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80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0
甘薯很可能在明末就从缅滇陆路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滇、黔、鄂、湘、赣、闽、粤等更多路径入川,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低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在于四川盆地较好...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明末清初,沈氏与张履祥所著的《补农书》系反映浙北农业成就的杰作。以该书为中心的考察表明,农具在日常农事活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种植业的整地、灌溉、运肥、施肥、作物保......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包世臣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之一。他了解灾情,深悉其害;褒扬循吏,反对讳灾;立足政治高度,把握荒政要领。鸦片战争前,他指出烟、酒、鸦片是使人民穷困而不能防灾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张履祥的《补农书》作为中国农学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比较突出地总结了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经验。以该书为中心的考察表明,江南一些农民在水稻、麦子、芋艿、洋芋、萝卜、白扁......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年份:2009
以农学杰作《补农书》为中心,以肥料技术为主线,人们可以了解明末清初浙北生态农业状况。农家肥料技术及其相关事宜,含有切实丰富的生态意义。农民利用生态机制广辟肥源,特别是在......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高校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并影响学校声誉,影响社会。诸多案例表明,部分高校的课堂纪律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主要成因,包括一些学生对纪律本身和所学...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07
玉米在晚明时期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更多渠道,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主要在于四川盆地相当优越的自然禀赋、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快速增长所......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地方官是促进区域社会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必要中介。清代四川相当一部分外省籍地方官对辖区农业着力经营,不失时机地引进、推广新的作物品种,使农业技术更趋精细化.并推动农业科......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02
清代中后期,巨大的人口压力更明显成为土地利用范围扩展的直接社会经济动力.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包世臣关于垦荒种稻、山地、涂田、圩田、河沿地、城镇荒场等边际土地利用技...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05
四川农村雇工历史悠久.在清代,与雇主无人身依附关系的雇工相当普遍地存在,这首先是乡土经济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亦比较有利于自由雇佣关系的发育.作为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明末清初的农学杰作《补农书》表明,农业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资源。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农业具有最为基础的价值。它是长远之计,有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敦风厚俗。特别是稻、麦、...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欲认识乡土社会,茶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新角度。清代四川茶叶与农民生计关系较大,见证了农民之间社会关系的常态与病态。通过川茶,部分农民为一些商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他们之...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清代四川茶叶牵涉到政府的多项社会职能,包括劝民植茶、推行茶引、经营贡茶、征收茶税、管理茶馆、保护茶道、治私茶罪、打击假茶、从事茶业专业教育、调节川茶贸易中的汉藏...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9
按照唯物史观,农业“供应人类世世代代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条件。 ”(P697)在古代中国,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生重大的作用,并从最终的意义上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特质。就学术动态而言,......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毛主席《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论文的架构体系较为特殊,在形式上,7个小节长短不拘;在内容上,反对本本主义和调查研究两条主线错落有致。《反对本本主义》反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学位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00
包世臣(1775—1855)是鸦片战争前后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优秀的经世致用思想家之一。他的《郡县农政》一书,极其宝贵地发展和深化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其技术思想值得珍视,但长期以来,几......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8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浙江省北部桐乡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其传见于《清史稿》。他的农学专著《补农书》曾谈到建设农田水利、防治灾害的技术措施。顺治十八年(1661),张履祥作......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8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当时浙北地区的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予以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运用阴阳变异学说,探讨自......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在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常被视为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而鸦片战争前后正是中国诸多社会问题日渐显露并趋于严重的时期。当时,不少地区经济凋敝,灾荒连年打击,民生艰难困苦,呼唤并考验......
[期刊论文] 作者:周邦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7
一、引言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当时出现的注意经世致用、关心国计民生的进步思想家中,包世臣(1775~1855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型人物。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