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4.65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唐五代关中文人用韵系统可以归纳为28部,其间有不少参差通押现象,可分为四大类59小类,反映出唐五代时期通语的韵类分合以及关中地区的某些方音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对《齐民要术》音注中的声母、韵类、声调的特殊现象作了比较、分辨。...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15
等韵学上的发音部位一般是指唇舌牙齿喉五个,通过考察唐末以前的汉文文献,可知汉人对发音部位的认知过程颇为曲折复杂。它是在梵文悉昙章的启发下发展成熟的。魏晋以前,汉语...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2
...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8
中古佛典在翻译密咒咒语时,为了追求梵汉两种语言的严密对应,有时径以中土方音为说,注明梵文某音应读同此方某地之方音,其中最著者乃所谓"吴音"。论文通过梵汉对勘,详细考察...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5
宋初西昆体与白体、晚唐体一样,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在格律方面与晚唐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并未刻意去摹仿某一晚唐诗人的格律特点,而是遵从自沈宋以来形成的格律...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中古佛典对"寒地狱"名称的翻译多用音译,其得名源于梵文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而这种拟声词与汉语相关的拟声词语音形式恰好对应。从汉语语音特点来看,汉语表示疼痛、痛...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梵汉对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项重要材料,这已为学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本文试图通过梵汉对音材料来分析探讨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梵汉对音材料在上古音研......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储泰松一、梵汉对音研究小史运用传统的方法、材料研究汉语音韵学,到清儒那儿已臻极致。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拓宽研究视野、方法,挖掘新的材料。正因为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1
本文探讨了“吴音”与“秦音”这两个术语在中古的渊源流变,认为其实质就是南北通语,并根据音义等资料勾勒出南北通语音系的主要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5
梵汉对音概说储泰松一、引言1.0对音(Transcription亦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汉语音译外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或用外语音泽汉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借此考订各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就材料可利用的现状而言,对......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6
中古文献尤其是佛典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关于"父亲"的称谓词,论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姼多爹爷黕郎"等舌音类"父亲"称谓词,通过爬梳文献,勾勒出其字形、字音的渊...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11
唐代音译、注疏、笔记等著作里零零星星地记录了不少方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但以语音现象为多。记录的方言主要来自前人著作以及当时各地的方言俗语。所提到的方言地...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的拟声词有249个,在语音上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现象,多数分布在某几类声韵调上,也出现了不少例外,这既与拟声词的特点有关,也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制约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唐五代关中诗人的律诗中存在着不少失律现象,从其类型及其分布来看,与唐五代关中方音声调密切相关,不同的失律特征反映出唐五代关中方音声调的不同层次....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1
《高僧传》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它对佛教研究的价值人所共知,对研究中古汉语的词汇、语法也有重要作用。汤用彤先生的校注本(中华书局1992)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裴松之注音共92条(不计重复),考察这些注音的被注字、注音来源以及它们与、、等韵书在音系上的差异,分析某些特殊注音,可以为我们校勘正...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上世纪隋唐音义反切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研究的方法与观念有必要重新检讨。本文认为音义反切传承自正音,不以某地方音为取音标准,讨论了以《广韵》为参照系的利弊,强调要注重对特残反切的研究,只有这些特殊反切才透露出作者的方音信息。......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4
《可洪音义》是释经较多的一部佛典音义,保存了不少语音史料,论文就其中提到的小韵、篇韵、清浊等概念的具体含义作了详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储泰松,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9
中古“自”多做副词和词尾,时贤已论之甚详。唯“自”有“至”义,则不见有人论及,试举例说明如下:①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高僧传》卷二)②跋陀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