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 来源:广东医药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本文报道感染50条和100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大白鼠,在感染后第6天开始用左旋咪唑及吡喹酮口服治疗,前者给10mg/kg/日,连用3天和6天,后者给25mg/kg/日,连用6天,每组大白鼠在...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前言寄生于啮齿动物的管园线虫有多种,其中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tlsis)及哥斯达黎加管园线虫(A·costaricensis),因引起人类管园线虫病的报告较多,特别是...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生,何竞智, 来源:广东药学院学报 年份:1995
用50条从褐云玛瑙螺获得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大白鼠,在感染后第6天口服阿苯达唑50mg/kg·日^-1,连续3天,甲苯咪唑50mg/kg·日^-1,连续2天,25mg/kg·日^-1及12.5mg/kg·日^-1各连续3天,各组大白鼠在感染后第14,15,21,22天......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罗勇生,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83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ds)是陈心陶于1935年首次在广州的鼠肺中发现。人是偶然的宿主。国内对其感染途径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广州管圆线虫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罗勇生,,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广州管园线虫是陈心陶于1935年首次在广州的鼠肺中发现,随后,国外相继报告人类经口感染广州管园线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据统计,全世界的临床病例至少有2889例,其...
[期刊论文] 作者:罗少洪,何竞智, 来源:广东药学院学报 年份:1998
广州管园线虫于1935年首先在鼠体中发现,人类病例(广州管园线虫病或嗜酸性脑膜炎)1945年在台湾省首次报导以来,在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相继有病例报告,直到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例确诊广州管园线虫......
[期刊论文] 作者:容士元,何竞智,,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噻嘧啶(Pytantel Pamoate)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对钩虫、蛔虫、蛲虫均有良好疗效,其药理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硷增多,使虫体肌肉强烈收缩并导致痉挛性麻痹,从而使虫体麻...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丁步兰,罗勇生,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广州地区存在的绝大部分血管圆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均与陈氏(1935)Otsuru(19T9)及Bhaibulaya(1979)等所描述的广州血管圆线虫相符,但部分成虫形态较特殊,与广州血管圆线...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丁步兰,罗勇生,,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自我国陈氏1935年首次子鼠肺内发现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并对其成虫形态进行描述后,近年来,Otsuru,Nishimura,Hori及Kussui,Yamashita等也先后对其形...
[期刊论文] 作者:黄绪强, 钟权昌, 何竞智,, 来源:广东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用IEST法研究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鼠抗体生成的影响。感染20,50和100条第3期幼虫的三组实验鼠,8星期后用IEST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GMRT分别是65.0,298.6和3G7.6,显示抗体滴度随感染度增大而递增......
[期刊论文] 作者:罗少洪,宋全玉,何竞智, 来源:广东药学院学报 年份:1998
广州管园线虫于1935年首先在鼠体中发现,人类病例(广州管园线虫病或嗜酸性脑膜炎)1945年在台湾省首次报导以来,在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相继有病例报告,直到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例确诊广州管园线虫......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何竞智,朱天成,罗勇生,,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前言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首先由陈心陶教授于1935年在广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脏检出。接着又在台湾省发现(Yokogawa,1937,Matsumoto,1937)。本虫侵袭人...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何竞智,朱天成,罗勇生,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1.解剖本虫的终末宿主褐家鼠10,034只,发现本虫感染共164只,感染率1.6%。对三个地区进行了比较,以越秀区的自然感染最高(2.3%),荔湾区次之(1.2%),海珠区最低(0.3%)。2.检查本虫...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宋全玉,吴葵爱,钟权昌,, 来源:广东医药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本文对海南省海口市及市郊、保亭县、文昌县、儋县、琼海县等6个地区的广州管园线虫中间宿主,6种软体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褐云玛瑙螺、短犁巴蜗牛、皱疤坚螺和双线嗜粘...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丁步兰,郭润秀,陈雪英,,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5
常用清洁剂—新洁尔灭溶液1/500,1/700,1/1000等三种不同的浓度对蛲虫卵均有杀灭作用。杀灭最有效的浓度和时间:桑椹期卵:用1/1000溶液浓度浸泡4小时,可使100%虫卵死亡,仔虫期...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 朱师晦, 杨思齐, 余炳雯, 陈月升, 胡秋霞, 王小,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期刊论文] 作者:何竞智,朱师晦,杨思齐,余炳雯,陈月升,胡秋霞,王小碧,王磊,,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笔者发现和描述了送检的脑膜脑炎病人脑脊髓液中的虫体及形态,并鉴定为广州管圆线虫不成熟虫体。从而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在我国大陆人群中首次被发现和证实。I found and...
[期刊论文] 作者:朱师晦,杨思齐,余炳雯,陈月升,胡秋霞,王小碧,王磊,何竞智,,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系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自1945年在...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梁浩昆,朱天成,何竞智,许美莹,于宪,罗勇生,沈浩贤,陈雪英,郭润秀,, 来源:广州医药 年份:1982
我们于1980年10~12月对广州市某幼儿园13个班学龄前儿童进行蛲虫感染、流行情况调查,并应用国产甲苯咪唑进行治疗实验,现将调查情况简要报导如下: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步兰,梁浩昆,朱天成,何竞智,许美莹,于宪,罗勇生,沈浩贤,陈雪英,郭润秀,, 来源:广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1.本文报告在广州市××幼儿园十三个班共450名儿童蛲虫感染的调查结果,用棉拭漂浮法进行一次检查,阳性率达82.7%。2.在学龄前儿童中(3—6岁),蛲虫的感染率似有随年龄递增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