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17
侦查中的网络监控措施是一种技术侦查手段,立法应将其区分为对内容数据的监控与对非内容数据的监控。对内容数据的监控只能针对达到法定证据要求的重罪案件实施,并且必须是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2003
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对其进行正确认定既能保障无辜的人不受追诉 ,同时又有利于确实保障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的及时行使。分析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犯罪嫌疑人作为被追诉人,应当享有辩护权。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在行使的空间、时间、环境等方面与被告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应设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联合国一系列国际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中国审判 年份:2012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标,在这两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进步,侦查程序的改革尤其令人瞩目,一方面赋予了侦查机关更多的侦查权,另一方面加强了侦查...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4
知悉权是犯罪嫌疑人应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程序公正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然而,对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的价值以及犯罪嫌疑人究竟可以知悉哪些内容,通过何种程序知悉,知悉...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3条将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方法规定为非法,有关的司法解释还进一步规定了对采用此种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在讯问中采用的相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9
监控类技术侦查是指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场所监控等措施,在实践运行中存在含义模糊、案件范围不清、适用原则不明、证据转化过度等程序和证据多重问题。其重要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06
有相当一部分讯问策略带有欺骗、威胁、引诱的性质,立法上不应对其一律加以禁止。并非所有的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策略都损害了正当性,也并非所有的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06
搜查是发现证据、查获犯罪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时又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诸多基本权利造成侵害,构建搜查制度应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公正与效率的多元价值目......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6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告知规则是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得以有效行使的重要保障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国际公约及主要法治国家的立法都规定了在采取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财产权、隐私权等权...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80年代以来,女性违法犯罪逐年增加,它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早已超过了以往的情况,据有关部门统计,“文革”前,男女犯罪的比例为100:1,而现在已达到10:1,女性犯罪比例增...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在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减少,破裂家庭增多,而家庭教育职能有所削弱,并且在家教内容上存在超前教育、灌输错误的价值观念,盲目追求高消费、重智轻德等偏差;在教育......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07
犯罪嫌疑人负有忍受侦查的义务,但对其课以义务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和程序性不作为义务原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接受强制侦查行为,遵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规定...
[学位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湘潭大学 年份:2008
网络监控是指使用包括木马技术在内的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秘密获取犯罪嫌疑人电脑中的存储资料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行为,是一种新型态的秘密侦查措施,它包括对实时传输的内容数据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21
监视居住制度因其内在缺陷而难以承载减少羁押之使命,羁押替代措施实为羁押候补措施.监视居住的适用已进一步规范化,但存在将其作为侦查手段适用,在指定居所进行讯问,不当限缩“固定住处”范围,监视方法取保候审化或者过度监视,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严重疾病,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来源:人民检察 年份:2006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对死刑案件和非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加以区分,因而没有反映出对死刑案件应有的慎重,且这一证明标准是仅就控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仲慧,, 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控制下交付是否为强制侦查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控制下交付的类型进行判断。控制下交付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不构成实质性侵害。替代品控制下交付中对可疑物品或财...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湘, 刘文化,,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 年份:2006
侦查行为应当具有可诉性,其理论依据在于司法最终裁决原则、程序正义理论和人权保障原则;国际公约及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均规定对侦查行为可以提起诉讼,我国立法应赋予犯罪嫌疑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