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64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5
孟浩然诗大致属于“清淡”一派。可从感情来看,孟诗大都并不平静。他是一个不善于 理性反思、不喜欢节制感情的诗人。仕进无缘的焦灼,羁留异乡的孤苦,宴饮聚游的欢洽,放情 山水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8
谢榛改唐诗的目的是展演盛唐诗法,讲究的是声情之抑扬、体气之浑厚、词句之工稳、起结之合度。他的修改多囿于格调观念,点金成铁,并不可取,但其认识价值不容忽视。将谢榛的改作与......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4
盛唐诗人的心灵至少在三个向度上极为活跃地敞开着 :一是通向生命自身的纵深度 ,二是面向人生现实的宏阔度 ,三是走向自然大化的广远度。全方位的敞开造就了宏阔博大而又丰富...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嘉靖后期 ,王世贞追求气高体正之美 ,试图为萎靡不振的文坛注入活力 ,但其创作却并未取得相应的成就 ,这是因为 :一、精神世界的封闭与贫乏 ,二、彻头彻尾的复古主张 ,三、重...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 年份:2008
李攀龙推崇初盛唐之诗,然其人自负,狂而多怨,刻意造境,词求高华,导致他的所造,未能合乎其效法之对象。...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隆庆、万历间,文坛诸家仍有较强的结盟意识,但与嘉靖时期相比,求名誉、求地位的目的更为明确,更加重视相互的交谊,且能包容异调,不同宗派逐渐走向整合.在这种风气中,王世懋、...
[会议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 年份:2004
在中晚明时期,标志着中国思想走向"前近代"①的是阳明心学的发展流变。但思想并不全在思想家的理论里,文学艺术同样是思想的重要载体。与阳明心学一道发展嬗变的复古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2
万历前期,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7
“大礼议”是嘉靖前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著名诗人杨慎、薛蕙、高叔嗣、袁袠、陈束等或介入其中,或为余波所及,仕途、心态、创作、诗学思想都受到了深刻影响。随着社会身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学界高度评价皮日休小品文中的民本思想和批判锋芒,却忽略了他在《汉斩丁公论》《斥胡建》《旌王宇》等大量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旗帜鲜明的忠君观念。《鹿门隐书》《原谤》等文...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何景明与李梦阳论诗,曾引《周易·系辞》中的“拟议以成其变化”来针砭对方的“尺寸法古”。后来李攀龙将这一易学命题提升为诗文复古的纲领,既标志着复古理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周易·系辞》所说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是一个被不断赋予新内涵的理论命题。张载、朱熹的阐释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渗透到文学领域,成为明代文学复......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台阁体指馆阁作家的文风,是以职缘论;茶陵派指李东阳提拔影响下的文人,是以人缘论;复古派指倡导诗文复古的作家,是以文学主张论。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阁,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就诗人情怀而言,孟浩然"壮逸"诗的典范不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而是《自洛之越》《寻天台山》。他的《采樵作》《万山潭》《九日于龙沙寄刘大?虚》,表现了淡泊自足而又豪迈...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4
本文从文学思想发展的角度切入,对"格调说"及几个相近概念作了辨析。"格调说"的实质是以汉魏盛唐诗为典则,建立重抒情审美的诗学理念。此种理念以知性形态介入创作,恰违背了...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1
承弘正诗文复古思潮之绪馀、嘉靖前期的文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顾Ling、崔铣等复合派成员将精力转向道学、唐顺之、王慎中等人主张师法唐宋古文,并接受阳明心学影响;扬慎......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唐寅诗歌中有不少佳作真切地表达了他的人生体验、生活感受和高逸情怀,且以传统面貌出现,极好地继承了唐宋优秀诗歌的风神情韵,又不像前后七子一样停留于形貌的模仿。这类作品足......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王世贞《艺苑危言》提出的“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这一命题中,“才”包含狭义的才华、广义的才能二义。“思”从一个角度看包合情思、思力二义......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文学与文化 年份:2011
徐献忠的《唐诗品》是明代为数不多的唐诗专论之一,代表了嘉靖前期唐诗接受的时代特色,且在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关于徐献忠的生平事迹,所见工具书及研究论著皆语焉不详。本...
[期刊论文] 作者:孙学堂,,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逸"是皎然诗学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他多次使用"体格高逸"、"气逸情高"等说法评价他欣赏的诗歌。根据一般的理解,"逸"是指向往出离世间、隐遁山林的闲适情思(参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