荡周期,但对各分区来说......
[期刊论文] 作者:费建芳,乔全明,
来源:气象学报 年份:1994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梅雨期及其前后亚洲季风区平均散度风环流和垂直积分水汽输送的辐散分量。在入梅前强水汽辐合中心位于华南,出梅后则位于印度季风区,梅雨期这两地区都存在着强......
[期刊论文] 作者:费建芳,乔全明,
来源: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1993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布,计算了南海和中国东部地区的水汽收支。结果指出:江淮流域入梅前,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
[期刊论文] 作者:费建芳,乔全明,
来源:热带气象 年份:1992
本文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东亚地区各期平均的径向环流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印度热带季风环流和东亚热带及副热带季风环流具有显著差异。研......
[期刊论文] 作者:张立,乔全明,易兵,徐忠,彭瑞崇,
来源: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1989
本文用拟合方法研究了1979—1983年我国东部三个地区初夏感热输送的旬平均变化,发现从华北到华中地区存在较大的感热通量梯度,它破坏了由北方南下冷锋的低层锋区结构。也是使...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全明, 杨信杰, 阮旭春, 费建芳,,
来源:气象科学 年份:1992
1991年江淮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大暴雨。它包括三次暴雨过程。亚欧地区中高纬经向环流明显,乌拉尔阻塞高压强大而持久,冷空气活动强烈而频繁。500hPa上西太平洋高压脊线比常年...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全明, 罗坚, 范红军, 欧阳小洋, 费建芳,,
来源:气象科学 年份:1995
本文用1971—1991年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东部大陆夏季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结果得出:中国东部大陆夏季有两个季风暴雨带,其发生次数有30-60天和8-11天两种显著......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全明, 罗坚, 杨信杰, 费建芳, 陈凤贵,,
来源: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1994
1991年江淮暴雨分属三个梅雨阶段。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的网格点资料,主要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的方法[6]诊断了梅雨期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强度和进退与暴雨的关系,分析得出:第一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