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汉语中“也”在句子中的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就此作了具体的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3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问题,很多专家有过精辟的、很有成就的研究,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在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来集中地探讨一下关于对...
[会议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 年份:2004
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内容确定问题学习,从广义上,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所学东西进行有意义的控制应用;一种是对所学东西进行接近下意识的应用。语言学习应属于前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2005
本文采用深层语义、结构转换及语用功能等分析方法,将形式印证与意义分解相结合,探讨非常组合"动+处所宾语"的形成致因和理据、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以及与处所宾语相关的对外...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本文着重对"了"和"的"作以下3个方面的对比研究:1.动态与静态的差异;2.传信差异;3.叙述与说明的功能差异.文章还讨论了"了"和"的"的教学策略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7
本文分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大量存在的两种教学模式偏向之利弊,对其进行理论剖析。根据汉语重意念、轻形式的特征与规律,提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认知—强化—创新”,即以语...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年份:2014
在汉语语言教学中,不同语言要素的特点与规律会形成PPT课件在一定形式或范围内的不同运用策略。本文拟结合实例"前"与"后"、"上"与"起"、动量词"趟"、介词"随着"、"把"字句等...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年份:2005
本文依据大量调查数据及难度分析,借鉴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偏误分析等理论和方法,作两个方面的研究:一、初步建立起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对外汉...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9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基础汉语听力课的教学比起口语、写作、阅读等方面的教学难度要大。为使基础汉语听力课教学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作者认为必须在该项教学中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8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该根据特殊的学习对象及其需要,根据汉语独有的区分世界的范畴及其语言特点,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确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本文阐述了...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8
文章以汉语教学要立足于学习者的习得过程、适应于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者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理念,以《会通汉语》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将这种基本认识和理念完全地...
[会议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 年份:2004
本教学案例从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动词"上"与"起"用作补语的典型偏误切入,观察分析学习者认知趋向的角度、方式以及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确定教学视角,借助PPT...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2002
本文试图从动作、状态、事件在时间轴行程中的表现,找出"了"有别于"着""过"等时态形式的根本对立点,以利于其"过程转换"核心义的归纳,并对"了"采取一个统一一致的解释。...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2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性质对语法教学切入点与途径、体系与方法的制约作用 ,阐述了教学内容浅化与简化的调整和处理问题以及对比和比较、自识和自检、精讲多练和...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年份:2014
我比较同意刘珣先生的提法1,"汉语国际教育"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及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对外汉语"其实并无本质区别,不同之处在于,"汉语国际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在学科范...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年份:2015
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重新演绎,既建立于特定教材基础之上,又新于教材、胜于教材。一个好的、有新意的汉语教学设计关键在于"适宜",即恰当、合适、具体、好用——以富有新意、...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逻辑与语言学习 年份:1992
在语法学界,对一部分有支配关系的词语属于哪个层级的语言单位的问题有不同见解。如,有人认为“吃饭”这个词语,当“饭”没有特指“米饭”时,“吃饭”应视为一种行为。从内...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逻辑与语言学习 年份:1992
名词本来只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一种静态的词,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经转化为一种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动态的词了。例如: ①他居然很女...
[期刊论文] 作者:卢福波,,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200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