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51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学习者语言是考察学习者二语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数据来源,也是揭示影响二语习得因素的信息来源。如何分析学习者语言对认识二语习得的过程十分重要。《分析学习者语言》一书介...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将影响到对第二语言的音位、词汇、词法、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子系统的学习。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国内...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语言与翻译 年份:2005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是标记概念,它是指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继布拉格学派之后,标记理论在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是语篇连接的两个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 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陌生词语的基本涵义以及认识文章的语篇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2004
本文通过对母语迁移的概述、英汉定语位置的比较以及165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汉译两个英语定语从句的具体实例的分析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汉译时母语的“正向迁移”(促进)和...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03
标记理论是 2 0世纪 30年代由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的 ,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 ,其核心是标记概念。本文探讨标记理论及与其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 :标记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1997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六十年代中期由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来的。它的问世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来,给沉闷的语言教学界带来了勃勃生机。无论是第二语...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当代语言学 年份:2012
“根本性区别假说”(fundamental difference hypothesis, FDH)是Bley.Vro.man于1989年针对成人二语习得的特点提出的,距今已20多年。为此,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Studiesi...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7
兴起于六、七十年代的差错分析,一反传统的研究视角,将语言学习者置于研究的中心,即刻引起了理论界和教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差错分析的基础中介语、差错分析的程序和差错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18
隐转喻是一种隐喻套转喻的认知手段,为概念意义建构提供了统一的认知框架。本文首先简述了Goossens的隐转喻模式,然后尝试性探讨了《乡愁》一诗是如何运用这一模式并通过“心...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词汇学习始终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根据其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积极性词汇和消极性词汇.英语积极性词汇的习得需要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发音与拼写、词义(包括指...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江苏高教 年份:200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这一切都预示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研究生的英语...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份:2004
高校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论述了自主学习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主学习的内涵以及自主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期刊论文] 作者:唐承贤,
来源:当代语言学 年份:2007
...
[期刊论文] 作者:L.White,唐承贤,,
来源:当代语言学 年份:2007
自Chomsky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开始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以来,UG的可及性问题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P.15)。这一研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期刊论文] 作者:王娟娟, 唐承贤,,
来源:海外英语 年份:2017
欧茨短篇小说《白猫》围绕一对美国夫妻缪尔、艾丽萨爱恨纠葛展开,小说中男主人公暴力施行者的形象折射出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倾向。男主人公缪尔情感态度由沉默,咆...
[期刊论文] 作者:洪敏,唐承贤,,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是语言和思维所固有的、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认知工具。运用这一认知隐喻理论审视中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根据其自然意象中源域的特点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雨,唐承贤,,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2
语言磨蚀现象作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伴随过程,或者说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对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及特点一直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景佳惠, 唐承贤,,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语用预设相对于语义预设而言,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同时,它在文学语篇的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语用预设的研究成果,以小说《土生子》为例,分析和探讨语用预...
[期刊论文] 作者:景佳惠,唐承贤,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在最简方案框架下,以12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使用单词do的屈折形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SPSS20.0软件和单维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探讨其中介语语法是否有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