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7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张延传,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94
鲁麦15号是利用由核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育种工具和基础亲本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亚,美三大洲的18个品种系,育种方法新颖独特,品......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张延传,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5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鲁麦5号——回交亲本,株高 80cm 左右,耐肥、抗倒性强,产量潜力达 500kg,高抗条锈和白粉病,兼抗叶锈和秆锈病,是一个优良性状较全面的高产品种。但最...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8
1982~1984年测定了小麦花粉传播距离和飘揚高度。结果表明:1.小麦花粉能够随风扩散到100米以远和3.5米以上的高度;2.小麦花粉的扩散量随距离和高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其中以距...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张延传,高庆荣,陈化榜,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5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鲁麦5号——回交亲本,株高 80cm 左右,耐肥、抗倒性强,产量潜力达 500kg,高抗条锈和白粉病,兼抗叶锈和秆锈病,是一个优良性状较全面的高产品种。但最...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保申,高庆荣,孙兰珍,张延传,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6
K、V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济南13恢复源研究简报刘保申高庆荣孙兰珍张延传(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271018)小麦杂种优势的生产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育出稳定配套的雄性不育系、保持......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保申,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1999
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B)和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R)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A/R),F2,B2(A/F1),B2′(A∥B/R)作为试验材料,对育性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恢复性遗传研究的最佳指标———套袋自交结实率为育性指标,对K型小麦......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张延传,高庆荣,于振文,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94
鲁麦15号是利用由核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育种工具和基础亲本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包括欧、亚、美三大洲的18个品种(系),育种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郑是琳,高庆荣,张延传,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89
对6个小麦品种种子的黑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种子黑胚率不同,同一品种成熟期间因大气湿度提高黑胚率显著增加;2.黑胚严重的品种一般易穗发芽,同品种黑胚种子穗...
[期刊论文] 作者:高庆荣,孙兰珍,刘保申,张延传,于金凤,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1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组建成 K( Ae.kotschyi)、V( Ae.ventricosa)型小麦恢复系表型轮回选择群体 ,对 C0 ~ C3不同轮选世代的育性及其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K、V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庆荣,孙兰珍,刘保申,张延传,于金凤,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1
利用 K( Ae.kotschyi)、V( Ae.ventricosa)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 C3及其 6个恢复亲本基因型 ,与 K太 91 1 2 89A和 V太 91 1 2 89A不育系分别杂交 ,获得了 2 1 2...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保申,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刘升,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及其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经杂交、自交获得F1(AR),F2,B2(A∥AR),B’2(A∥BR)等世代材料,所有材料连同亲本于1995年秋种植...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粟翼玟,周同度,,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1980~1984研究了 P 型细胞质不育系的恢保关系、测交 F_1的千粒重和单株生产力,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成熟时期的花粉作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P型不育系在恢保关系、杂种的千...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刘瑞卿,陈香芝,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4
1981和1982年共对600余个小麦单交组合进行了F_1杂钟优势的调查,并对其产量性状作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粒重都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各类...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刘瑞卿,陈香芝,,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1981和1982年,对600余个小麦单交组合进行了 F_1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普遍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各类优势。其中以单株生产力的优势...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保申,孙其信,孙兰珍,高庆荣,解超杰,窦秉德,倪中福,魏艳玲,张延传, 来源:Acta Botanica Sinica 年份:2002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 5 418A/ /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