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1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3
中山大学要求新生入学时,须向院系辅导员提交阅读《弟子规》的感想,招致争议一片:反对者如袁伟时教授,直斥《弟子规》是文化垃圾,是培养奴性的工具,是毫无操作性可言的陈...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少年儿童研究 年份:2010
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是无形的,不是直接带来什么功利的,因此可以称之为"无用之用"。正因为如此它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是"改良土壤"的工作,所以是"大用"。它不仅能够帮助...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4
按照逻辑的结构而非历史的顺序,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可以分为总结性史学、批判性史学和建设性史学.在这个坐标系上,张舜徽先生属于总结性史学.他对自己史学的这一特征,有着十分...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9
明清时期,“进士”有了特定的所指,就是举人通过会试并获得贡士的出身之后,再进一步通过殿试排定名次、被赐予的出身或被赐予这一出身的人。要获得进士的出身,成为进In the...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在科举的道路上,中了进士,古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功名,终于圆满。正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中浦墨卿所说:"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即便不做官,进士也能获得很高的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进士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进士"这一概念的涵义及其演变历程。"进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9
近年来,现代私塾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北京的"国学馆"和"日日新学堂"、上海的"孟母堂"、武汉的"今日学堂"、沈阳的"九雯学堂"、广州的"六艺私塾"、苏州的"菊...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7
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8
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唐高祖李渊发布诏令:"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礼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上等人,每年十月随物上贡。"(《唐...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教育学报 年份:2006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一校训在当今社会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沃土,有着2500年丰厚的养...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全部教育教学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和如何教学三个方面。这其中,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通常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在各个时代普遍适用。这也就是说,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4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在进一步规范化的同时,也越来越僵化。尤其是作为当时考试文体的八股文,"其法日密,其体日变,其弊亦遂日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内容空洞,千...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8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种文体,有一个“敲门砖”的浑名。因为它除了在殿试以外的童生试、乡试、会试中使用之外,任何公私文书和各种体裁的论著中,...
[报纸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 年份:2004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教师,从层阶高低而论,既有为皇帝经筵日讲的帝王师,也有教习孩童识字读书的启蒙师;既有与官员毫无二致的各级官学的祭酒、教授、学正和教谕,也有引领学生精研义理......
[报纸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 年份:2004
日前,《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出台,本刊连线业界专家和一线教育实践者,倾听他们对两份文......
[报纸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 年份:2004
“家风”系列报道及征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认同。这个系列对于引导人们自觉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风,培养社会良风美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必须指出,如果不加思......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2007
《小学》是朱熹所编的一部传统蒙学读本,在过去虽然影响极大,但它的内容不易为儿童所理解,形式又不适合儿童诵读,使得它难以应用于启蒙的课堂。《小学》这种尴尬的命运,对我们今天......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4
传统塾师中的很多人,是带着在科举上的失意走进学塾、走上塾师职位的。塾馆中的冷清和孤寂,是很多塾师最深沉的苦痛。对东家提供的饮食粗劣的抱怨,是塾师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
[报纸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 年份:2004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学校的特定性格和气质。一则个性鲜明、恰切允当、具有强大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校训,一方面在于它生动地传达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
[期刊论文] 作者:徐梓,,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好似一对孪生儿,如果说历史使命感是人们对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内的历史作通盘的、整合的考虑之后从而对自身使命的自觉意识的话,那么,社会...
相关搜索: