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2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5
本文对麦耘教授的《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本文认为: (1)在谐声材料方面对王力上古声母研究的批评缺乏根据,不能成立。(2)麦文对《汉语历...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本文探讨“刑”、“法”二字的古形古义;从古文字形体及其衍变入手,系联考古发掘的上古史实,辨明二字的形义根据,以个案的方式,做了古文字与上古史的局部印证阐发...
[会议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 年份:2011
"国际汉语教育"反映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要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注重师资专业素质...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现代汉语副词"就"、"才"表达结构中的主观量,实际上是"起点化"或"终点化"的语义关联成分。主观量的这种语义信息特征,是说话者心理预期维度的映射,并通过"就"、"才"的语义作...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4
本文以战国简帛材料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传世文献的用例,对介词“以”介引时间的各种用法加以探讨。试图说明这种“以”的结构特点、它与相关虚词功能上的异同,并对与此有关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98
《战国策·赵策4》言左师触龙说赵太后,有"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讫之。"一语。郭锡良先生主编(修订本)《古代汉语》上册175页解释这句话中的"填沟壑":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0
...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7
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周守晋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说解》),无论是对于古老的“说文学”,还是对于文史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本文在分析上古汉语三类"VP也"的基础上,对近代汉语以来表示事态变化的叙述句中"也"的功能、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各类"VP也",表明"语境制约原则"及"类推变化"是中古...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探讨唐宋佛经语录等白话文献里指代系统中“没”的演变以及“没”与“是没”的关系;特别在“没”与“是没”的关系上,本文通过语义和功能分析,提出平行互补的见解,并通过古今......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92
在陈望道先生开拓性的著作《修辞学发凡》诞生60周年之际,重新提起修辞学的对象和方法这一话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五年前复旦发起的语法·修辞方法论的大讨论,给......
[会议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 年份:2004
"连……也/都……"格式一般称为"连"字句,对它的讨论已经有不少,主要集中在与"连"有关的问题方面。如用"语用分级"现象说明"连"所标记成分(记作 T)的语义特征(白梅丽,198...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份:1994
一部实用而精深的字典──《汉语通用字字典》略评周守晋冯瑞生先生主编的《汉语通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1].是一部颇有特色的辞书。作为“字典”,即使近年来辞书热,却也很少见到形音义赅备,处处考究其语用、语义、语法的汉字方块字字典。编词典已是件苦差.........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读书 年份:1997
这似乎是个老话题,然而中美两位学者就清代学术思想史进行的一次“讨论”却使这个旧题目平添了不少新意(见《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六期葛兆光《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一九九七年第二期艾尔曼《再说考据学》)。 讨论的缘起来自艾氏的《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
[会议论文] 作者:周守晋,
来源: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年份:2008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组织规律和基本原则.离开语法,语言的形式、内容、表达功能等无从谈起;离开对语法的掌握,学习者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进步也势必落空.汉语课(综合)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往往以课文为主,带动相应的字词、语音、语法、篇章、语感、文化等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守晋,李岚,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本文旨在对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传统语文学这一特定主体加以审视,在它的发展轨迹和整体特征中寻求其历史背景中的文化意蕴及哲学内涵。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