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88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8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历程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时期。从学术话语的变迁来看,它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反政治化的政治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知识化和...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8
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以其《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等充满智慧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说,征服了中国思想界。那个时候,处于文...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宋明理学在"本体-工夫"范畴框架内所展开的性习关系之辨,是体用之辨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性习分离到性习合一的转变,从...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2009
《高校教育管理》开设了这个笔谈栏目,希望我们能就经典和经典的研读发表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论题,古往今来,所论多矣。依在下的境界和学养,若泛泛而论经典的价......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年份:2005
要理解现代中国的教育问题,社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翼。社会教育在整个民国时期的制度设计中,是一个处在流变过程中的历史概念,其历史功能包括教育改造和社会改造两个方面,其...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5
自"轴心时代"起,哲学即在人生对话中开启。它展现的正是哲学本义: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必高视"会友""辅仁"之事,它其实就是读经典之书、明人生之理,增进人生智慧、提升...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年份:2018
对于《中庸》末章的"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三语,自古以来众说纷纭。遵循以《庸》释《庸》、《易》《庸》互训之法,可知三语乃睹末探本、层层递进之文,若与《大学》之...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6
学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千万方、千万年而有千万人,千万人而有千种职业、万般事业。千职万业,皆可归于一业,那便是学。而千学万学,归根结底,即是学做人。故曰:"学者,学为人...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6
在书院教育史上,宋代书院以其开创性和纯粹性,成为"书院精神"的象征。尊严师道、敦品砺行的师道精神,是其重要表征,也是唐、宋文化嬗变的历史产物。宋代书院不仅以明道、行道...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教育学报 年份:2018
《中庸》的"慎其独"说是儒家修养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学术史上争论不休的重要话题。针对古今诠释的主要分歧,本着以《庸》释《庸》、以经释经之原则,可以认为,"慎其独"是整个诚...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9
前些日子在江苏大学参加一个高等教育管理研讨会,会上有幸一睹杨叔子先生的风采。杨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闻名全国的机械工程专家,曾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4
学术话语是学术研究的提问和论说方式。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中话西说”.导致了理论话语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相悖离的不良后果。以文化承担意识为前提,探寻教育研究的民......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把历史意识等同于"过去意识"以至于"历史知识",是一种常识化误读。实际上,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的当下自我意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共时态的功能性联系呈现其中。包括历史事实、...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中国近30年来的传统教育哲学研究有两个中心或主要学术团队。其一,是以黄济先生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其二,是以张瑞瑶先生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团队。这两个团队虽同处一个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教育学报 年份:2012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存“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9
2009年10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王炳照先生在与疾病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顽强抗争之后,不幸与世长辞。我们都明白,人的生死之变犹如四时更迭、昼夜交替...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十年浩劫,"大革命"变成了大破坏:事业凋蔽,斯文扫地。痛定思痛,改革开放的中国,终于把国家发展的方向锁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革命"的话语渐告衰歇,"建设"的话语应...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有一处纪念馆,它是用来纪念那位以至卑至贱之行、成至高至伟之业的教育家武训先生的。作为山东的文化名城,聊城有不少名景胜地,但对人们的心灵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述胜,,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过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以“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基本范畴结构而成。它在理论上根本于现代性的“理论-实践”观念,在实践上对应着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国家规划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