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5
倘若以知识分子为“分析域”,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重加观照,就会读出他并非仅止“贤相”的意义来。本文从此视角出发,对这一形象的内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并重在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是随着《西厢记》和《琵琶记》的"经典化"过程而渐成定格的,遂演变为一种带有形式主义特征的主导性叙事模式。这一模式是艺术场域与权力场域相...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3
在明清戏曲小说的研究中,单一的主题思维,显然不能涵盖它复杂多重的思想底蕴,这差不多是众多研究者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涵的多元性与结构的复合性,是古代著名的戏...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6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红楼梦》中这段众所周知的著名言论,是贾宝玉对男/女性别构成的文化鉴别和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一、"颓废"与"现代性"在通常的理解中,"颓废"是一个含有负面价值的词汇。在本土语境中,就个体而言,是一种"自甘堕落"的表现;就社会而言,是一种"民风颓靡"的表现;就道德而...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4
...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2
【正】 历史演义小说,是对历史的一种意义取舍和价值建构。作者在历史的敷演中,不可能抱着“价值中立”的态度去处理史实,其中必然深含着某种价值的选择与认同。这就决定了小...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2
【正】 本文试将百回《西游记》文本的意义结构,分为三个层面,对其加以破译和解读,以期获得对它的宏观透视与整体把握。表层结构:自律意志的锻造,人格价值的寻取西天取经,是...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4
文是对两种人性整合思路的探讨。首先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大闹天宫”的深层蕴涵作了新的阐释 ,认为它是一种无意识的现身方式 ;然后以此为基础 ,就人性整合的主题 ,与《聊...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8
“叹世归隐”是元散曲的一大重要表现域,在其“消极”模态中,蕴涵着对儒家“积极”之道的省察与“文化习性”的改写;在其集体的深层退却中,潜藏着对“栖居”的构筑和审美境界的开......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桃花源”、“后花园”和“大观园”有着内在结构上的同一性,是中国文学中三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乌托邦建构。它们尽管在表现形态及指涉的意义上多有不同,但...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4
每当我被评论界对晴雯一片沸沸扬扬的赞美声所震撼了的时候,心下总不免有些疑惑,一个不知所出、自小为奴的丫头,竟会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和反抗精神,她的思想资源来自何...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3
《金瓶梅词话》篇端的“四贪词”,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和直观性反思。在具体描写中 ,又通过“药”等意象的选择及“相面”、“卜卦”等形式 ,表现出当时普遍存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本文认为《牡丹亭》的情理建构是古代文学艺术中一个带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它既有对情的感性认同,又有对理的文化复归,这一情理撮合的两大块结构,使《牡丹亭》的浪漫性最终未脱...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判及对历史进程之形式合理性的批判,是内含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两大叙事话语。前者是由小说遵道奉义的叙事伦理所形成的一套话语,它所关注的是人物行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6
“忠义”:一个二极背逆的价值选择──重读宋江冯文楼据高儒《百川书志》记载,明代早期的《水浒传》刻本,在书名前当冠有"忠义"二字,此也即李贽所谓"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2
...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金瓶梅》中细密的性行为描写,实际上是对"身体"的还原性敞开。这种精神的悬搁和对身体之实体性的直观把握,构成小说"写实"的基础,由此展示出晚明时期人之感觉性的生存情状...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长期以来,关于《长生殿》的争议,很可能犯了一个如巴赫金所指出的错误:对作者本人的意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所有的人都把它仅仅当作一种话语,一个声音,一种语气。这是解读“独......
[期刊论文]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琵琶记》的“翻案”是对原文本的一种“范型重铸”,它试图通过儒家人格价值的建构,为社会提供一种“合成”的关怀系统。但“三不从”的戏剧冲突却造成本文深处“情感”与“伦理”对峙的二元结构;而且“全忠全孝”的求全构想本身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悖论,忠孝之间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