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57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4
众所周知,“超越”中的“超”字,在中国文化中即有“超出”、“胜过”的意思,古人所说的“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古初”即是一例。但我们今天理解的“超越”,主要还是依托于西方《圣经......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本文从否定主义美学出发,结合当代文学艺术等现象,阐述了中国当代健康人格培养的三个方面:健康的人是有杂质的而不是消除杂质;健康的人是体现自然欲望的丰富性而不是在趣味等...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0
本文以作者的否定主义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艺术是对现实的本体性否定”、“艺术性是对现实本体性否定所达到的程度”这一新颖的观点 ,据此作者将艺术性分为“形象”、“个象...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3
文学经典通过作家的独特立意,以尊重生活现实中的欲望、感觉和情感内容为前提,将它们化为材料,创造性布局,从而产生独特而丰富的启示意味,使其既区别于生活现实中的意义,也区...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91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非虚构文学(纪实文学)的出现归结为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非文学现象,就此淡漠对这一现象的文学性探讨。就虚构作为文学的主要特征来说,这一情况实属正...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98
吴炫中国的大众文化及其批评探讨现阶段的中国大众文化,应该放在一个与传统的通俗文化,尤其是与西方的大众文化有着本质差异的,因而还有待于深入探讨的文化定位中,也意...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3
一、引子:方法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学体系一直是近年美学界致为关注的命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美学象其他学科一样,既不能轻易地...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阐释了作者自己的“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的非理性否定和黑格尔的辩证否定的区别,突出了“本体性否定”的创造性、平衡性和本体性这三点特质。作者认...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1
从否定主义美学的审美性即创造性出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前不是一个反理性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反西方式的现代理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同时穿越、改造西方的"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0
在否定主义文艺学中,"穿越"是哲学上"本体性否定"的具象性表达,意指"不满足于现实存在但尊重现实存在"、"带走现实材料但改造现实结构"的"批判与创造统一"的活动,"穿越"的目...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3
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界,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这些普遍性的创作方法,是否可以解释中外经典作家的独创性和原创性,是一个新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问题。陀思妥耶夫...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本文以文化批判的观点分析南京文化的一些非现代性问题 ,对南京文化形象的破碎与无形等现象进行一家之言式的透视...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书屋 年份:2003
一、非文学性争议 张贤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代表作之一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部作品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的原因,一是在于张贤亮写到了性,二是在于写到了男主人公对...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2008
2008年4月11日,由上海作协、《上海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环"杯《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奖赛颁奖仪式暨"反思与展望: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研讨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来自北...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4
在语言上,艺术体验具有认识论性质,其特点是难以言说,而审美体验则具有本体论性质,其特点是不可言说;艺术符号是形象形式,而审美符号除此之外,还可以囊括现实事物、观念;艺术否定是“......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8
【正】 一作为一种既成事实,中国现代主义并没有在人们的各种议论声中表现出它的仿徨。相反,越来越多的作家投诸于各种现代主义的尝试,无形中加强了现代主义在中国的阵营,先...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正】 人的本质的否定活动在艺术超验领域和文化实践领域内的区别问题,以往谈得不多。它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现象,力求把握人类艺术性活动在整个文化活动和现实活动中的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4
六十年代末,苏联文坛上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人民瞩目着她,传诵着她,热爱着她。自一九六九年以来,她在静悄悄地影响着苏联文学,也在静悄悄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