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62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周荔青,,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5
本文通过系统开展苏北、渤海湾、伊兰—伊通、南襄等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分析,认识到深大断裂控制了该区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分布,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分...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2003
近10多年来,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陆相盆地的斜坡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如下:(1)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具特高-中等油...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
来源:中国石化 年份:2011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随着国内外常规油气资源日益被大量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从幕后走在了前台,许多国家都掀起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潮。非常......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夏,周荔青,,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10
苏北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溱潼等3个富油气凹陷,其形成条件如下:1)盆地沉降中心由西向东迁移中,形成了金湖、高邮、溱潼等持续快速沉降型凹......
[期刊论文] 作者:吴群,周荔青,,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9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东部已经发现了松南、达北、东英台、东岭等一批大中型构造-火山岩(油)气田,它们具有以下形成分布特征:1)分布于长岭、乾安、查干花等富油气断陷,这些断陷都......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雷一心,
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2001
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及油气聚集带的汇烃单元面积是油气田形成规模的决定因素.根据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田成藏条件研究,将我国主要陆相含油气盆地区块平均油气资源丰...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张淮,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3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淮,周荔青,,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5
陆良盆地生物气藏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上第三系茨营组三、四段,深度400~800 m,其主要控制因素为:1)陆良盆地在新第三纪时强烈拉张沉降,快速沉积补偿,茨营组最大沉积速率达500 m/M...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雷一心,,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2006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松辽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一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深断陷之中。这些深断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1)断陷持续快速沉降,......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张淮,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2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吴聿元,,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7
苏北盆地发育3种具有不同成藏主控因素的浅层油气藏,分别是阜二段中下部低熟高效烃源岩型、断裂垂向通道型及大型砂体侧向运移型浅层油气藏.浅层油气藏的分布极不均衡,盆地西...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金之钧,,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9
松辽盆地特有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其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使之发育大量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气藏主要发育在NNE、NWW向两组深大断裂周缘,火山活动较强烈,有较充裕无机......
[期刊论文] 作者:陆黄生,周荔青,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4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拼贴构造作用下,滇黔桂地区在喜山Ⅰ、Ⅱ、Ⅲ幕,分别于桂、滇西和滇东一黔南地区,顺大型走滑断裂带形成了一大批始新世一渐新世、中新世和上......
[期刊论文] 作者:吴聿元,周荔青,,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7
在松辽盆地深部发育的30多个中生界断陷中,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贯穿盆地中央区域的北北东向孙吴双辽岩石圈断裂两侧的徐家围子、十屋、长岭等3个富油气深断陷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刘池阳,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5
受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分区及古地理、古气候分区的控制,我国新生代盆地发育5种生物气藏的基本形成模式.第一类是西北部山间大型走滑挤压坳陷盆地的高原、高纬度、高海拔、寒...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刘池阳,
来源:天然气工业 年份:2004
我国西南边陲滇黔桂地区的一批小型走滑拉分裂陷盆地普遍发育生物气藏.在各盆地的深洼及其周围地区,烃源岩富含草本有机质,厚度大,埋深400~1200 m,地温30~60℃,孔喉10~140μm,水...
[期刊论文] 作者:张淮,周荔青,李建青,,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6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构造背景、生储盖发育、演化、保存以及典型实例的剖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叠置区“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具备长期生烃、多期次生烃的条......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吴聿元,张淮,,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7
受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在松辽地区发育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晚侏罗-早白垩世断陷带,各带构造沉积演化存在显著差别,使得该区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中部地区沿孙吴-双......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雷一心,王红燕,,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9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为发育于两组岩石圈断裂交会区域的深大断陷,深湖、湖沼相烃源岩十分发育,并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是有机成因油气富集区。同时,该区又是深部火山活动最活跃......
[期刊论文] 作者:周荔青,张淮,杨盛良,,
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2002
经历了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具备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最基本条件,诸如烃源岩、油源、输导系统、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以及成藏动力学条件.海相残留盆地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