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7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 年份:2005
在对任伯年、吴昌硕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于二人的生平经历、交游、师承以及对其艺术风格特色的综合性评述,绝少涉及对其形式美感的探本穷源。本文站在本体论的角度,从“当...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14
新的时代,在新的观念之下,形式的变化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画构图在经历了20世纪的急剧变革后,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梳理和归纳其构图形式的规律性法...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与时代(中) 年份:2013
本文基于对视觉心理的研究,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形式美,以及形成这种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以期读者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2018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能远离或者隔绝其与山水、树木、花草、田园等自然环境的关系,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当地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0
任伯年、吴昌硕都善于经营画面秩序,但在外形式和内结构方面均表现出很大不同。文章以视觉心理学为角度,就具体的"形质"入手,并结合具体作品,对二人的构图外形、内部组织结构及......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0
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是对古今中外艺术语言的继承、借鉴与转化。而这个转化必须是适合于表达自我情性、联系本民族文化内涵的高层次转...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与时代(中) 年份:2014
~~...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大观 年份:2018
中国画中对色的选择、取舍是经过生命体验、历史积淀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习惯作用于潜意识的结果,无论是重彩、淡彩,还是水墨,在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审美背后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8
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艺术的目的是以一种彻底的自我方式表达艺术家对自然与人生的看法,“花间寻幽”就是在与花鸟草虫等自然物色的对语中悟得人生的真谛,在形色、笔墨、结...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2015
人类的一切文艺活动,说简单一点无非就是反映两大问题:第一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第二是怎样活着?前者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探寻生活的状态和方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直至先秦时期,我们的先贤们对这两个问题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和展......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术界 年份:2008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术界 年份:2015
当代美术界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多元时代,艺术应当多元共存,标准也应该多元,多元也就意味着“审美标准”的模糊,没有标准,也就没有了坐标,我们学习绘画就会无所适从。难道艺术真的没有标准了吗?答案是有。那是什么呢?是由人类生命历程中积淀下来的生命体验,这些体验再由......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11
一、当代中国画一个特殊现象的存在中国画有一个现实的问题,绵延数千年的线形态语言,直至今日仍然是绘画创作中的主要元素,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以及精神生活的变化,要求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07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2018
摘 要: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能远离或者隔绝其与山水、树木、花草、田园等自然环境的关系,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能够继承当地居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与现代人性化的建筑理念相......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 刘军平,,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09
素描无论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载体还是作为艺术基础训练,都可谓历史悠长,但其训练方式仍只有两大类:以光影效果为主的明暗素描和以线条为主的结构素描,这两种方式都是侧重于对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军平,周凯达,,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3
民国时期,洪毅然已经探讨了艺术本体,建立了新写实主义艺术理论体系。洪毅然对艺术本体的探讨从艺术史扩展到社会学,进而扩展到哲学。他在对古今中外美学家的理论学习和怀疑的基......
[期刊论文] 作者:周凯达,刘军平,,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09
在未来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徐悲鸿的价值何在?对此,我们通过分析徐悲鸿先生"求真""求变"艺术精神的渊源,以及此种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而提出和探讨"求真""求变"的人文精神对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