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 年份:2014
政治认同与现代化都关乎人类社会与政治共同体的兴衰与存亡,两者有合有悖。契合之处体现为:自我觉醒是两者的同一起点;发展性是两者的共同特点;求同性是两者的相同倾向。悖离之处......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4
政治认同是一个现代命题,与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但两者有合有悖.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政治认同的普遍性关注源于两者的契合:自我性、发展性与求同性;而政治认同危机的产生、...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2
根据政府与社会的融合程度以及体现政府能力的方式,政府能力可分为纵向能力与横向能力,前者是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能力,包括控制能力与汲取能力;后者是政府融入社会的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政治认同与现代化相伴而生,两者有合有悖。主体性、发展性和求同性作为两者之合,规定政治认同塑造的基本指向:保障个体权利、保持适应性、坚守人类政治文明共识。政治认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近现代以来,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中国的“八二宪法”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一部宪法,对民主的地位、方向、实质以及实现民主的思路、制......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9
国家安全具有免于威胁的状态和免除威胁的能力的双重内涵。国土安全、人民安全与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源性范畴,是分析国家安全的三维空间,它们在国家安全内在结构和关系网...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新视野 年份:2014
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获得认同可信赖的依据。人作为政治认同的主体,其属性决定了政治认同资源的构成。作为特定时空坐标系中的人,历史记忆是政治认同的参照资源;作为客观...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年份:2015
政治认同是当前政治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政治认同的涵义、来源、类型、危机以及具体国家和地区政治认同问题展开;研究视角主要有政治文化、合法性、公民身份和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探索 年份:20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发展史表明,政党关系要和谐发展,至少要具备以下三重保障:根本保障是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明确,这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最为基本和关键的问题;制度保障是法律政策......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我国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体的广泛性,这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政治活动的基础;二是内容的差......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大一统”是刻画古今中国理想政治形态的核心符号和代码,远远超越制度纬度的内涵,凝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共识,也是对于认同政治的终极指向,被普遍识别、...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17
决策是一种智慧,是人类实施有目的活动的前提。大到一个国家、地区,小至一个企业、个人,决策行为每天都在发生。中国古语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西方著名学者赫伯特·西蒙说,...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23
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族群称谓。中华民族认同是指中华儿女对于自己所属的中华民族的认可、赞同、支持和归属感。中华民族认同蕴含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和心理力量。中华民族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三维意涵,具有强大的结构韧......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 元帅,,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年份:2018
治理现代化与治理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恰当的治理方式往往能够与地方社会文化系统无缝嵌入,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治理路径,降低治理中交易成本,取得良好治理绩效。因此,嵌入性...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徐芳,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21
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主观心理和认知直接影响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具有辨识我者与他者、凝聚情感和力量的功能,以及维护统治和巩固政权的政治认同意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人民在近代屈辱中觉醒的民族意识,则蕴含着更大的时空范围、更具有超越性......
[期刊论文] 作者:常轶军;徐芳,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21
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主观心理和认知直接影响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具有辨识我者与他者、凝聚情感和力量的功能,以及维护统治和巩固政权的政治认同意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人民在近代屈辱中觉醒的民族意识,则蕴含着更大的时空范围、更具有超越性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臻荣,常轶军,,
来源:政治学研究 年份:2007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采取种种措施努力使全体人民都...
[期刊论文] 作者:王臻荣, 常轶军,,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年份:2008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一样,官员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这与官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存在持久的冲突,并导致政府失灵,进而得出结论是:市场失灵并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臻荣,常轶军,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年份:2005
本文试图运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来阐述政府利益与“政府困境”的关系。在政府主导型改革中,政府对于改革的领域、深度、广度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