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安史之乱,不仅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枢纽,同时也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盛衰转变的一大关键。社会政治的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因此,中唐文化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产...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9
本文从作家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的文化趋向两个方面,对中唐韩孟诗派的主导风格及其形成等问题,做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韩孟派诗人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1)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所谓“盛唐边塞诗派”,按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理解,是指以高适、岑参为主,包括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盛唐时期以写边塞题材而著称的一群诗人。笔者认为,用“边塞”来划分这...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其共同特点,一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二,这...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5
唐人殷《河岳英灵集序》云:“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论宋王得巨《增注杜工部诗集序》亦云:“唐兴,承......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5
钟嵘在《诗品》中就曾以鲜明的态度倡导自然之美,但自然之美作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并在创作中广泛地为诗人们所共同追求,则是到了盛唐才第一次出现.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1
《文心雕龙·附会篇》有“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二语。前人仅对“胶之粘木”作了解释,但对“豆之合黄”却不知其所指,即使有些解释也只是牵强的,就是在今天看来,“豆之合黄”......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近年来,学术界对韩孟诗派的研究,已有不少可喜的成果,尤其是对韩孟诗派的一些重要标志特征,如理论主张、创作倾向、审美意识及艺术风格等,都有专文论述。本文拟就韩孟诗...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历来受到唐诗研究者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集毁誉悬殊,往往使后学无所适从。故本文结合唐代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实......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李贺有《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诗一首。“正字十二兄”为何人?古代注家向无考。岑仲勉先生亦谓“名未详”.钱仲联先生在《李贺年谱会笺》中曾这样推测:“唐人计算兄弟...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盛唐过后,诗歌应如何进一步发展,这是摆在中唐诗人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及审美尺度的变更,诗歌的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之趋势。不同的诗歌流派,在这...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博采精鉴深味妙悟──袁行霈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袁行霈教授曾应《文史知识》杂志之约,为“治学之道”栏目撰写《博采、精鉴、深味、妙悟》一文,这里不妨借用此题,对他的学术成就作简略介绍。袁行需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得家庭的熏陶,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严谨......
[期刊论文] 作者:丁放, 孟二冬,,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苏东坡的诗学理论代表着北宋诗学的最高水平。他才气横溢,在诗词、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他多才多艺,在论诗时,自然而然地将其它艺术形正和诗...
[期刊论文] 作者:丁放, 孟二冬,,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公元十二世纪初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源王国,在以武立国的同时,又特重文化,其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刘祁《归潜志》...
[期刊论文] 作者:丁放, 孟二冬,,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1992
宋代理学家的诗歌创作和诗论具有特殊的风貌,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诗派象他们那样,将诗歌与哲学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诗学成为哲学的附庸。《四库全书...
[期刊论文] 作者:孟二冬,耿琴,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皎然“复古通变”论孟二冬,耿琴唐代诗僧皎然在其《诗式》卷五《复古通变体》中说:评曰:“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驾驶同厩,非造父......
[期刊论文] 作者:程天祜, 孟二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2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马宏山同志相继发表了《〈文心雕龙〉之“道”辨》①等论文,对《原道》篇中的“神理”、“自然”、“太极”、“玄圣”等词语作了新的解释,断言《文心雕龙》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