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14秒,为你在为你在23,761,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在传统音韵学中,凡提到某一平声韵的时候,往往包括上声和去声,有时还包括入声,这就是所谓“举平以赅上去”和“举平以赅上去入”。 “举平以赅上去”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正如以...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本文对“古无去声说”以及“古无上声说”进行分析评论,指出“两说”在处理语料过程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并运用现代音理,表明“两说”在调类归纳方法中的缺陷。本文在阐述上述问......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关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性质及其用法,近年最为通行的说法是: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目前的识字教学中,部首的名称较混乱。好些部首的现行名称,因受偏旁通俗名称的影响,侧重表面形式而不顾构字理据,因而,有误导学习者之弊。笔者以为,《现代汉语词典》的189部,...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入声"究竟是什么?它是一个调类,还是一个韵类,或者既是调类又是韵类,应当是讨论者必须清楚回答的基本问题.本文评论了众家在谈论"保留入声"问题中概念欠清的现象,认为在声调...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本文联系社会的发展、汉语言的演变,以及当今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就近体诗的格律,尤其是针对平仄和押韵问题,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继承和革新的具体内容及方法.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通假字是指古书中的同音替代字,即用某字去表示另一个同音或音近字的字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其中,寤(疑母,鱼部)通牾(疑母,鱼部)。这类特殊的...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古籍中 ,特别是先秦古籍中 ,词类活用的情况较多。近数十年的研究家一般认为 ,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 ,可以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语法功...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易,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从各方言专家的描写来看,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客家话普遍有入声韵和入声调。根据语音学理论,文章认为,第一,客家话多数仍保留着入声韵,而不存在所谓“入声调”,一般只有阴平、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